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绝不是“副科”
今年秋季开始,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每周的科学课不少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新的调整展现了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日益提升。科学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还关乎学生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某种层面看,科学精神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基本素养。
何为科学精神?对此,亚里士多德谈及科学的诞生时,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惊奇”,第二个条件是“闲暇”,第三个条件是“自由”。其中,惊奇作为人之本性,首先意味着热爱这个世界,并深信他们栖居的这片土地有着美,有着万物之灵。自由则意味着思维的开阔,可以突破业已存在的解释世界的固定范式,希望用自己的思维建构对世界的理解。闲暇是以一颗充实的心去期待发现,同时也是一种无法言传的愉悦状态,并因此发现世界。
如此看来,科学精神并非空洞乏味的口号,而是一种催人奋进、助力创新的强大力量。面对创新乏力等诸多困扰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比以往更迫切地呼唤科学精神的勃发。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存在着看多做少、探究不足、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在一些学校,科学课甚至一学期上不了几节,沦为“副科中的副科”。
可以说,目前我国在全民科学素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面向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应对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站在这样的高度,学校在推动科学课建设时,要树立起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据光明日报)
- 标签:科学课杂志陈文斌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湖南醴陵:村小里的科学课
湖南省醴陵市沈潭镇鳌仙小学只有59名学生,是典型的“麻雀学校”
-
尚俊杰 石祝:用优秀的科学教师赋能未来
【编者按】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等诸多问题,教育部在今年五月印…
-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新华社评论员:牢记中国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读鲁迅《春末闲谈》有感
- 专职讲授科学课31年 办研究院让6000学子受益 “韩马力”在孩子心田播撒创新火
- 《自然》发布本世纪前十年5个“科学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