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报道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国宝复原记
9月5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专题节目《国宝复原记》报道西安交大人文学院艺术系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共同合作项目《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造型还原与展示研究》为主题的 。作为该项目的技术执行团队,西安交大贾濯非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在现存海外数据的定位调查、数据采集、造型还原技术路径设计各环节倾注了大量时间与精
《文昭皇后礼佛图》(又称《皇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浮雕作品,和《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又称《皇帝礼佛图》)共同组成《帝后礼佛图》,目前《皇后礼佛图》浮雕收藏展出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皇帝礼佛图》收藏展出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据悉,随着“皇后礼佛图造型还原研究”相关成果的逐步成型,项目成果也得到了大都会博物馆的认可,大都会博物馆表示将以联合研究的方式参与到《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造型还原与展示研究》项目中来,贾濯非教授团队正在积极与各方沟通合作事宜。贾濯非教授说:“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实现对《皇帝礼佛图》浮雕的造型复原研究,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与各方的合作,推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整体造型复原计划。”
文物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物质体现,然而,由于多因素的历史原因,我国有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曾遭到破坏、盗卖而离散海外,这既是文物事业本身的重大损失,也是民族之痛憾。在海外流散文物回归困难重重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与此相关的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贾濯非教授领衔的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就组建了这样一支队伍,当下这支队伍正全力以赴地奋战在流散海外数字化文物保护与传播的第一线,为流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华瑰宝得以以全新的姿态再现“原境”而不懈努力。
该团队目前还有多项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如“北京智化寺海外藏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昭陵六骏造型复原及原境再现研究”“广胜寺壁画数字重构研究”项目等。其中“北京智化寺海外藏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项目已接近尾声,该项目历经四年时间,期间组织实施了两次长时间的海外数据采集,最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北京智化寺藻井与建筑大木作长期分处中美两国的研究窘境,完成了北京智化寺万佛阁、智化殿藻井的数字化原位复原,首次实现了我国流散海外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
团队成员欧阳振宇老师兴奋地说:“随着我们研究模式与成果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海外博物馆与东亚艺术及文化史研究领域的学者都开始认同我们从人类文化遗产的大角度出发推动国际间联合学术研究与成果共享的学术理念。虽因疫情,我们不能出境进行数据采集和相关的学术活动,但今年对于团队而言是个丰收年,我们不断地收到海外各博物馆的‘橄榄枝’,尤其值得兴奋的是,通过长时间的沟通与合作互信的建立,我们终于实现了‘昭陵六骏造型复原及原境再现研究’项目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馆藏‘飒露紫’‘拳毛騧’二石的数字化研究权限,我想这是六骏‘失群’近百年后在学术研究层面最重要的一次突破,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很快便能实现昭陵六骏的数字化‘魂聚’。”
贾濯非教授表示,本项目自确立以来,已经到了第六个执行年度,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每次遇到的问题都是前所未见的,几乎都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执行经验,一关一关走过来离不开学校、海外的合作伙伴以及唐仲英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得到唐仲英基金会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自2021年起,联合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正式启动了“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字工程”项目,确立了建立国际上首个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据库的全新目标。数据库将长期致力于海外流散中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传播以及原境还原研究,相信将在未来的新文科、艺术史和文化研究的学术领域、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教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据团队成员陈强老师介绍,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据库的搭建工作已基本结束,很快便能通过西安交通大学官方网站访问该数据库,跟进研究进展,赏析部分流散海外文物。
- 标签:探索啦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报道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国宝复原记
9月5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专题节目《国宝复原记》报道西安交大人文学院艺术系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与…
-
感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长河中,新时代的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党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推动的社会变革,却是史无前例…
- 追寻绿水青山的诗意之美
-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实践与世界意义
- 当代诗歌:向着时代精神的深处探寻
- 考研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主席诗词里的中国正在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