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世界意义

  习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

  哈佛大学学教授亨廷顿于1996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其论述主旨是要人们相信,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由意识形态冲突转向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文明冲突论”的基础是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不可否认,不同文明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不必然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又牢牢遵循现代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尊重人类不同文明的特性,能够融合不同文明优势,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在其发展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总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出场就追求文明的平等性和互补性,就是在推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中发展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别的文明视作低人一等的文明,通过坚船利炮毁灭其他文明。

  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观点甚嚣尘上,试图以西方式现代化模式为模板,打造一个以“中心—边缘”为特征的同质化世界。但有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移植、嫁接甚至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后,并没有对本国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也没有改变本民族的命运,反而造成水土不服或相对的局面。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行不通的。

  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在一个人口基数极为庞大、各种自然资源人均严重不足的国家进行的,条件更为不利。但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却在各种不利条件下闯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现代化大潮,以开放的姿态学习他国现代化经验、技术,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时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的世界中实现繁荣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这就启示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模式,就能克服各种外在条件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现代化。

  自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奉行“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实质上蕴含着西方霸权主义和“丛林法则”。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过程是依靠盘剥其他国家人民的财富得以启动和推进的,这种现代化可以定位为“掠夺性现代化”或者“侵犯性现代化”。

  而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这种现代化的动因是中国人民努力发展生产和奋力进行科技创新,它没有牺牲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而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还不断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推动其现代化事业的启动和发展,让世界各国不断地分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有习总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巍巍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为中国和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