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百年大计 钟南山、徐义刚两位院士分享科研经历支招中小学科学教育

百年大计 钟南山、徐义刚两位院士分享科研经历支招中小学科学教育

  7月25日上午,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承办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正式开班。开班典礼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围绕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为中小学教师直播授课。

  在主题讲座中,钟南山从创新动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等角度分享经验。“我国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依靠科学,疫情防控成效有目共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他说,在疫情应对中,从社区的科学管理到疫苗和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应用,我国的许多对策都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将发现与发明应用于实践,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要明确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做科学一定要立足于解决问题”。

  钟南山指出,培养青少年创新的动力,不仅要激发兴趣,更要注重使命感的塑造,“在我国当今面临的国际形势下,强调创新的使命感更加重要”。

  他同时强调,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计算机、文化素养等,“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要练就成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对比了美国科学素质教育的STEM体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欧洲的STS体系(科学、技术、社会)后,钟南山总结出他认为中国科学素质教育应当树立的IMH体系(创新、使命感、人文),其中核心是创新,动力是使命感与兴趣的结合,人文精神的重点则是协作精神。

  “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非常重要。”徐义刚结合科技知识,通过“选题、逻辑、互动、交融、震撼”五个关键词,讲解了如何用科普报告启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徐义刚认为,小学生的精力往往不够集中,激发他们的兴趣,科普报告或教学的选题很重要。他建议,可以从身边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入手,比如疫情防控、我国空间站的建设等。

  “逻辑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基石。”徐义刚说,做科研的人都知道,研究文章逻辑混乱,很难被人认可,“科普报告遵循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受众更容易把握重点”。

  徐义刚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我本人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事实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艺术都是相通的。”他说,我们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对人格的全面培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也应当纳入到科学教育的体系中去,尤其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如果我们取得的科学发现能够与现实中的艺术、人文科学有所交融,那么就更能体会到科学之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小学教科研杂志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