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比翼齐飞

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比翼齐飞

  “贵州的认知科学 中国和世界的认知科学”,打开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网站,醒目标语振奋人心。作为全国首家以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相结合且以认知科学冠名的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全国首创“认知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5年内拿下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建成“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省级重点学科……2021年初,笔者采访到学院执行院长龙海燕教授,听他娓娓道来认知科学那些事儿。

  笔者:如果不是因为采访您,恐怕我对“认知科学”的认知也就停留在这表面字眼上了。我很好奇什么是“认知科学”?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龙海燕:认知科学一度如同一面知晓人类秘密的幻镜,令人觉得荒诞神奇。实际上,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生活如影随形。试问,人类是如何进行思维和认知的,或者说,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并指导我们的行为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一头牛”“一只鸡”“一匹马”,而不称之“一头人”“一只人”或“一个马”呢?又比如,我们中文有“叔伯”“舅舅”“姨父”“姑父”等不同称谓,而在英文中只有一个“uncle”。事实是,我们对人和动物,从认知上就有区别,而不同文化的族群对辈分亲属也具有不同的认知。很奇妙,对吧?这些都是认知科学所要探究的问题。认知科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广义上说,它就是关于心智研究的理论和学说,是一门交叉科学,涉及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教育学。从根本上说,认知科学的目标就是要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

  笔者:认知科学在当今世界发展如何?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又是在怎样契机下应运而生的呢?

  龙海燕:国际上认知科学的发展如火如荼。哈佛、剑桥、麻省理工、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东京大学等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非常重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改变了人类对脑与认知,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中国认知科学起步较晚。2000年,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认知科学团队,从新世纪之初开展全学科的认知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相继成立认知科学团队,掀起了国内认知科学研究的热潮。作为贵州民族高等教育的龙头,我校历来重视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在民族文化的“传人、传承、传播”上有更大作为。我们坚信,丰富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将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营养,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的深度融合,也必将为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新工具,形成新范式,产出新成果。2015年12月,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进程中,我校成立了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全国首家将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相结合且以认知科学命名的学院由此诞生。

  笔者:正如您说,认知科学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贵州民族大学发展认知科学的底气何在?

  龙海燕:我们的底气源于“三个拥有”:一是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贵州民族大学的认知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与认知科学密切相关的民族学(人类学)的早期研究。作为贵州民族大学名副其实的“龙头学科”、区域一流学科,民族学声名赫赫。此外,本校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也都是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强势学科。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成果则有目共睹。二是拥有“硬核”平台。学院招收认知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等4个专业本科生。拥有“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民族文化与认知”和“逻辑与认知”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建成约3600平方米的ERP实验室、眼动实验室、高阶语言认知实验室。还连续5年承办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三是,拥有大咖云集的团队。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张学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负责人蔡曙山教授担任院长。聘请德国汉堡科学院、德国汉堡大学、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一流学者为特聘教授。先后引进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博士13人……强大的师资队伍一出场便自带强大气场。有了这样的底气,我们才能乘风破浪,迎难而上。

  笔者:不难看出,“民族+”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科建设上成果如何?

  龙海燕:民族文化和认知科学是全国第一个将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认知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综合学科。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发展,本学科建设凝练为四个研究方向:逻辑、文化与认知,民族语言与认知,民族教育与认知,民族文化大数据与认知,致力于探寻民族认知的深层逻辑模式,尤其是以民族语言为突破口,关注民族教育中由于认知模式的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系列问题,成效明显。其中,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7篇,出版专著与教材9部。民族语言与认知方向目前承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多项国家级一般社科项目,为探讨不同民族的思维和认知理念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源,并创新认知理论;民族教育与认知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5篇,为尊重多样性教育实践和推动教育公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民族文化大数据与认知方向在民族文化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认知计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龙海燕:一项是由蔡曙山教授负责的《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本研究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文化认知为研究对象,体现高阶认知与低阶认知的关联,多学科交叉综合的高阶认知研究,此项研究属全国领先。另一项是由我负责的《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着眼于建立有声数据库,让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得以永久保存和共享,数据库建成后,将成为贵州大数据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笔者:资料显示,学院2017年创办“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是全国首个认知科学本科专业招生。同年,获批新增“认知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专业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学院是如何打造的?

  龙海燕: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和专业的创立,是学院在认知科学人才培新方面做出的有益的尝试。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均按照美国一流大学认知科学标准制定,聘请国际国内一流师资担纲主干课程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学院开展的“名师进课程”活动,使我们的大学本科生一进校就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师面对面,完整地听他们传授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系列讲座”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与更多的学术大师面对面,聆听他们的学术报告,了解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标准的培养方案辅以“名师进课堂”和“认知科学系列讲座”,让贵州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可以学到世界前沿的认知科学知识,启发心智,开阔眼界,以此形成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九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上,我校认知科学2017级实验班22名学生成为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主办方特意安排同学们就“非人类动物是否有思维”这个问题进行现场辩论和讨论,其出色表现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认可。

  龙海燕:“十三五”期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院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入“十四五”,学院将紧密围绕贵州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多样性特点,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科专业群,以期顺利通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并将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建设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将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三门之中最强学科建设成为区域一流学科。当然,我们的远景目标是达到中国认知科学一流水平。我们作贵州的认知科学,同时也是中国和世界的认知科学。让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在多彩贵州这片民族大地上比翼齐飞!(任洁 何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数学中文核心期刊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