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一座城市对科学精神的礼敬

一座城市对科学精神的礼敬

  刚刚过去的8月,一场名为“寻元化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毓元”的展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观众。这是继“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奋楫笃行:‘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展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连续三年推出的第三个苏州院士专题展。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1952年左右踏上工作岗位。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科研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三位院士都将‘国需即我向’作为科研的方向和使命,将自身命运与新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原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市名人馆副馆长钱轶颖告诉记者,苏州这方水土孕育了一批立志科研报国的科学家,我们试图从文化这一深层次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成长成才经历,让生生不息的动人传承成为反哺城市的精神源泉。

  8月14日,来自上海的四年级小学生毛辰涛和妈妈一起“打卡”谢毓元院士展。“谢院士研制的重金属解毒药物,是第一个被外国仿制的中国药物。”看完展厅内播放的视频后,毛辰涛转身对妈妈和姥姥讲起了谢毓元的科研故事,他一脸骄傲。

  走进苏州美术馆4、5号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谢毓元院士的手迹:“我想凡献身科技事业的都有同样想法: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上的享受,而在于自己的辛勤工作,能真正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可以扪心自问,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谢毓元出生在北京,根却在江南。谢毓元之父谢镜第携妻儿回乡归隐于苏州菉葭巷。展览的第四部分,展示了菉葭巷谢家里谢氏“一门三杰”在苏州传为佳话的故事。在谢父“科学救国”的熏陶下,谢毓元的大哥谢毓晋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二哥谢毓寿则踏遍祖国山河,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奉献一生。

  “一个科学家的成长过程,当地的文化、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很大。”钱轶颖说。不论是顾院士、潘院士还是谢院士,他们身上都有着苏州文化的特质。像顾院士的父亲顾廷龙也被列入苏州名人馆的历史展厅,顾院士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图书馆里饱读诗书,深受熏陶。

  崇文重教的苏州自古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据《苏州状元》载,自唐朝到清末,苏州府共出51名文武状元。尤其在清代,苏州府共出状元26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22.81%。截至2021年,苏州籍两院院士达121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老一辈科学家以赤诚报国作为毕生追求,我带孩子过来观展,除了丰富他的暑假生活,更是希望院士展能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知书达理、科研报国的种子。”毛辰涛的母亲张潇莉告诉记者。

  “院士展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平易近人的科学家形象。以往有些科学家的展览,容易将人物‘符号化’,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都有些模糊,个性不太鲜明。而在此次的院士展上,能看到科学家们科研之余对乒乓球、摄影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很难得。”大学老师吴涛在看完展览后说。

  传统人物展览在布展时通常多用图文形式,策划院士展时,苏州名人馆的策展团队首先考虑将院士们的科研经历具象化呈现。历时一年多筹备,谢毓元院士展共展出手迹手稿60余页、老照片109张、实验装置6套、化学仪器及模型38件。一件件实物,从北京、上海等地运回苏州。

  “我们做的不是科普展,而是文化展。策展团队注重收集院士们的家事、家学渊源以及求学之路的各种资料和实物。另一方面,我们特别关注他们受过的家庭教育,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学生的言传身教。”苏州市名人馆青年策展人刘学告诉记者,三位院士对学生的培养都很用心,他们的学生、同事对老科学家的感情都很深厚。我们想传递给观众这种生生不息的、动人的传承。

  家书家信,是策展团队历次进行前期资料搜集的重点。2020年筹备潘镜芙院士展览期间,策展团队与家属多次沟通,终于找到了一份家书。信中,潘镜芙之父潘星阶写道:“此次镜芙往返舟山,忙而且累,返沪后希好好休息一下。试航想已完毕了。”这封家书来自20多年前,彼时正是潘镜芙主持设计中国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的关键阶段,因工作涉密,潘镜芙已许久没能回家。短短一页家书,父母的牵挂之情和理解支持之心流诸笔端,令人动容。

  “范仲淹的雕像为何在苏州火车站南广场矗立,接受南来北往游客的巡礼?因为他对苏州的贡献非常大,他捐了自家宅基地建文庙设府学,奠定了苏州千年文脉。菉葭巷谢家‘一门三杰’,离不开基于千年文脉铸成的优良家风。”7月31日,苏州市名人馆举行的“吴语话名人”活动上,由院士展引入,苏州中学原副校长丁云衍讲起了苏州厚重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故事。

  古时的苏州是“状元之乡”,如今苏州是“院士之城”。7月10日,“寻元化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毓元”展开展当天,恰逢第三个“苏州科学家日”。2020年起,苏州将每年7月10日设立为“苏州科学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给各路英才以最高礼遇。

  “不管你的家乡在哪里,只要你来到苏州,就会被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精致的江南文化打动。”今年的苏州国际精英周暨“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式现场,从苏州走出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为家乡深情代言。

  苏州人科研报国的情怀一以贯之。在祖国百废待兴的时刻,顾诵芬从无到有自主设计出战斗机;潘镜芙带领团队设计出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谢毓元因国家需要多次转变科研方向,创新合成促排铀的化合物“双酚胺酸”。如今,在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苏州人对文化、对科学精神的传承和探索从未停止。昆山设立“祖冲之日”,吴江设立“程开甲日”,“苏州科学家日”的效应进一步放大。程开甲、钱七虎等苏州籍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的故事广为流传,激励苏州人才创新创业。

  科学的种子在院士展上生根萌芽。谢毓元院士展展区4平方米左右的留言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留言卡片。苏州市小学生用拼音拼出“长大后我也要做科学家”的誓言……对科学精神的推崇,如涓涓溪流,融进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心中。

  “苏州籍科学家是苏州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苏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金洁告诉记者,苏州不只是小桥流水、烟雨江南,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开放包容创新的新时代城市气质,是苏州新的动力源。她表示,今后会有更多的科学家走进苏州名人馆、美术馆,用他们科研报国的经历,激励苏州人奋发有为,继续走在时代前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