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年内再度发债融资40亿 国内债市累计发债预计达230亿
蔡越坤时隔一个月,2021年华为公司再次出手从国内债券市场融资。
3月2日,从中国货币网查询发现,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发布了《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拟发行40亿元人民币债券,期限为3年,评级为AAA,评级机构为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发行日期3月3日至4日。
一个月前,1月26日,华为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披露,拟发行3年期规模40亿元中期票据,利率3.3%-3.9%,这是华为2021年发行的首只中期票据。此次发债为华为2021年第二次在债券市场融资。
关于发债募集资金的用途,华为公司通过发债募集说明书披露,预计公司各项业务未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资金支出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本次拟发行40亿元中期票据,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据了解,华为于2019年10月首次在国内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融资,当年共发行了两次中期票据,总规模60亿元;2020年有发行四次中期票据,总规模90亿元;加上今年1月和此次拟发行共计80亿元中期票据,预计国内融资将达到230亿元。
(来源:联合资信披露)
据此次发债募集说明书披露,华为2017-2019年及2020年1-3月累计营业收入分别为5984.80亿元、7151.92 亿元、8496.46亿元和1806.14 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569.86 亿元、748.70亿元、780.77亿元和151.72亿元,均呈稳步增长趋势。
就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而言,总的来说华为确实“不差钱”。那么华为这样的“灯塔企业”为何频频发债?
对于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华为此前回应,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市场容量全球第二,债券融资已成为中国境内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公司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整体融资布局。
对于华为发债事件,中邮证券曾解读表示,债券融资所具备的财务杠杆和税务屏蔽效应对企业而言,具备巨大吸引力,由于债券收益率小于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债券的存在会放大股东的收益,而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列入企业费用部分,是一种税前支出,如果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利息,负债经营就可以增加税后利润,增加股东收益。
“选择低成本债务来替换掉现有高成本债务,在不放弃控股权的同时增加股东的收益正是企业融资优选方案。所以,企业发债不能仅仅看做企业单纯的融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的调整,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资本结构优化决策。”中邮证券补充称。
尽管华为营收、利润均呈稳步增长趋势,华为的总负债却在逐渐增加。据联合资信披露,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负债总额为5599.10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1.07%。其中,长期借款较2019年底增长36.96%至921.43亿元,主要系银团贷提款所致。
联合资信也表示,关注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贸易壁垒凸显、外汇市场波动以及外汇管制等均对公司资产、业务全球化布局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管理难度,也相应加大了公司的供应连续性管理难度;公司面临美国司法部提起的多项刑事指控,存在诉讼周期长和诉讼结果可能不利的负面预期;公司研发费用、折旧摊销等刚性成本规模较大,若未来业绩增长未如预期,利润增长可能承压;出于优化整体融资布局考量,债务规模近年快速增长;上述因素均对公司信用水平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对于偿债预计,联合资信称,华为EBITDA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障能力强,对本期中期票据保障程度高。未来,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联合资信认为公司有望持续分享来自于技术和应用积累所带来的市场红利,继续保持良好的经营和财务表现,整体抗风险能力极强。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股东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和任正非。公司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19年末,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104572人,参与人均为公司员工。主营业务包括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个分部。
- 标签:我是传奇第二结局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46家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报告:近八成处于起步阶段 数字化核心人才短缺
6月10日,毕马威与腾讯云共同发布《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对46家区域性银行…
-
宝酝集团获超六亿A轮融资 成立一年已融近十亿元
郑淯心 6月9日,在宝酝集团首届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宝酝集团宣布完成超6亿元的A轮融资,该融资由碧…
- 硅料半年涨近150%,光伏行业协会呼吁自觉抵制过度囤货、哄抬物价
- 汽车缺芯反思:如何让国产芯加速进入供应链
- 特斯拉将交付高端车型Model S Plaid 在豪华车市场抗衡奔驰和保时捷 | 悦读全球
- 我国自主研发ADC新药获批!荣昌生物强势领跑,半年获批两款世界领先新药
- 数据安全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 金融数据管理迎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