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中国科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阵营

中国科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阵营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开放科学建议书》,为开放科学制定国际标准。自此,开放科学达成了全球共识,在国际上成为了发展趋势。

  中国科技期刊在与国际进行接轨、引领世界的进程中,始终在科技领域秉持全球视野和开放姿态,着眼全球人类福祉,探索多元、多样的开放道路。

  8月25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正式发布。

  据蓝皮书内容,伴随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自2016年起,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被引频次年均增长率高达21.77%,这揭示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我们欣喜看到,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平台上已经成功“走出去”,并向“走得好”的新阶段踔厉奋发。这是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发展新格局下不断改革重塑的创新,也是在国际视野下从全产业链条打造开放创新生态的的最强音。

  新冠疫情以来,围绕“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是开放科学合作发展的典范。中国科技期刊也越来越“开放共享”,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提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医学科技期刊通过国内外各种重要数据库,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向全球公开共享了所有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论文。

  他评价,中国医学科技期刊在及时向全球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分享中国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力量,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为促进信息交流,及时分享防疫经验,我国搭建了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的英文界面。该平台被WHO官网“COVID-19专题收录”。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表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科学交流和传播提出了新命题,准确理解疫情进行时及后疫情时代的发文特征对学术期刊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期刊发表的相关学术内容正逐步被全球各大数据库收录,不断为全球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公众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全球提供研究成果,贡献中国力量。

  近年来,中国期刊在国际视野里缺少话语权和缺少出版平台一直是一大难题。2019年,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创立的法国EDP Sciences出版社被我国全资收购,旨在构建国际化的出版发布平台,为中国科学家和学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出版服务,助力全球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

  这一向国际化进程里程碑意义的迈步让无数科技期刊人为之振奋,同时,如何从“借船出海”到“买船出海”再到“造船出海”,打造国际化科学数据出版平台也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

  “我们不仅要适应国际标准,更要在国际上制定中国标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总中心主任周园春认为,“在国际上文,必须遵循国际的规则,现在有了国际上认可的平台,可以帮助中国的科研人员开展科学数据出版和学术共享,让中国的数据成果融入国际开放数据的传播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开放科学的大环境下,这种国际化科学数据出版平台的建设也能为中国带来“虹吸效应”,促进更多国际的合作,促进国内科研人员或者是国际科研人员遵循我们提出的一些规则标准,为引领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宏伟蓝图打下夯实基础。

  随着媒介发展的不断加速迭代,传播的载体也越来越多元化:科技期刊,从以最开始的传统纸本为载体,到数字化出版,未来也可能是智能化的出版。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表示,科技期刊要“提升出版服务能力”,规范制度标准,推动集群发展,实现技术赋能,通过“买船出海”方式提升规模服务能力,推动高水平学术期刊“量质齐升”。

  这些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在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上有了突破,借助更丰富的传播手段、更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更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在国际平台上持续积极发声。

  “这几年不少期刊也是在媒体转型方面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对于行业的发展和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科技创新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些作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会与期刊部主任闫珺认为,通过全力推进融媒体学术出版能力的建设,可以搭建新型知识服务平台,在国际领域更好的展示国家对地观测科学体系全科研链条的科学成就。

  中国科协党组、分管日常工作、处张玉卓分析指出:“全球科技期刊迎来新机遇,科技与产业变革往往从科技期刊初见端倪,开放科学推动科研范式加速演化,渴望重塑全球科技传播格局,全球科技期刊体系酝酿深度调整,中国科技期刊必须抢占先机、趁势而上。”

  科技期刊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软实力”的标准之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期盼中国科技期刊继续发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贡献,持续在世界平台上更大音量发出科技期刊“中国之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