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社论 | 历史进程中的企业家精神
社论这是平常的一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年前有多忐忑,20年后,我们就有多自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0年突破了100万亿元。学者们热议的话题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何时超越美国。他们心中笃定,问题只在于是否会比预期更早。
回到历史现场,其实情形大不相同。决策者的义无反顾之外,很多人心存疑虑:国门大开,国内市场就是国际竞争。中国的幼稚产业能否经得起开放的冲击?当那些“巨无霸”闯入,中国企业是否会节节败退,大批失业接踵而至——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6。在以营收规模排名的 《财富》杂志500强企业名单上,只有9家中国大陆企业上榜,它们都是国有垄断企业,分布于金融和能源领域。
但在此后十年的时间里,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在随后的几年,中国稳坐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位置。2021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上,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这份榜单上民营企业的名字越来越多,从资源型企业扩展到互联网、金融和制造业。
想象中的大冲击没有出现,中国经济狂飙突进的年代不期而至。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在20年间实现了这样的经济跃迁?
对此可以有很多解释。应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它冲击着旧观念,也呼唤着新视野。当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拥抱世界,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坚定地推动国内改革,清理、修订和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之时,构建于规则之上的市场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相当于“第二次改革开放”。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不过对民间资本非禁即入的规则,只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夜才被写入了官方文件。加入世贸组织,让人们大声疾呼,对外开放的领域要率先对内开放,一视同仁落实对民企的国民待遇。在历史的进程中,民营经济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重申民营企业家是 “自己人”。这是一个确定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激发和释放了蕴藏于民间的创业创富激情。
一个企业家经济的时代由此开启。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年之后的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修正案——这是创业创新者的“春消息”。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就没有稳定的预期,长期主义就可能让位于“赚快钱”的短期思维。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这样的土壤和环境:企业家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企业家精神得到小心呵护,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共识。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声呼唤——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是稀缺资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万类霜天竞自由。曾经的无名之辈变成现实的财富创造者。中国企业从一颗小苗长成一颗大树,中国经济则从一片树林变成宽阔的大海。大浪淘沙,这里面有数不尽的成败起落。被淹没的雄心和梦想,野心和欲望。那些地基不牢的沙滩帝国轰然倒下。但是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跑,总有那么一群人敢于在绝境求生机,锲而不舍,最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他们经历了鹰的重生。他们的名字叫做企业家。
回望历史,中国经济每一个生机盎然的时代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从1984的创一代到92派,从2001年前后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和中国开放进程崛起的海归们,到激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的年轻人。在历史的进程中,企业家从边缘重新回到舞台中央,这是一个仍然在壮大与成熟的群体。企业家精神则从被压抑到被认可和承认,经由持续的制度变革而不断被激发和释放出来。这种精神引领着企业家们以韧性坚守着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成就商业繁荣的同时,不断塑造着中国经济新的可能。
应该承认,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经历过产权改革的徘徊,民营企业家屡屡承受国资“贱卖”的质疑,民营经济也曾遭遇“离场论”的喧嚷。即使今天,“污名化”企业家的杂音也不时沉渣泛起。事实上,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的每一次突破,在持续地唤醒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同时,那些创业创新者们也曾在不同阶段为变革付出代价。即使如此,他们以自己的奋斗为企业家正名,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正名。即使怀疑论者也无法否认,民间资本像鲶鱼一样激活了市场,从一潭死水到千帆竞流,公平竞争成为企业的通用语言。这同样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叙事,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成为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今天的我们面对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仍未退去,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复苏迟滞,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中国经济可能首次滑入5%-6%的增长区间。而在共同富裕的语境下,中国希望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从人均1万美元向更高收入水平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势必面对新的考验。
市场是企业家的“战场”。中国已经有1.5亿市场主体。改革开放40余年,在很多领域,中国企业从跟跑模仿逐渐加速,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不过我们仍然面对诸多核心技术的落后乃至“卡脖子”,一些优秀企业开始面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无人区”。与此同时,数字技术革命悄然拉开序幕,这是一场新的全球竞争,很可能决定我们在未来产业链和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这时候,靠什么让中国经济实现一次新的跃迁?
我们需要让基础科研扎实突破,从而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占据主动。我们要让科技成果更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也需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家是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和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动机”。我们拥有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不过这和中国发展的雄心还不匹配。别忘了,这是企业家经济的时代。国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竞争力,中国到了应该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也能够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的时候。
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当我们说,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回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0年,我们获得的最大启示是,水质水温的适宜来自于开放与改革,从政策性开放到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开放,给企业家带来了持续的确定性。在面对充满未知的市场与创新风险时,这种确定性至关重要。这是企业家信心的源泉。他们因此愿意敢为人先、承担风险,坚持长期主义,对创新进行持续投入。
加入世贸组织20年,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当前,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持续扩大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的同时,中国已经正式提交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申请。很多人说,这不亚于“第二次入世”。也许我们可以预期,这将和20年前加入世贸组织一样,推动这个国家的思想再解放,并以开放促改革,释放内生动力,让企业家精神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井岗山电视剧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45432.html- 标签:国庆节的作文500字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入世20年社论 | 历史进程中的企业家精神
社论这是平常的一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
-
寿光的秘密:中国菜市“减震器”是如何炼成的
种昂 摩天大楼的顶层通常会安装一个被称为“智慧之眼”的阻尼装置。懂建筑的人知道…
- 失业的房地产人:我在咖啡店假装上班,不敢告诉家人
- 民企接连发债 但销售形势依然严峻
- 12月10日要闻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
- 携程梁建章:预计中国跨境旅游半年内有条件开放 旅游业未来将制衡元宇宙
- 聚焦 | 比亚迪造电动车挂丰田标? 颠覆合资模式本土车企成技术输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