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未来

谢答十年 周源拆解知乎“问”进制内容生态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位骨灰级的创作者,99万关注,7.5万赞同,1.5万喜欢,4.5万收藏,19枚专业认可徽章……这些可以被“量化”的收获,属于知乎001号员工周源。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

尽管他已经是创业话题下的一名优秀答主,但身为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分享到,自己更多是从知乎上其他领域的答主身上“汲取新知和养分”。

低调的周源,虽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但在每年的新知青年大会上,他都会代表知乎致谢各领域的答主们。今年的特别之处在于,逢迎知乎十岁生日,在迈进新十年之际,周源首次在“云”上“谢答”用户,并分享了平台的生态建设规划。

周源首先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四千四百万条,总回答数超过两亿四千万条。这些内容遍布各个领域和专业,既有实用知识和经验分享帖,也有脑洞放飞的无限遐想。

“回答是提问的5倍多”,周源觉得知乎平台上的数据在表明“过日子的办法总比问题多”。而以问答为主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的知乎,一经诞生,便如在中文互联网领域撒下了一颗种子,十年间,基于好奇心、求知欲,吸引着有疑问和求解答的亿万级用户们扎根平台,逐渐萌芽长成了一个拥有鲜明社区文化、自驱生长的内容生态。

延伸边界

回溯十年前,周源心中规划出的知乎的愿景,“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可以说,从2011年1月26日上线,此后用户丰盈、企业成长的每一步,知乎都在朝着那个目标迈近。

对此,从素人用户到知乎答主变化的半佛仙人对此感同身受。他说,知乎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社区,其流量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哪怕没有一个大V参与,大量的优质流量也会自发汇聚在热门的问题之下,而且赞同数对回答的排序有极高的权重。”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一个素人用户,只要能够创作出被人们认可的回答,同样可能被成千上万个赞同给顶到第一名。这让知乎在用户心中有了这样的定位——“其实是中文互联网上硕果仅存的,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聚集地。”

当然,半佛仙人更愿意将知乎视为一片精神自留地,不断吸引着答主进驻,坚守。

能成燎原之势,都不可忽视最初的那团星星之火,换句话说,十年前,知乎的200位原始用户,在40天里创造出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带领更多人发现这个世界,并在记录中进一步打开视野、边界。

最初那批被创始团队成员用邀请码“请来”的种子用户,他们中有前瞻视角的投资人、商业洞察的企业家、高知的程序员,专业的科技媒体人……正是得益于开始的邀请回答机制,知乎找到了适配的社区氛围:内容专业,用户优质。

即便知乎在2013年面向公众开放注册,在用户量飙升之下,其平台形成内容品质并未下降。

从上线初期的“谢邀体”,到后来用户缔造的知乎“梗”,一批有辨识度的专属词汇在平台上诞生。

不只是专属词汇,来自不同领域、千行百业的用户们在知乎提问并分享各自人生中独特且猎奇的经历、生活经验感受期间,也渐渐形成了这个专属社区的共同语言和句式,慢慢的知乎孕育出了自己的社区文化生态。

时事、科技、社会、民生……知乎在过去十年间,仿佛一面镜子,不论是为人关注的热搜事件,还是渺小至近乎被忽视的平凡人,用周源的话说,都可以在知乎这个“独特”的平台上“长出自己小小的尖角”。

历经产业更迭,而今的知乎,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全品类的知识内容平台,其内容形式更非拘泥于文字问答,这里有图文、视频、直播,可见,始于问答的知乎,也在打开自身的边界。

内容海海

回看知乎的发展时点,在其放开注册后,用户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2013年一年翻涨10倍,用户量直接逼近500万,此后的每一年,知乎都在不断突破,并推升着头顶的天花板。

2018年12月,知乎宣布其用户规模突破了2.2亿,同比增长翻番。平台壮大,内容更是日趋海量。但这个过程中,知乎脚下的路也有坎坷。

周源并不回避谈及类似大V被挖角,内容被质疑“水化”等问题,甚至他提早的审视了作为一家在文化内容产业赛道上飞奔的互联网企业,不可避免会遭遇的风险。

周源将其阐释为:对环境感知的钝化、企业机体的老化和创新能力的弱化。或许是过去的从业经历,让他有着不同于其他企业家的反思和审慎,甚至面对问题,他首先做得并非解释,而是去解决。

对于周源而言,社区沉淀下了海量的内容,这些都来自于亿万用户的创造、记录。在他眼里,知乎的社区文化不同于其他的内容生态,这里“旗帜鲜明”,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排异性,推崇独立思考。

在精耕优质内容回答的过程中,知乎会注重发现一些易于让陌生人产生碰撞的问题和讨论,而它则充当那个沟通交流背后的桥梁,让用户在平台上去感知各式人生冷暖。

周源始终记得,知乎上那个叫“程浩”的答主,在“你觉得自己牛的地方在哪”的问题下开启的“纪实”文字。这位用户在离世前用几十万字的回答,与那些陌生又熟悉的知乎用户们分享着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在知乎,守望相助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当然,这也成为了社区用户们共同的记忆。

周源说,团队时刻在思考,如何能在拥抱越来越丰富的内容之下,又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内容噪音。需要知道的是,如今的信息内容不但呈现飞沫式,更因文字创作易被抄袭,使平台内容管理变得“鱼龙混杂”。

为保障这片精神自留地免于“污染”,知乎也时刻进行着打法升维。2016年,知乎发表针对“知乎大叔”、“知乎酱”等一系列微博号的侵权行为声明。同年7月,知乎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微博营销账号“知乎大神”一案正式立案,并于一年后取得胜诉,为平台内容版权打出第一仗后,此后知乎为保护内容答主,维护平台答主的权益,打响了多场“战役”。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从小众社区进化成为一个大众化平台,知乎平均每天会新增超过2000万条创作和互动。当问答讨论所涉领域愈发广泛,观点交锋中不乏答非所问或阴阳怪气的现象产生,这便会直接冲击知乎早就创立起来的开放、包容的社区氛围。

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知乎,深知要建立起一个维持社区秩序、推动平台理性、有序发展的体系。

除了利用纯算法进行智能化审核,知乎在2018年发布了“海盐计划”,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性讨论空间的“盐值”系统,此后又上线了“众裁”机制,以分发模式来维护社区专业、友善的讨论氛围。

价值坐标

“知乎社区的问答和内容筛选机制,鼓励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保证了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广泛传播和长久沉淀。”周源如是说到。

正是基于专业理性的社区氛围,知乎吸引了不少从猎奇到兴趣,再将擅长做成事业的“励志”型答主,“叔贵k”便是其中之一。

酷爱健身的叔贵k辞职后专注在知乎上针对伪健康知识及产品进行辟谣和科普,仅用时半年便积累了超58万粉丝,获得150多万赞和超300万的收藏。他将生活点滴融入创作中,通过视频解读与亿万用户一起分享,不仅找到了个人特色,还获得了全新的人生成就感。

从文字到图片,伴随表达方式的变化,媒介升级,内容行业的边界也在拓展,如今一批图文+视频的答主正涌现出来。周源心里清楚,知乎更要以各个领域的答主为中心,去创造价值,“这将是知乎的长期战略”。

知乎运动健身答主 叔贵K

目前知乎上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在推动知识变现的过程中,知乎特别针对性地推出了视频创作工具和视频答主扶持计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知乎正在知识视频战争中投注更多资源。

当然,除了生产工具的研发,在创作者扶持规划中,周源透露,2021年知乎还将投入总价值数十亿元的现金和流量。

十年进化,有人评价知乎是一家“慢”公司,背后原因多取决于这家公司的商业化步伐不疾不徐,有条不紊。

从上线测试“值乎”,到发布知识付费的“知乎Live”以及电子书发售的“知乎书店”,知乎“投石问路”般摸索着商业变现的路径,直到2017年确定了盐Club、盐沙龙等广告服务产品和形式,以及“知乎大学”这样的知识服务的收入模式。目前,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250万,形成了集音视频课程、电子书、期刊杂志、论文库、盐选专栏的高价值付费内容库,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

商场如战场,不可能单打独斗。知乎作为内容平台逐步进化,也懂得了“纵横捭阖”,与百度、快手等在内容上形成联盟,一起构建内容生态。

如今的知乎,在丰富且多元的社区文化基础上,会员体系与内容生态又融合构建起了平台的商业闭环。

至今十载,瞩目未来,“知乎到底长什么样子?”有人曾如此问及周源。站在新一年的伊始,他给出了心中答案,“我想,知乎像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

周源希望,用户可以在一问一答、赞同和关注的互动中,在知乎构筑起的虚拟空间里,能始终与真实世界保持同步。

他说,“在这个接连我们彼此的社区里,有人提问,就一定有人回答。”

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张朝阳与张歆艺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