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不 出 户 云 享 莱 芜
近年来,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新媒体、新方式、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完善线+N”文旅新媒体传播新模式,即以做好线上莱芜文旅宣传文章为中心,以平面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两大类别全方位展示为依托,以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6大平台为传播矩阵,达到多屏同步共振、发布海量信息,让莱芜文化旅游资源智慧化、可视化、便捷化,让广大市民游客“足不出户云享莱芜”。
2022年上半年,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全市县级文旅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和微信传播力指数榜单中,莱芜区连续6个月位列“双第一”。其中,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连续超过600,在全国县级文旅系统中长期位列前10。中国旅游报社发布《山东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报告》,在山东省县级文化和旅游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各项指数榜单及分析中,莱芜区大放异彩,在报告中先后被43次提及,成为全国县级文旅传播力领军者。2022年至今,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新媒体矩阵已累计发布各类图文、视频信息4852条,阅读量超过7350万次,点赞量超过118万次。
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立足全区实际,深入调研分析,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热度、不同主题,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全区文旅图文、视频等基础信息采集,同时借力省市文旅部门、各官方媒体已有素材,综合分析、统筹谋划、认真梳理,不断夯实文旅宣传服务基础。
加强信息采集。建立莱芜文旅素材收集中心、多媒体资源库,对来源于不同渠道的各类信息进行反复核实确认,确保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目前通过多方渠道,已采集到有版权的图片5000余张、视频500余条。
深化内容生产。打造莱芜文旅内容生产中心,紧紧围绕不同平台特有运营规律、用户属性、呈现方式,打造优质内容,引导网络热点,用新媒体平台记录莱芜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貌,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现莱芜发展新气象。
强化制度保障。坚守底线思维,不断完善包括政务新媒体信息采编与审核发布、各平台管理、应急响应等在内的制度建设,依据平台属性,明确平台定位,确保平台真正担负起信息传递、服务交流和引导等多重职责。
秉承“以精品内容打造文旅爆款”的理念,今年以来,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新媒体矩阵打造出一大批优质文旅内容。
以活动激发活力。在春节期间,全平台发起“云赏非遗·莱芜年味”线上主题活动,利用视频、美图、美文将莱芜丰富而有特色的非遗项目呈现在广大网友面前,活动中,莱芜文旅新媒体矩阵共发布非遗视频、图文信息290余条,浏览量近50万次,并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阔空间,形成了“非遗齐聚云端,全民互动参与”的热潮。先后发起“莱芜记忆·冬藏/春生/夏长”主题活动,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助力莱芜区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以话题引导热点。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的“文旅软实力共建典范城”专题,通过系列图文、视频、音频等形式,多方位展示莱芜文旅“软实力”,绘就城市文明新发展的幸福画卷,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微博发起“俺莱芜有”系列线个,并申请成为线余万次阅读量;推出的“自驾游路线”系列内容,将莱芜各文化旅游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有效参考。
以推文引发共鸣。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多方搜集资料等方式,深度挖掘莱芜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前谋划节假日、热点事件发布内容,通过深度内容唤醒网友记忆;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新媒体平台策划推出的《这是最好的莱芜,我们共同来守护》《这,是我们的家乡》两篇推文获得万人关注,并被多家官方媒体平台转发。
通过广泛采集、深度加工、多屏共振、持续宣传,将莱芜特色资源、文化内涵、秀美山水、民俗非遗等一幅幅生动画面展示在广大市民和游客面前,实现精准营销推广,有序引导客流,为文旅市场带来潜在客源及经济效益,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文旅行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发布的海量文旅信息,有力宣传了莱芜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文旅资源;为莱芜文旅舆情发展走势提供正面引导,不断提升莱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擦亮莱芜文旅品牌。
- 标签:莱芜杂谈话题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足 不 出 户 云 享 莱 芜
近年来,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新媒体、新方式、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完善线+N”文旅新媒体传播新模式,即以做好线上莱芜文旅宣…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什么)
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院校,由于培养方向和侧重点不同,有的偏向于软件、有的偏向硬件、有的侧重计算机网络、也有侧重信息安全方…
-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官网)
- 科学怪鱼(科学怪鱼最后结局)
- 科学城(科学城房价)
- 七下科学作业本答案(七下科学作业本答案浙教版2022)
- 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