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未来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之死,是一场事先计划好的阴谋吗?

魏延之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了诸葛亮死后知道魏延必反,于是留下计策,让杨仪、马岱依计斩了魏延。可是,历史不是小说。杜少一直以“讲正史、不戏说”为己任。今天,杜少就讲一讲,魏延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魏延人缘不好是其最终被杀的根源

魏延在历史上的初次登场,据三国志记载,是亲率自己的部曲,追随刘备入蜀。所以,《三国演义》里魏延是韩玄下属并且背叛韩玄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刘备拿下汉中后,众将都以为张飞会是汉中太守,因为当时关羽守荆州,为刘备手下第一藩镇,二弟守一方,则另一方自然应该是三弟。结果刘备破格任用了魏延。魏延从此成为蜀汉名将,镇守汉中。刘备称帝后,魏延更是升为镇北将军。

三国志: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总览大权,也很器重魏延。为了北伐, 诸葛亮于建兴五年进驻汉中,并且任命魏延为前部都督,领丞相府司马、凉州刺史。在诸葛亮掌权后,蜀汉实际的权力中枢就是诸葛亮的丞相府。所以,诸葛亮任命魏延为丞相府司马,使得魏延掌握了军事实权。建兴八年,蜀汉和魏国爆发“阳谿大战”,此役魏延一战大破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因功晋升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汉家制度,四征将军(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大于是四镇将军(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冠以“大”字更是尊贵。可以说,此时的魏延已经是蜀汉将军中的第一人了。

但是,魏延却并不满意诸葛亮。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分兵进攻的策略,不被采纳,因此魏延常觉得自己被压制,对诸葛亮十分不满。魏延史书评价为“性矜高”,也就是说魏延自视甚高,当时满朝文武都避开他,只有杨仪和他对着干,二人如同水火。这就导致了魏延人缘不好,也埋下了魏延身死的伏笔。

三国志: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并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二.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

三国志: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三国志: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诸葛亮死前,对于依旧在前线的军队做了如下安排:让丞相府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率军撤退,让魏延断后。魏延要是不从,那么大军就自行撤退,反正魏延是断后的。可以说,诸葛亮这个安排,是有深意的,诸葛亮死前对朝廷表奏的接班人是丞相府另一位长史蒋琬。但这时候为什么安排杨仪总领全军撤退呢?原因如下:

当时蒋琬在成都,不在军中。而杨仪是丞相府长史,前文已述,丞相府才是蜀汉的权力中枢。所以杨仪是长史,也就是丞相府的二号人物。他最有资格率军撤退。

诸葛亮评价杨仪,“性狷狭”。也就是说这个人小心眼。也正因为这一点,诸葛亮没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也为他和魏延感到惋惜,因为杨仪有才干,魏延有武略,二人却势同水火,无法合作。但是,在撤军之际,“性矜高”的魏延有可能不会撤军,所以,用杨仪牵制魏延是最好的办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这样的安排,并没有说杨仪就可以杀魏延。诸葛亮只是想利用杨仪胁迫魏延撤军。那么,最终,为何魏延会“造反”被杀呢?

三.魏延“造反”被杀,杨仪也“作死”

诸葛亮死后,杨仪派费祎去探魏延的口风。这里说一下费祎。魏略里曾记载,诸葛亮以蒋琬为接班人,费祎为第二接班人。也就是说,费祎接班也是诸葛亮生前安排的,但是三国志中无此记载。历史上蒋琬死后费祎确实接班了,成为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总览大权。费祎,作为臣子、大臣,可能是好同志,但是作为朋友,杜少认为费祎是不合格的。史载,费祎经常从中调和魏延、杨仪的矛盾,二人应该都不把费祎当成外人。魏延之死以及后来的杨仪之死,却都能看到费祎活动的迹象。

费祎来到魏延军营后,魏延对费祎说:“丞相死了,我还在,丞相发丧就好了,我率领大军继续伐魏就行。再说了,杨仪算老几,让我给他断后?”魏延这个回答处处透露着“性矜高”。结果费祎忽悠魏延说:“我这就回去劝杨仪,他是一个文官,不懂军事,肯定听你的”。说完费祎策马飞奔出军营,发现不对头的魏延追都没追上费祎。魏延发现蜀汉其他军队都在撤退,于是也率军南归。

注意,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跟诸葛亮的初衷“杨仪胁迫魏延撤退方案”差不多,但之后发展的事情就完全不是诸葛亮计算之内的事情了。魏延引军南归,并且烧毁了栈道,大有与杨仪开战的架势。这时候,魏延、杨仪都上表朝廷说对方反叛,自己是平叛。魏延人缘不好的劣势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了。侍中董允、长史蒋琬都怀疑魏延是真造反。在获得了朝廷的支持后,魏延的士兵知道魏延“不占理”,于是散去。孤家寡人的魏延在逃跑途中最终被马岱所杀。所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遗计让马岱在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之时偷袭魏延这事,是纯粹的艺术加工。拿到魏延的尸首后,杨仪拿脚去踩魏延的头颅,并且说,“庸奴!复能作恶不?”表现得很是“性狷狭”。但是三国志里写的很清楚,魏延既然率军队南返,而并不北投魏国,是完全没有反叛蜀汉之心的,魏延就是想杀了杨仪。这一点,三国志作者、曾在蜀汉出仕的陈寿解释的很清楚。

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总结,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并不想杀魏延,只是想利用“性狷狭”的杨仪制约胁迫“性矜高”魏延。没想到二人发生火并,而朝中文官都支持杨仪,导致最后魏延被杀。最后提一下杨仪的结局。回到成都自以为立下大功的杨仪发现,蒋琬居然接替了诸葛亮生前的位置,成了朝中第一人。当年追随刘备的时候,杨仪就是尚书,而蒋琬才是个尚书郎。“性狷狭”的杨仪能忍?不可能的。史载“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杨仪最大的错误就是和费祎发牢骚(真的不拿费祎当外人,魏延如此,杨仪也如此)。结果费祎秘密把杨仪的言论上报朝廷,导致杨仪被流放。流放途中杨仪接着骂朝廷,朝廷就要收捕杨仪,杨仪于是自杀了。费祎,有点厚黑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电影下载到手机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