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鳌拜没有谋反,为何康熙要置他于死地?

君臣之间纷纷杂杂的事情亘古不变,哪个朝代也不能避免。兵荒马乱之间,臣子为保主公,抛头洒血,君臣相见恨晚,义比金兰;江山社稷稳健,或者是君主弥留之间托孤献子,待到君主撒手人寰,不甘委身服侍幼主,原形毕露;抑或是君主功成名就之后兔死狗烹——以上的一切都不免会导致君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合理的解决这些冲突才是睿智的君王,而能够江山稳健之后全身而退,也才算是明智的臣子。

小康熙皇帝8岁登基,自然也是属于被托孤献子的那一拨人。此时,横亘在康熙和皇权之间的是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康熙小时候,不懂得朝权政治,辅政大臣帮忙匡扶皇室无可厚非,可待到康熙成年亲政,鳌拜不仅不归隐山林,将政权还之于康熙,反而杀死苏克萨哈等人,将皇宫大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权力过度膨胀的鳌拜表现的更加飞扬跋扈,侍着自己三朝老臣的身份,不仅在殿堂之上对康熙高声喝令,而且培植死党,几视康熙为无物。有时候上朝的时候竟然也“黄袍加身”,跟康熙的龙袍只有帽子不同。鳌拜此时之傲慢膨胀,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小皇帝康熙刚刚亲征,只有14岁,但日后雄才大略的他现如今也是少年英杰。换做其他人,面对如此骄横跋扈的下属,也许会暴跳如雷,不能再忍。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君臣反目,鱼死网破。而康熙此时表现出了帝王的大智慧,不仅不对鳌拜喜形于色,反而表现的更加不务正业,不理朝政,以此麻痹鳌拜,放松对自己的警戒。

而康熙也终于等到了机会。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支开了京城和皇宫里鳌拜的亲信,自己假装在皇宫里和一班随从们玩摔角。待鳌拜入朝时,命令这些随从将鳌拜擒拿,当庭宣布鳌拜的三十条罪状。鳌拜罪大恶极,理当斩。但是康熙念及鳌拜曾经对自己家族有救命之恩,心生怜悯,饶了鳌拜一条性命。

鳌拜被绳之以法后,他的党羽和同伙也难逃严惩。自此,皇权重新回到皇室的手里,鳌拜的余党也逐渐被铲除干净。究其原因,鳌拜效力三朝,自然功劳甚大。但在上级面前居功自伟,视若无物,虽然无心谋反,但也难免被处理的下场。

倘若放在别朝,与权倾朝野的大臣斗争免不了血流庭朝。而康熙没有经过流血的军事斗争,也未让任何人受到损伤,就铲除掉了清王朝前进路上的大患,其时年龄之小,康熙大帝的雄才大略可见一斑。因此,有人在评论康熙“智擒鳌拜”时说“声色不动而除巨恶,信难能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