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35岁《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访中大最年轻教授

35岁《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访中大最年轻教授

  [提要] 染色质结构调节DNA突变的机制图。贺雄雷:我觉得还好,因为在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在科研上已经比较成熟了。贺雄雷:网络真的很重要,为什么现在中国和美国能在科学研究上接轨得很好,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网络。

  他是生物学界的青年才俊,年仅30岁便被中山大学以特聘教授身份引进,5年后带领课题组在研究染色质结构如何调节DNA突变的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近日被刊发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成为中大以第一单位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然而,当年他涉足生物界却是阴差阳错,对他而言,做科研的一大好处竟是能睡到自然醒……他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贺雄雷,一位才华横溢又踏实低调的青年学者。

  近日,这位青年学者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谈科研的艰辛,谈成长的趣事,谈生物学研究的前景以及就业形势。而对于获得如此成就,他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还好”。

  贺雄雷: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染色质如何调节碱基C到碱基T的突变,这种突变是基因突变当中很重要的形式之一,差不多1/4的遗传疾病和许多肿瘤都由此引起。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一项突变累积实验,我们发现染色质的基本单元——核小体几乎完全抑制水解脱氨来源的C到T 突变,而可能的机制是核小体的存在抑制了双链DNA的呼吸,使水分子不能靠近碱基C的N-3和C-4位置。

  贺雄雷:有三个方面,首先,突变是生物演化的基础,也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突变从字面上就说明不是很有规律,虽然也并非完全随机,但要找到规律很难,我们的工作发现了一个突变被如何调节的规律,这本身就很有意义。第二个方面,C到T突变是很重要的一类突变,差不多1/4的遗传疾病与之相关,而部分肿瘤细胞中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这种形式的突变,此外,现在很热门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人工制作也可能引入这类突变,所以这个工作对我们理解这些突变的起源很重要。第三个方面在于,这个工作提示染色质可以通过调节突变方向影响基因组结构,这对我们理解基因组演化很有帮助。

  贺雄雷:基础科学研究是探讨很底层的东西,要想真正将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常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只能说这项研究加深了大家对于基因突变的理解,但是理解之后如何用到生活中,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谁都不能说它能够怎么用,或者它是否真的有用。但是这项研究应该与疾病和衰老相关,可以想象,当人的基因能够被很好地保护,随着年龄增长,基因组还能很完好,累积的突变很少,那细胞就能正常工作,我们也能健康地生活。

  贺雄雷:是的,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去年毕业的博士陈小舒。事实上,生物领域的文章通常都是合作完成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文章的设计和框架的搭建通常是通讯作者做得多一点,而第一作者在具体的执行方面会做得多一些。

  贺雄雷:这项研究从2010年初开始,5月份就成了第一稿,但当时觉得还少了一个关键证据,所以花了半年时间加了实验,结果不错。有了这个证据之后,我们调整了文章结构,整篇文章基本是推倒重来,到了去年5月份的时候送到《科学》杂志评审,12月份改了第三稿,《科学》就接受了。

  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去年5月份把稿件送审后,刚开始的两位审稿人都给予很好的评价,但二审的时候,由于未知原因又加了一位新的审稿人。这位审稿人提出关键证据还缺少数据,于是文章就被拒了。我们又花了3个月时间加数据,最终成稿的数据确实比之前漂亮很多。去年12月6日再次送到《科学》评审,审稿人基本没提什么问题,所以很快就接收了。

  贺雄雷:其实还好,对我没太多影响。因为像《科学》、《自然》这两个期刊,一年51期,共有1000多篇文章,我这只是一篇而已。只是这个工作出来这后,我的学生会更加推着我往前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小学科学论文杂志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