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未来

特斯拉之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会有新“顶流”吗?

特斯拉的“热搜体质”在今年3月得到集中显现。先是在315前夕,因“刹车失灵”被车主坐上车顶维权,后在3月18日,特斯拉CEO马斯克推特发文承认车内摄像头全程监控车主。此外,近日媒体曝光特斯拉向美国监管机构承认,其FSD目前只能达到L2。这些都开始让业内重新审视特斯拉的底线和实力。

而特斯拉之所以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行业神经,很大程度与其在中国市场的“顶流”光环有关。尽管各方对特斯拉的质疑几乎没有停过,但其市场销量却持续上涨。在去年国产化后热销11万辆后,特斯拉今年销量继续走高,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2月录得销量18318辆,同比增长近5倍。

似乎很难解释清楚特斯拉的这种“黑红”体质,多方预测其2021年在华销量将进一步大幅提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竞争者的增多,特斯拉的领先优势也在进一步缩小,随之而来的压力则越来越大。一方面,在去年宏光MINI EV上市后,特斯拉的新能源销冠地位已被取代,宏光MINI EV 2月销量达20819辆。另一方面,特斯拉一大批蛰伏的潜在对手即将上场,这不仅包括新造车企业,还有传统车企巨头的新能源产品以及苹果、百度等互联网造车新秀。

从这个角度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而在接下来“群雄逐鹿”的过程中,特斯拉还能保住它的“顶流”地位吗?

特斯拉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尽管销量远不及那些老牌车企,但特斯拉受到资本市场热捧。过去一年,特斯拉股价走势上演了“一年13倍”的行情,股价从70.1美元/股一度摸高至900.4美元/股。截至2020年3月26日收盘股价,特斯拉的股价尽管近期自高点蒸发31%,但其市值依然是丰田的2.7倍。然而特斯拉2020年的销量却仅为丰田的1/19。

特斯拉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它做对了什么?根据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的研报《万字报告解码特斯拉:中国会否诞生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几个要素。

首先,特斯拉给汽车消费者带来完全不同以往的驾驶体验,而这得益于其从新能源汽车公司到科技公司的定位转变。在新的定位下,特斯拉的业务边界远远超出普通汽车公司,其核心技术涉及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等等各项前沿领域。在成果上,广为人知的则是其在自动驾驶方面研究及应用的先进性,尽管在应用后也有问题和投诉随之而来。

特斯拉还带来了汽车商业模式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从“卖硬件”到“卖软件+服务”的转变。具体而言,不同于以往汽车产品的一次性买卖,特斯拉可通过整车OTA持续改进功能,提供车辆交付后的运营和服务。如特斯拉推出驾驶系统性能加速升级包,为Model3双电机版本提供加速服务,更新后0-60mph加速时间可从4.4秒降低为3.9秒,升级费用2000美元。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推出的FSD功能售价达8000美元,未来转为订阅模式后可以按100美元/月进行订阅。这与硬件销售起家的苹果转型类似,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苹果iTunes软件及服务收入达537.7亿美元,营收占比19.6%。

特斯拉带来的全新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样是吸引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关键点。数据显示,在特斯拉2020年初国产后,国产Model 3 销量持续攀升,一年销量超11万辆,目前销量仍在持续增长。

但其实,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在此前国内智能电动车竞争者较少的情况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正在入局。那么对于新的参与者来说,特斯拉的成功路径是否可复制?从技术上看似乎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难点。一方面,在“新四化”趋势下,几乎全球的汽车公司均提出向科技公司转型,包括宝马、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而在商业模式方面,“软件+服务”的转变也开始被更多车企采用,如蔚来对自动驾驶系统NAD上首创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以及可升级的换电模式等。此外,对于智能网联,车企的技术布局也都在加强,提升对芯片等关键技术的投资和自研,并提出明确的自动驾驶实现时间点。

如此看来,与正在发力的国内智能电动车制造商们相比,特斯拉的强大之处是跑在了时间的前头,而一旦竞争者们以后发优势迅速追赶,特斯拉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同时可以注意到,特斯拉自身也存在许多隐忧,包括降价后功能缩水、自燃事件、自动驾驶系统出问题等不利因素。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而随着种子选手的入场,特斯拉的地位很可能受到威胁。

预备“黑马”们

特斯拉所面临的压力在海外市场上已经有所显现。在欧洲,特斯拉Model 3 面临着大众ID.3车型的巨大压力,2020年10月,大众ID.3在上市的第二个月起销量就全面超越Model 3;而在北美,福特Mustang Mach-E也给特斯拉的Model Y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已从去年的81%下滑至69%。

在中国,特斯拉的有力竞争者们也在虎视眈眈。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除了交付量也在持续增长的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企业,即将入场的选手们大体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一直憋大招的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经过前几年的观望和准备期,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将在2021年大批量上市,如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等都准备了很多“弹药”。如刚推出的大众ID.4和刚宣布要国产的福特Mustang Mach-E,已经在舆论上自动组成了围剿特斯拉的CP。此外,与当前主流新造车企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宝马iX、奔驰EQA、一汽奥迪e-tron都将在年内上市。

二是下场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国际上包括在2021年频传造车消息的苹果汽车、已经推出概念车的索尼汽车等。而在国内,自从去年11月以来,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分别宣布直接投资造车或与车企深度合作,国内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小米也传出可能会造车,虽然小米表示汽车制造业务没有进入到正式立项的阶段,但该声明发出后,小米造车被认为只是时间问题。此外,滴滴这样的出行巨头也在造车上跃跃欲试。

第三类则是国内自主品牌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如东风岚图、北汽极狐、广汽埃安、长安AB、比亚迪海豚、长城沙龙,上汽更是推出了R汽车和智己汽车,共同助攻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其而从这些新品牌上市的时间看,R汽车或将成为攻打特斯拉的“前锋”。

据悉,R汽车将在产品、营销、销售方面采用全新模式,与造车新势力的打法颇为相近。目前,R汽车已经上市了两款产品,分别是ER6和MARVEL R,两款车主打5G和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3月18日,R汽车又亮相了一款新车ES33,因这款车基于全新R-TECH高能智慧体打造,被认为将成为苹果及特斯拉等一众造车新势力的有力对手。

据了解,基于R-TECH,R汽车打造了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方案PP-CEM™,根据这套方案,R汽车将量产业内领先Luminar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首发PREMIUM 4D成像雷达,并率先量产应用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OrinTM超强算力芯片,构建了“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而在PP-CEM™智驾系统的加持下,R汽车将在自动驾驶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以ES33为例,相较于特斯拉旗下产品,ES33有独有的一些优势。如在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采用的是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组合,而ES33则将采用成本更高、识别率更精准的业内领先的Luminar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保证驾驶安全。另外,在补能方面,特斯拉已宣布不涉足换电,R汽车则表示将落地2分钟快速换电服务,降低用户拥车门槛,打消用户在续航和保值方面的担忧。

与蔚来ET7相比,ES33和ET7都搭载了量产激光雷达,但在其他感知硬件上,ES33还将采用采埃孚在中国首发的PREMIUM 4D成像雷达。相较于常规的毫米波雷达,4D成像雷达具备较好的测高能力,且精度大幅提升。在补电方式上,ES33与ET7同样提供充、换电服务,同时R汽车还提出建立1公里能源补给生态。另外在电池方面,R汽车喊出了电池零热失控的保证。基于此,R汽车或有能力搅动新能源的市场格局。

纵观业内,无论是有着百年历史积淀、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们,还是拥有互联网思维的科技公司,以及国内追寻品牌向上的自主品牌们,均不乏特斯拉的有力竞争者。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来说,接下来在向特斯拉秀肌肉、展现硬实力的同时,可能也将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如在2月2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直接点名R汽车,提出“培育提升R汽车等自主品牌价值,带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

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力较早,期间积累的技术经验为其突围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同时应注意的是,面对特斯拉这样品牌已经比较强大的对手,自主品牌应快速转变造车思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品牌高端化的打造。这样才有可能取代特斯拉,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顶流”。

文/何义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李在元 舞林大会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