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引力场 | 城事哲谈
陈哲/文 中国城市过去常被诟病“千城一面”,今天情况正在分化:有些城市对外来人口,尤其年轻人充满魔力;另一些则面目模糊,友好度难以恭维;有一些城市可能花团锦簇,适合观光停留,却让人扎不下根来;还有些城市曾经被人寄予光荣与梦想,现实中最终洒泪挥别。
这看起来像人文问题,事实并非如此。在人口问题迫在眉睫、户籍逐步放开、国内大循环等复杂背景板下,有关中国城市吸引力的讨论,不再停留于文化层面。对中国的600多个城市而言,如何吸引外来人口,已是构成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什么样的城市更吸引人?过去我们很少看到政府或发展商的专门成果。依我之见,应对城市引力场精确拆解,出若干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空间特质和治理要素。据此,各方可检讨、重塑城市治理体系,呼应城市吐故纳新的需求。
个人选择城市的动因千差万别,即便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他(她)心里也有杆秤。除了城市整体经济活力、与自身专业匹配度之外,年轻人主观印象分比例不容忽视:比如是不是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活氛围便利又安全无拘束、街道上有漂亮的公园和绿化,随时可以看剧看展看比赛。再往后的人生阶段,他们会更多关注医疗条件、教育资源等更为现实的因素。以上共同形成了城市的引力场,与不同个性的人群发生作用,反射城市别样的光彩。
仔细分析前述几类要素,会发现:
经济活力,当然是城市引力场应遵循的公理。因为它直接决定着移民是否能获取在该城市的生存来源,也决定了一系列城市公共服务和创意载体丰富与否的基础。
医疗和教育资源,取决于城市经济实力,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政治地位和历史积累等其他条件影响。
就一座城市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包括交通条件、大尺度建筑、城市功能区等维度----去衡量,不少中国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折射大国大城的雄心壮志。可一旦比照到对人的关怀、尤其以定居者的尺度看,又常常显得粗枝大叶、徒有其表、形式大过内容。
由于涉及城市的区域比较优势和政经发展范式,产业经济、功能空间和医疗教育这三类要素的形成,较为复杂,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的聚焦点,是对城市治理的理解与认知。
中国业已快速实现工业化,但城市化进程仍处于由粗放向精细的起步阶段。当前城市的紧要问题,并非GDP、也非市容市貌,而是人。只有将目光聚焦于人,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现代城市运行的基本规律,形成市民化、人性化、多元化治理观念。因为城市的目的,就是充分尊重、激发和释放人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来自鞭策人们努力工作,也要通过营造更丰富的城市场景和界面,来促进交流、提升效率、感受为人之美好。
接下来,《城事哲谈》会用多篇文章,来探讨我们对当代城市的期许。
- 标签:电影灯草和尚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46家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报告:近八成处于起步阶段 数字化核心人才短缺
6月10日,毕马威与腾讯云共同发布《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对46家区域性银行…
-
宝酝集团获超六亿A轮融资 成立一年已融近十亿元
郑淯心 6月9日,在宝酝集团首届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宝酝集团宣布完成超6亿元的A轮融资,该融资由碧…
- 硅料半年涨近150%,光伏行业协会呼吁自觉抵制过度囤货、哄抬物价
- 汽车缺芯反思:如何让国产芯加速进入供应链
- 特斯拉将交付高端车型Model S Plaid 在豪华车市场抗衡奔驰和保时捷 | 悦读全球
- 我国自主研发ADC新药获批!荣昌生物强势领跑,半年获批两款世界领先新药
- 数据安全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 金融数据管理迎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