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未来

政研院| 再说张謇:状元公的父母之喻

宋馥李/文 每到年终岁尾,关于张謇精神的讨论,都会在线上线下掀起一阵微澜。

11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国家领导人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领导人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这样的评价,再次掀起了人们了解张謇、讨论张謇的热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认为,张謇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并举、中西文化碰撞、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迎难而上在绝境中突围、在逆境中奋起,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这种精神在今天更加可贵。

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挑战,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们,或许面临着百年前相似的风雷气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再说张謇,我们能于历史幽深处获得共情吗?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再说张謇

12月中旬,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委统战部、南通市委主办的“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次论坛,围绕“新发展格局与张謇精神”这一主题,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30多位人士,以各自的角度,讲述着对张謇精神的理解。

一天的论坛,营养丰富、内涵深沉,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大礼堂,一个又一个发言者,总是铃声响起却意犹未尽……而这已经是“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的第四届论坛了,人们对张謇精神的挖掘和讨论,还在持续发酵、并不断深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开宗明义地指出,论坛以“新发展格局与张謇精神”为主题,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新时代的企业家争做爱国报国、实干创新、坚韧不拔、遵纪守法的楷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潘岳表示,张謇精神是中华商道的集中体现,是家国情怀与经济理性的融合,是在义与利、公与私、家与国之间重塑的商业伦理,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兼具世界眼光的开放品格。张謇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家具有重要的时代启迪,“中国企业家当与国家同进退、共荣辱,同呼吸、共命运”。

2018年,潘岳曾经撰文《张謇是谁》,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到:因为张謇主动挑起到肩上的社会责任,远远超过了“实业家”和“商人”的身份。他从来不是想建立一个商业帝国,而是想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他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是,企业家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实;不仅要爱国,还要爱社会;不仅要办慈善办公益,还要育平民担责任,这是士大夫的根本价值观决定的。

简单回顾张謇的生平会发现,张謇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紧密交织和共振,他深度介入到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诸领域,与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实权人物均有密切交往,同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有密切关系,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张謇曾替晚清名臣张之洞起草过《条陈立国自强疏》,明确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而张謇办的纱厂名为“大生”,其意便源自《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

要理解张謇的行为,不能跳脱当时的历史背景。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状元办厂》一文中这样说,状元下海办厂,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天大的新鲜笑话。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开科取士,自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以来,殿试摘桂是中国书生一生中最大的荣耀。然而,张謇经商却颠覆了所有的光荣。他好像是往天下士人心中重重砸下了一个大锤,其震撼效应难以形容。

因此,张謇曾把自己下海经商称为“舍身喂虎”,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情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中秋谈到,张謇身上闪耀着传统的士大夫精神,他熟读经史,却投入到商业的世界中,他是个企业家,但不是资本家,他从来没有要做一个产业,他是通过企业的活动,要造福于乡梓,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使国家及人民的境遇有所改善,这就是今天我们张謇精神的意义所在,他是一个反资本主义的企业家,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企业家。

今年已92岁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也出席了论坛,他有一个重要身份:张謇的嫡孙。

张绪武说,张謇不是社会主义者,但是在他创建的各种事业当中,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1978年,当贫富不均成为严重问题时,英国学者弗兰德提出社会企业这个名词。不久之后,美国阿育王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给出“社会企业家”的定义。此后,中国的经济学家也对社会企业家做了研究,其定义大致有三个重点:

第一、理想崇高的目标;第二、科学务实的民营模式;第三、利益共享。

“崇高目标”、“科学务实”以及“利益共享”,以今天的标尺来衡量百年前的张謇,会发现张謇正是以这样的胸怀和格局,来践行一个传统士人的家国情怀,他站在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接动荡中,留下了永恒的精神遗产。

称之为“先贤和楷模”,当之无愧矣。

张謇嫡孙、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

张謇的遗产

回溯100年——1920年,这已是张謇身故的前6年,他在南通的社会实验已经引起了世界瞩目。

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J•B•鲍威尔,在这一年到访南通。鲍威尔把彼时的南通称之为“中国大地上的天堂”,他在报道中写道:张謇以及他的兄长、他的儿子简直可以用“君临天下”一词来形容,除了童话故事中对待臣民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的慈善君王外,可能无人可与之匹敌,而在南通州这却是事实。

还是这一年,另一位访问者这样描写他看到的南通:“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奔驰,高耸林立的烟囱在冒着烟,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又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通过现代化的公路和运河,运输线四通八达……

1922年,中国科学社在南通举行年会,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到会,当时的南通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地方,被梁启超称“中国最进步的城市”。

然而,张謇为南通培植的种种实业,只是张謇实现理想的“术”,而不是最终的“道”,他的道,是经由实业、广办教育,最终建构一个美好的社会。

张謇曾用“父教育、母实业”来比喻二者的关系,这个比喻不仅强调了教育、实业的重要性和密切关系,更在于告诉后人,要以教育与实业为父母,孕育一个新社会。

张謇对教育的重视,不只是每年从大生纱厂的利润中拿出巨额白银来创办学校,而是亲身参与实践:纵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横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都樾,是张謇教育思想的研究者。他所在的学校,正是张謇创办的第一所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都樾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天南通地域范围内,清末创办的教育机构总计19个,其中张謇亲自创办的有15个;在1926年张謇去世之前,南通的学校发展到35个,其中张謇创办的有25个。这些教育机构,涉及了近代社会发展所需各种人才和劳动力的培养。在南通以外的地区,张謇还组织发起或参与创办了十多个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中高等学校。

张謇用毕生的努力,建构起了南通地区层次和门类齐全、趋于完整的大教育体系。

都樾认为,张謇把教育宗旨分成高和低两个层次,高目标是培养国家思想、实业之才;低目标,则是让老百姓在现代社会中获得谋生技能。其中,普通教育是间接生力,职业教育是直接生力。其所谓“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对于职业教育的思想,直到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百多年过去了,张謇创办的实业在时代变迁中几经沉浮,大生纱厂仍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存续和经营。而他创办的学校,已经深刻影响了南通,塑造了南通人的精神气质。

对此,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很有感触,他是南通人。

袁岳说,“从懂事开始,张謇先生就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我的父辈、邻里、社区都在谈张謇。我的父辈还在参与垦区建设(张謇曾创办垦牧公司),所以我从小非常习惯、(父辈们)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就会讲状元公说怎样怎样;我妈妈教育我的时候,都会说今天要打你屁股,理由是状元公讲过什么什么……”

袁岳说,今天回看张謇,他的感触有三点:其一,张謇是一个活在不伟大时代的伟大人物;其二,那个时代也有很多有学问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张謇一样,即便到了信息化时代,其思想、逻辑仍对我们有启示;其三,张謇想要创造一个理想社会,那个时代的南通,就是一个具体而微之的理想社会。

张謇是实业家、政治家,更是教育家。是张謇、而不是那些世俗意义上更成功的巨商,被追认为现代企业家的精神领袖,这是再说张謇的时代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极品家丁电视剧 下载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