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金杂谈丨【什么是什么】艺术金融背景下的画廊业
【写在前面】“画廊业是艺术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画廊业也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业态。这个业态虽然还很年轻,也很弱小,但它的存在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
要了解艺术市场,不能不知道画廊。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画廊是陈列着书画艺术品的走廊,供前来的观众陶冶情操。实际上,画廊的作用远不止这些,画廊作为书画艺术品的一级市场,对整个书画艺术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画廊最早出现在16世纪,西方贵族将收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这便是西方画廊最初的形态。19世纪以后,画廊更多指观众欣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此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艺术品的商品属性逐渐显现,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画廊模式也随之产生。画廊作为公众欣赏艺术品的场所,逐渐演变为创作和市场的中心,成为了连接艺术者、收藏家、拍卖行和批评家的桥梁。在西方,艺术家的身价不是看其获得的奖项,而是看他和哪个画廊签约。当然,西方画廊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运作,一些国际知名的画廊背后都有大财团或者是艺术基金的身影。除此之外,健全的艺术品价值认定体系和较强的流动性也是西方画廊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之下,我国画廊业的发展就没有那么成熟。中国的画廊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常见于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和上海等,主要的经营形式是街边的画店和画摊。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画廊则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众对艺术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一些地方随之出现了画廊。但是,当时的宏观环境并不乐观,全球艺术品市场正处于萧条时期,亚太地区笼罩在日本的阴霾下。直到9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众多拍卖公司的出现,艺术市场开始回暖,资本开始涌入艺术市场,我国画廊业迎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我国画廊业在经历了短暂的高速发展后,又迅速进入了一个艰难时期,二级市场过度繁荣导致一、二级市场失衡。当前,我国的画廊业基本上是个人投资,不像国外的画廊有财团和艺术基金的运作,可以说,没有雄厚的资本很多画廊都是难以为继的。在艺术金融大背景下,一方面,画廊业自身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画廊业也需要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为艺术家、艺术品推广及艺术交流创造新的模式。画廊业态的金融化趋势极有可能带来行业新生。
深圳文交所作为国家级平台,以艺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与画廊、拍卖行等一、二级市场相互呼应、共同合作的推动艺术产业和艺术金融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解决方案:
深圳文交所打造了中国艺术版权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实现艺术品物权和版权及其他权益资产化的基础平台及认证平台。平台提供集登记托管、集中保管、宣传推广、价值评价、艺术保险、交易见证和认证溯源等一系列服务,为艺术品的流通和再流通创造条件。其中,艺术品版权交易管理平台为艺术版权资产要素提供全方位的线上和线下交易流通,实现艺术家、艺术品版权等要素的交易及退出。
“艺版通”平台包括艺品拍、艺版拍、艺享拍等三个交易平台,同时也提供艺术资产管理等艺术金融综合服务。例如,“艺消费”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在线授信,满足客户在平台的艺术品消费需求;“艺抵押”产品为艺术资产持有人提供艺术资产(含艺术品、版权等)抵押质押融资服务,盘活资产,促进消费,服务实体经济。
深圳文交所希望与艺术行业各类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艺术领域各业态之间的关联与沟通,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在“艺术+金融”的探索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何用好金融工具来调动画廊等艺术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更好地服务艺术市场的发展,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什么”是德国青少年科普品牌,系列丛书充满趣味性,并以探索精神贯穿始终。我们借此命名《艺金杂谈》栏目内这个小板块,希望将对“艺术金融”新知的探索、疑问的探讨、观点的交流等融汇于此,即便学疏言浅,也能促进了解,启发思想,携手向前。欢迎来电来稿,各抒己见。
艺术金融业务是深圳文交所的主营业务。艺术金融业务以艺术品资产化为方向,以艺术品投资为指向,以艺术品资产的版权化、数字化、金融化为手段,通过艺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集登记、托管、信息发布、资产交易、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业务生态,通过艺术资产托管、艺术资产拍卖等交易平台应用场景,解决艺术资产流通瓶颈,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赋能文化艺术品产业。
- 标签:什么叫杂谈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艺金杂谈丨【什么是什么】艺术金融背景下的画廊业
【写在前面】“画廊业是艺术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科学快讯(选自美国Science杂志2007年12月21日出版)
研究人员发现把儿童从罗马尼亚的孤儿院移到家庭寄养环境中,改善了这些儿童的认知发育,这项研究也许能给没有稳固的家庭寄养系统…
- 杂谈是是非非《 两个司机
- 美《科学》杂志关注中国生活秩序恢复 欧洲学者:中国防控措施让人感觉安全
- 领先的科学期刊《自然》为与中国“关联”冠状病毒道歉
- 评选10大科学之星 《自然》杂志推中国特辑
- 以科学之名:《自然》杂志为何要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