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让濒临失传的曲艺剧目重登舞台

让濒临失传的曲艺剧目重登舞台

  45部,121卷,约1500万字——面对这样浩瀚体量的传统曲艺手抄说唱脚本,除了惊叹和敬畏,更多的还是一种责任。3月3日,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剧目室主任麻立哲回忆起第一眼见到这些“宝贝”时的激动:“体量大、内容多、门类广,年代久远,怎样才能让这些千辛万苦搜集记录的手抄本发挥出价值?活态地传承下去?”

  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我国的曲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河北的曲艺源远流长,其说唱传统可追溯到先秦,境内现存24种曲艺曲种,是典型的传统曲艺大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曲艺,河北省戏曲研究室(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的前身)组织专人,进村入户,走街串巷,收集、挖掘了广袤河北大地上的45部传统曲艺说唱脚本。“那时候没什么影像技术,就是凭借一支笔、一个本子,然后就开始听、开始记……”麻立哲告诉记者,这些传统曲艺说唱脚本均为当时河北省曲艺界老艺人所口述,由曲艺工作者实地调研并记录下来,内容涵盖了自明清以来,以口授心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了几百年的演出本,涉猎大鼓书、木板书、竹板书等多个地方曲种,较多地保留了民间创作的原始风貌,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据悉,其中一些作品现在还能演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还有不少濒临失传。

  “可以说,省艺术研究所现存的曲艺手抄本,是河北曲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人民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具有不可再生性。”采访中,我省曲艺领域相关人士如此评价。

  记者了解到,曲艺艺术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受地域文化、传承人、传承方式等因素影响极深。很多曲艺名目相同,但在历史演变中,不少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流传下多种版本。受条件限制,当年这些珍贵的资料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汇编整理,均未正式出版。而今这一巨大宝藏,亟待实现活态保护传承。

  一脉相继承,扬帆再出发。为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曲艺宝藏,省艺术研究所于2020年上半年启动了“河北省传统曲艺脚本挖掘整理抢救工程”,抽调专人,组成专业的工作团队,以当年采集记录来的这些珍贵的手抄资料为主,开始对河北省现存曲艺传统脚本进行抢救性整理、挖掘、出版。因该项目工程浩大,卷数繁多,且当年手抄本汇编时处于简化字、二简字迭代时期,并夹杂大量方言、口语,因此,该抢救工程确立了“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分步实施、合理利用”的工作原则,按照每年数字化三部,正式出版一部的工作节奏,分步推进。

  “我们通过对手抄本严格的校勘、修订、批注、扫描等工作,不仅要达到正事实、通文字、惠后学的目的,还要确保曲艺脚本抢救工作能够保护好、留得下、传得开。”麻立哲说,在整理出版曲艺脚本的同时,下一步将谋划启动河北曲艺的研究、传承、宣传工作,从传统曲艺脚本中遴选出经典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曲目,对接演出单位,让这些产生、流行于民间, 保留了传统曲艺原生态,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舞台演出信息的曲艺脚本,能够重新呈现在舞台上,实现传统曲艺的“活态传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源泉和滋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曲艺杂谈开门词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