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讲堂第5期】谈谈经观味道
编者按:2022年,启动了“内容力提升”计划,邀请在社会思想、媒体业务、经济前沿、财务法律等方面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名家来到经观讲座,汇作“经观讲堂”。
本文为讲堂笔记第5期,由讲授者录音。
讲授者:文钊(执行总编辑)
在年终述职和编委、评委会务虚会中,大家提及率比较高的一个词是“经观风格”或者“经观味道”。我想,这不止是一种内部看待,因为在外部读者中,或者我们跟一些企业和同行人聊起来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也会说,这才是有经观味道的,或者说,这挺有经观味道。
这么说好像也让我们中的一些同学困惑:经观味道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或者写作风格么?或者还有其他的含义,如果有的话,这些含义是什么?如果我们将经观味道看做我们的竞争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我们这样一家媒体的追求的一部分,当我们说,要更有经观味道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当我们说经观味道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一种比较复杂的组合。它既包括外在的表现,也包括底层的支持。或者说,它既是在说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的东西,其实也更是在说价值观和底层逻辑的东西。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经观味道,是在特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支撑下的采访报道的呈现,这种呈现当然有文本的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也更因为以一贯之地渗透着和忠实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经观味道的底层是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成立以来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我们说,我们的使命是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商业文明和进步。具体而言我们的工作是:提供有助于正确决策的资讯、信息和分析。
我们的价值观?
其实我们经常说的是那句SLOGAN:理性、建设性。我们也曾经说“四不”:不冲动、不媚俗、不虚伪、不破坏。其实我觉得理性、建设性,是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更具理性和建设性,而非感性和破坏性。
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商业文明和进步,这句话我们说了有20年了,但是陈哲同学提醒我,可能我们中有一些同事特别是年轻人到现在也不是特别明确,到底什么是商业文明,什么是进步?
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什么是商业文明,什么是进步?抱歉我并不打算展开一场学理的讨论。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感受一下。也是我的一些思考。
最近重温《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想如果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我们怎样定义商业文明,怎样定义进步呢?我们会觉得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么,允许下乡知青回到城市自谋出路是一种进步么?我们会觉得开放搞蛇口工业区和深圳特区是推动商业文明和进步的举措么?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是没有办法回答的,因为我们翻看当时的报章,我们也会看到,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两极分化的。即使到了19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发布的时候,在当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小平南巡的价值。
所以我们怎样定义商业文明,怎样定义进步呢?
回到现实中,我们的确每天都在见证历史。比如平台反垄断、教培市场整顿,国企兼并整合,等等,比如数字货币和元宇宙,我们的确看到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新变化,我们当然应该去深入实际,去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这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商业文明进步的一部分么?或者说,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的时代,对商业文明的定义是否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比如说,此前有几位大佬说,大数据时代使得计划经济成为可能,真的是这样么?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说我们赞成或者反对,而是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是对的或者是错的,如果去观察社会思潮的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风向。等等。
理解什么是商业文明,什么是真正的进步,对于我们的报道有多重要,我想是不言而喻的。对一个媒体来说,评论是直接发声的,非常直白和旗帜鲜明地表达价值观的,那么我们看看我们对评论的要求是怎样的。
经观评论是价值观的守卫者和传递者。之前社论委员会也曾讨论过一个《评论指引》,有些内容可以在这里也分享一下,六条如下:
评论指引
1. 一个媒体的社论是媒体价值观的守卫者和传递者。信奉市场经济、倡导法治理念,致力于推动公民社会的成熟和商业文明的进步。
2. 倡导理性、建设性的思考和表达,这与评论应该有鲜明的立场和原则并行不悖。理性——我们提倡摆事实、讲道理,主张克制、平衡和充分地表达,反对情绪化和极端化;建设性——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告诉公众说不能怎样做,更致力于提出应该怎样做。
3. 的评论选题以商业财经为核心。我们关注商业价值的变化,也关心这一领域内所有可能触及商业规则和伦理、文明的热点话题和事件。
4. 公众关切的公共政策话题、热点事件影响着商业世界的底层建构,也影响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和未来,我们给予这些问题同样的关注。
5. 对热点事件和话题,我们鼓励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表明编辑部的立场和态度。我们同样也需要在快和精准之间平衡,一方面避免在事实发酵清楚之前妄评,另一方面摈弃”我来了,我评了“的套路化评论。我们鼓励深入的思考与辨析,洞察现象背后所隐含的趋势。
6. 在理性、建设性的原则下,我们鼓励文本彰显作者个性。
社论委员会
2019年8月5日
我记得我们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对于报道和评论确立了几个基本原则,叫做常识、科学、理性、建设性,并提出我们的核心关切是生命尊严和价值。强调用事实说话,用常识思考,以科学甄别,探究事实和事实背后的逻辑。主张即使在非常时期,仍应坚持对生命尊严,对人之为人的基本理性和价值观的维护。
我们的报道和评论原则(2020年2月1日)
关键词是常识、科学、理性、建设性。
我们报道和评论什么:我们的核心关切是生命尊严和价值。
我们关注疫情发展和动向,包括各种物资和救援需求;
关注疫情中的人和事,从病患、医生、疾控、官员到受到影响的普通人。
我们也关注疫情之下的防控、应急、救援救助、捐赠等整个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运转。
疫情是对整个体系的大考。我们关注政府和准政府(如红会)的整套信息和行动体系,追问其是否恰当履责,督促其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行事,并积极动员和接纳社会力量参与;
我们也关注危机时期的民间社会参与和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毕竟中国搞市场经济这么多年。WHO设定的PHEIC是三个月。我们预期未来一段时间,疫情相关仍是报道重心,但对经济的关切会持续上升。我们预计会有一批企业出现生存危机,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业首当其冲。我们关注他们的生存现实,也关切从企业到行业协会的呼声,政府的救助行动等。
我们报道和评论的基本立场:我们讲求用事实说话,用常识思考,以科学甄别,探究事实和事实背后的逻辑。我们主张即使在非常时期,仍应坚持对生命尊严,对人之为人的基本理性和价值观的维护。
举一个例子。疫情期间,我们知道西安出现了医院因各种防疫规定不收病人,导致一个心脏病人死亡的事件。也有朋友跑过来跟我讨论这个事件,说虽然结果的确让人无法接受,但看起来医院似乎也没有做错,因为他是按照规定做的,上面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另外西安本身对哪种情况的病人,比如红码、黄码或者绿码,都分别有安排,而且是早就公布了。
当然就报道来说,我们需要客观理性,用事实说话,我们可以写评论去评判这件事情,报道则要用事实说话。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不能用一种普适的价值判断,或者说用文明的尺度去观察和思考这件事情,也许我们就很容易觉得,这当然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但是也没法避免,更何况,西安有上千万人口,如果真的因此出现新的传播,也可能有更多的人成为感染者。也许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件不值得报道的事情。
还有一个例子。我记得是疫苗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当时讨论,关注疫苗质量检测中是否会有问题,关口是否会失守,当时我们有一个同事觉得很难接受,因为这位同事觉得他很了解这个体系,觉得怎么可能会有问题,都是按照规范来的。但是我们的理解是,疫苗出了问题,当然我们要去质疑,要看那些把关的环节是否做到位了,是否有漏洞,提问是媒体的天职和本分,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当然我们不是说随便质疑就指责人家如何,而是要去求证去核实去调查去了解。
理性和建设性,不意味着不去质疑,但理性和建设性,也让我们讲道理而不是打棒子。言咏提供给了我一个案例,也是2020年2月份的时候,疫情期间,有一个评论员给我们写了一篇评论,标题是《不能让红会成为捐赠物资调配的瓶颈》。后来我们讨论这个文章,当时的理解是,觉得还是讲理,说清楚就好。因为大家火气大,容易受情绪影响,甚至骂的狠,大家就叫好,但是这时候我们反而需要克制一些。所以这个评论后来改了一下:《捐赠物资调配瓶颈如何破 除红会外应让社会组织参与》
对价值观的维护,有些是润物细无声的,有时候则是需要“亮剑”的,之所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是跟这种对价值观的维护是分不开的。
我想举一个例子,就是“郎顾之争”。我们知道今年春节前顾雏军获得国家赔偿的消息,当然金额很小,只是从司法机关的层面做出的,顾雏军也一直在抗争,要将索赔进行到底。事情的缘起还要从郎咸平的几篇质疑文章说起。2004年6月以来,一位香港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点名批判国内三家著名上市公司,抨击它们在“国退民进”过程中瓜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损害中小股民的利益;进而质疑产权改革是瓜分国有资产的盛筵,质疑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信托责任。他质疑的对象包括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科龙、张瑞敏的海尔等等吧,就此掀起了一场对国企民营化改革的质疑,所以后来也有人说,郎顾之争,使得国企改革停滞了10年。
是比较早投入这样一场讨论的。或者说,这场讨论真的是打下了鲜明的标签。
2004年8月30日,头版头条发表了对张维迎的专访《善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该说这篇文章为高水平的讨论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9月7日,头条发表了报道《MBO走到了十字路口》,社论的题目是《产权改革争论的积极意义》,9月13日假头条,发表对周其仁的长篇专访《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观察家的专栏里还有孙立平的文章《郎咸平的三个命题》(他在此后的若干专栏里都集中谈了这个问题),9月20日社论《国企改革,来自政府的明确信号》,此后报道,还有对北交所的采访《在产权交易中防止国资流失》,对当事人之一顾雏军的采访《放言再收两家外企 顾雏军自称不懂政治》,其他参与的专家包括当时世行的专家张春霖,国研中心企业部副部长张文魁,国资专家周放生,等等。
不仅是评论,当时对这一块的新闻其实也是跟踪紧密的,除了前面的还有比如《国资委检查产权转让》,《国资委官员对产权改革表态 不能轻易说“流失”》,这是对当时主管国企产权改革的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的追访,正好他在清华大学有一场公开演讲,有听众问到这个问题,而获知他有这场演讲就追到了现场。所以还是评论和报道两条腿走路。
实际上当时也有一些争论,比如要不要这么旗帜鲜明地表达,当时有人说,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含糊。经观对产权问题的关注,其实一直就有,国资委成立后这个问题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因为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规矩定规则,所以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规范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MBO等,我们实际上是一直在跟踪报道。
我还可以举个例子,这个事情可能看起来也没什么,但是我们当时也有很深入的讨论。2008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发了一篇稿,叫做《发改委重大装备办公室 拆解国产装备制造业走到十字路口》,报道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该文件提出要加强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组织领导。据此,中编办批准设立重大装备办,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工业组加挂“重大装备办”牌子。
但是因为2008年机构改革,这个办公室撤销了,有关职能分解到各部委下面。报道说,业内人士对重大装备办的撤销表示担心,机构的重新设置,将打乱两年来重大装备领域有关政策的落实节奏。
我们当时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装备办撤销是基本事实,但是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否还可以讨论。因为就我的理解,我会觉得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不是设立一个机构就怎样的事情,当然对他存在的价值是可以用事实来说话的,它存在几年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中国装备制造业起不来是机构问题还是哪些问题导致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报道呈现。但可能我是从比较市场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就觉得,这个报道还可以处理的更好一些。
我想价值观是为一家媒体注入了灵魂,如果没这个灵魂,他就是一个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机构,他不可能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也谈不上所谓的味道。但是有了这种味道,所谓声气相投,就会有很多人愿意关注你的报道,愿意支持你,喜欢和你在一起。
当然我们说价值观,不是要给所有的报道都贴上某种标签,那可能反而是没有力量的。如果从报道的角度去看,我们要做的其实还是用事实说话,我们的报道越是接近事实,或者说具有真实的力量,我们所希望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发清晰。
所以我们要看,我们在报道上到底做了些什么。
二、对报道镜像的分析,我们做了什么,还应做什么
我拿2021年全年的报纸作为一个分析对象。当然我们有很多新媒体平台,传播也不止于报纸,还有很多音视频的内容。选择报纸,一则因为比较方便,一目了然,比较好做归纳总结;二则报纸本身也是选择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们的一些看待,也是我们判断标准和价值观的体现。
我做的工作就是把全年的头条、公司头条和市场头条都拿出来,我们看看这些关键词。
头版头条
动力电池 赌石人 民间投资 山东 中国技工 新生代入市 两会 国家账本 消费维权
新国家实验室 碳达峰顶层设计 铁路投资 白酒资本 义乌冻卡 新药创制 债的忧思
信托业 用工平台 市值管理 鸿蒙 三孩 北仑技工 通胀 评级 降准 经济复苏 郑州暴雨
A股逻辑 在线教育 汇中财富 环球影城 东莞制造 中关村 辽宁成大 限电潮 小巨人
保供 国企铁交椅 新股破发 房地产(风向)存贷质押 独董 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
工业互联专题
市场头条
宝利国际 公募 重疾险 垃圾债 征信 比特币 个人金融信息 中金投IPO撤单
评级业 信用卡积分 粉丝群 风险资产 信托业 跨境理财 公募REITS蓝光发展
刘沧龙 西安银行理财 猪价 线上助贷 城投债 棉花价格 港交所 河南水灾保险
修武县水务公司 隋田力 寿险 北交所 中小银行 中国式养老 保卫财富 跨境理财通
房地产信贷 加息还远么 三峡燃气 五洋债评级机构 奥密克戎 全球市场A股
降准和中国经济 世茂集团
公司头条
互联网员工猝死 矿机造富 快手 三坑少女 剧本杀 深圳国资 稀土新局 乡村爱情盲盒
青岛汽车 产业链 微信 葡萄酒 康悦科技 影视UP主 中信 张一鸣 陈威如 纸业
华为5G 中兴微电子 万科 中欧丁远、仓储会员店 食享会 鸿星尔克 抖音快手中古店
新能源玩家 AI低潮 深中浩 跨境物流 广交会 楼市供应商 大厂外包人 直播带货
人在湾区 ROBITAXI 互联网大厂 迪士尼玲娜贝儿
如果从这些关键词来看,我们的关注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关注的世界很大,很广,从宏观到微观,从行业到公司,确实都有,而且回想一下,和我们说的过去一年的经济脉搏大体也是有匹配的,当然这个匹配度有多高,要做精确的分析,要做的工作可能还要多一些,但是简单地回想一下,就凭我们的记忆和印象做一个判断的话,可以说过去一年的热点多数我们都是反映了的。
这种反映回答的是一个问题,就是我在。热点事件也好,话题也好,我们在场,我们的报道,无论哪种形式我们有所反映了,或者说我们也有报道,有相应的稿件。
这是第一层次的。具体做得怎样?
应该说,我们在过去一年的报道当中,有一些报道,应该说是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影响的,比如《地标》、《寻找中国技工》(这是一个年度报道,很多同学参与,刊发了几十篇报道,参加暑期训练营的各高校的同学们也参与了这个报道)、《科学家走了 科学精神不能走》、《大国命题、山东求解》、《鸿蒙补天裂》、《地方政府清理恒大资产 隐秘帝国被撕开一角》、《重估万科价值》、《郑州地铁口要建的不是一面墙 而是一座碑》等等,可以说我们在一些关键的经济社会事件和公司事件的报道上是有广泛解释力的,甚至一锤定音的,这种影响力也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
如果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位同事、每一个媒体产品,那可能我们就会觉得,整体还有点距离。我们需要对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报道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我们的使命就成了空谈,当然也不可能为经观味道提供强大的支撑。
如果我们再看看这些关键词,我们反过来再想想,资本市场上这一年大家最关心的领域和公司,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比如针对这家公司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对很多投资标的到底是否具有价值,其实市场对媒体是有期待的。再如我们一直说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对这些领域的公司,特别是头部的公司,有没有深入的调研采访?是不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变化和脉动。
其实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部门的同事都可以做做针对性的复盘。你所负责的领域,排名前十或者前5的公司,我们有没有深度的报道,有没有跟公司的领导者有个时长至少在1一个小时的对话?如果按照行业评选的十大事件作为标准,我们是否都报道了,有哪件事上,我们的报道可以作为标杆,碾压其他所有媒体的报道?或者有哪些热点话题和事件,我们是作为议题设置和发动者出现的,一直引领了整个报道节奏和方向?我们要去关注市场中具体的人和事。因为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可能记得的更多的还是事件和人物,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社会领域。
三、从报道主体的观察:换个角度看三商
商道,商业之道。商业思想的提供者,可能是研究者、学者,更可能是企业家。过去一年,我们有一些对管理学者和商学院教授的采访,提供一些有关商业思想和管理趋势、新知的内容,我们也要更多热点和焦点公司的核心领导者的采访,跟他们的对话。因为他们是一线的实践者,他们最能深切地体会自己在商业实践中正在经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面对一个现实的变革问题要怎样去破题,带动一个庞大的群体实现变革和转型。这些是外面的人很难了解,或者只是知道大概而无法了解详情的,而那些反而是最生动的部分。我有时候听商学院老师的课,听到他们讲到的公司案例,我就想这本来也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商技,简单地说,就是商业最佳实践,或者相反,最糟糕的实践。或者说,如何通过好的商业实践提升公司价值,或者公司价值如何因坏的不成功的公司实践而受损。去年的几个典型的公司报道,比如《重估万科》,比如《鸿蒙补天裂》,这些都在主流叙事里面。作为商业媒体,从公司层面看,我们要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其实就是一家公司的价值怎样,或者再直接一点说,有没有投资价值,值得不值得投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理解其商业模式,它肯定是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公司,或者还有未被充分理解的商业形态,或者被误读被低估的高估的或者没有被正确理解其价值的公司。其实我们会发现,好的公司报道,实际上是能够很好地将宏观、中观和微观贯通的报道。没有对宏观和行业背景的理解,我们有时候就很难真的搞清楚一家公司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何在,是因为搭上了顺风车,还是因为有独门秘籍。
商机是什么?我想不是机械地理解说,我们要告诉大家哪里有商业机会,哪个领域有广阔的发展潜力,钱多人傻速来,不是这样的。作为媒体的我们,更多的是提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有价值的资讯和分析,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商业人士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通常提供的公司新闻,市场和宏观的分析,都具有这方面的特点。我们谈经济,要深入到真实的经济中,去看到底企业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他们到底在经历什么。
总结一下,经观味道是价值观的外化,他根基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没有对使命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就可能偏离方向。
经观味道,说到底是议题设置能力在先。对报道的解释权,在关键事件和话题中一锤定音的能力,是所谓的经观味道的前提。
但是我们要说,在关键事件上有广泛解释力的报道,一锤定音的报道,首先是专业技术过硬的报道。从采访核实,交叉印证、客观表达等各个环节都是经经得起追问和审视的报道。
经观味道也取决于表达方式和文本。我们强调悦读,确实是从文本角度去突出经观味道的。套路或者模版是基本,但最终还是内容和形式的匹配,扎实的内容是根本,不僵化,不八股,鼓励练好基本功基础上的创新。
倩女幽魂元宝比例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4947.html- 标签:xcp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经观讲堂第5期】谈谈经观味道
编者按:2022年,启动了“内容力提升”计划,邀请在社会思想、媒体业务、经济前沿、财务法…
-
招商证券2021年财报:业务同比全线增长,博时+招商基金贡献净利超15亿
周一帆3月27日晚间,招商证券(600999.SH)发布2021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
- 换电运营商奥动:将拓展To C业务,IPO已在筹备中
- 招商蛇口“综合运营”之道:三个转变,运营引领
- 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和体系壁垒尚未形成
- 何小鹏:动力电池涨价幅度“超出想象”,预计明年二至三季度将改善
- 国家发改委将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