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读懂未来30年发展主题:生活质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月18日,习总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立刻引起热议。
境外一些媒体敏锐地意识到,“主要矛盾”的变化,暗示今后多年甚至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将发生变化,“从经济粗放增长转变为提升生活质量和改善财富分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党永远的奋斗目标。中国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可以预计,未来30年,“提高生活质量”将是中国人的普遍追求,“向生活质量进军”将成为全国各地的一个发展主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将逐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届时,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饮水、放心的食品、舒适的住房、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教育、精彩的文化和休闲、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健康和满意的生活等,让我们能“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一书中提出了“生活质量”概念。之后,美国学者对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做了大量研究。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研究扩散到全球。80年代初我国开展生活质量研究。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和生活水平(Standard of Living)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主要反映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后者主要反映财富、物质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享有量。通俗地说,前者反映生活的好坏和满意的程度,后者反映生活用品数量和财富的多少。
目前,生活质量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大致有三层涵义。首先,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状态,是用好坏(包括健康、幸福和满意)来衡量的生活状态;它以生活水平为基础,反映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健康、舒适、幸福和满意的程度。其次,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评价,包括对物质生活和非物质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的评价,反映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满意度。其三,生活质量是一种生活追求,是对更好、更美、更安全、更健康、更满意和更幸福的生活的不懈追求。
生活质量是一个度的抽象概念,可以从6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一是“物质生活质量”,涉及收入、就业、住房、教育、健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二是“非物质生活质量”,涉及休闲、娱乐、文化、社会关系、参与、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等。三是“客观生活质量”,指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水平和质量,重点是物质生活方面。四是“主观生活质量”,指对生活各个方面以及综合的满意度,重点是非物质生活方面。五是“不同层次的生活质量”,如个人、家庭、地区、行业、国家和世界的生活质量。六是“不同领域的生活质量”,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等。
生活质量既是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种政策工具。当生活质量成为一个发展目标时,对生活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就具有实用价值。比如,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表《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人类发展指数,采用健康长寿、良好教育和体面生活3个维度,评价人类发展水平;2015年欧盟出版《欧洲的生活质量》报告,采用了“8+1”指标框架,即物质生活状态、就业、教育、健康、休闲和社会关系、经济和身体安全、治理、环境和综合生活满意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发起“伟大社会”改革运动,把提高生活质量纳入国家发展目标。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丰裕本身不是目的,我们关心的是全民的生活质量”。7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受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
向生活质量进军,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原始社会的基本需求是食物需要,主要成就是完成从动物本能向人类社会的转变,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农业社会的基本需求是生存需要,主要成就是建立了传统农业文明,完成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的转变,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工业社会的基本需求是物质需要,主要成就是建立了现代工业文明,完成从小农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基本解决了物质生活需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知识社会的基本需求包括四个方面,即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健康长寿和遨游太空,主要成就将是建立知识文明,完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逐步满足生活质量等四个方面的需要。
提高生活质量,也是新型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目标。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斯托教授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起飞、成熟、大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在大众消费阶段后期,物质生活的丰富,城市拥挤和环境污染,促使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
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主要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化和理性化,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等;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目前主要特点是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物质生活趋同,精神生活多样化,以生活质量为着力点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先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然后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而像中国等目前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应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实现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为主,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两次现代化并重;第三阶段,以第二次现代化和知识化为主,以生活质量为着力点。
1987年同志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是一个跨度70年的现代化战略。“三步走”战略前20年(1980年~2000年),属于综合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以工业化和第一次现代化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启动信息化。
“三步走”战略中20年(2000年~2020年),属于综合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采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工业化,第一次现代化指数将达到100分,相当于发达国家1960年的平均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国平均基本达到或接近“丰裕社会”的生活水平,向生活质量进军的条件和时机基本成熟。2020年后,我国将踏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按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三步走”战略后30年(2020年~2050年),全国将平均进入综合现代化的第三阶段,以知识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为主,以生活质量为着力点。我国比较发达地区将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不发达地区仍将处于第一次现代化,不同地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向生活质量进军,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尊重基本国情。未来10年应以生活质量为着力点,以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为支点,以创新和改革为动力,三个质量一起抓。
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健康是生活质量的生理基础,建议加速实现健康体系、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治理的五个现代化,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成一个健康生活和健康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健康环境和健康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国民健康体系和健康长寿社会。
实施知识强国战略,建设知识经济强国。知识型服务是生活质量的文化基础,包括文化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和科技服务等。建议以人类发展服务为引领,以高效基本运行服务为基础,以便捷流通服务和诚信文化为支撑,全面提升知识型服务业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启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建设现代诚信社会。诚信是生活质量的社会基础。建议研究和发布《诚信宣言》,健全完善诚信法规,促使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行为;服务部门的诚信水平和服务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建成高质量的诚信社会。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议启动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抢占第六次科技的制高点,建设“国家科技创新特区”,重点建设三个研究院,包括国家高等科学研究院、国家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现代化研究院。
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质量,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开放力度,促进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因地制宜,梯度推进。2013年我国地级行政地区中,有169个为较不发达地区、125个初等发达地区、42个中等发达地区。建议中等发达地区要着力提高生活质量;初等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较不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家庭小康工程,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建议未来10年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作为相对贫困标准,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作为绝对贫困标准,将来还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相应提高贫困标准。
向生活质量进军,很好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全国人民生活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日,就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之时,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
- 标签:未来一词的含义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感受发展变化 憧憬美好未来
张海军(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党支部、校长):作为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未来5年里,在抓好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同时,我们将牢记使命,再接再厉,…
-
《未来机器城》首映 幕后历程感动观众
即将于本周五上映的动画电影《未来机器城》昨日举办首映观影交流活动,并发布走心向剧照物料…
- 渝北:六中全会精神宣讲进乡镇居民憧憬美好未来
- 《未来机器城》发布电影MV周子琰献唱主题曲
- 《未来机器城》全新预告海报双发展现超强战斗力
- 绘蓝图提干劲憧憬美好未来 璧山区党员代表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 第一份工作:过半受访者更看重薪酬待遇和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