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曲艺“喧”
世道变化太快了,眼睛看着花哈了,脑袋瓜赶不上时代了,晒阳娃的老汉不见了,噢!原来是这几天跟上旅游团着北京上海的浪去了……
这即精彩又押韵的句子出自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村民卢吉儒之手,他将身边的日常编成曲艺唱词,唱出百姓心声,唱出美好生活。
卢吉儒今年53岁,勤劳的他不仅写唱词唱曲艺,还在建筑工地做水利测量,工好两不误。说起咱们青海的曲艺,他可是行家,不仅民间小调、快板贤孝、平弦唱的得心应手,越弦、打搅儿、道情更是信手拈来。他告诉记者,从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让他接触地方曲艺,渐渐地他就爱上了这朴素的民间艺术。
这些年,经卢吉儒自编自导自演的曲艺就有四十多首。尤其是去年创作的快板贤孝《老百姓笑了》,通过西宁市城中区文化艺术馆的推荐,成功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得到许多人的好评。“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方面要求的也多了,很多人都喜欢我的这些小调曲艺。”卢吉儒说。
卢吉儒创作的唱词源自生活,最大的特点是从他的唱词中,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的红火日子,唱出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精准扶贫有高招,……现如今建花海引来了金凤凰,乡村实话就变了样。农村经济大发展,洋芋青菜粉条儿,凉皮豆角酸奶儿,萝卜甜醅麦仁儿,风味小吃和土特产,都赚了钱,你来我往客不断,农民的收入翻一番。”“红白事,从简办,勤俭节约美德传,不乱伐,不乱砍,青山绿水是金山;讲卫生,不乱扔,保护生态是根本……”卢吉儒说,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环境变得这么好,他写出来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亲眼目睹的事情,再加上自己经常要去其他州县干活儿,也算是见证了各地乡村的变化,见证了大伙儿的日子越来越好,写的都是大实话。
当然,卢吉儒搞创作唱曲艺也不是“单打独斗”。前些年他和弟弟卢宗儒张罗起来的城中区总寨镇金韵曲艺团为传承发展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目前,曲艺团共有28人,除了本村村民,还有自己的弟弟、侄女、老伴儿、两个儿子和儿媳。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区上的宣传活动,总是少不了卢吉儒和他的曲艺团队。他还让家人帮着把他们唱的曲子录成视频,在各大曲艺平台播放,知晓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其他村镇的村干部也会慕名而来,希望他为村里的发展变化创作一曲。
越是身边的事,越能激发卢吉儒的创作热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卢吉儒在家看新闻,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连续创作出《抗疫情显真情》《巾帼赞歌唱起来》等六首不同类型的地方曲艺小调,为白衣天使和无数众志成城抗疫的人们点赞鼓劲。
“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耳熟能详的百姓方言,让大家感恩党的好政策,珍惜我们眼前的好生活,这就是我创作的目的。”卢吉儒说,他每年有个月的时间都在外面工作,没事儿的时候就给工友和当地的村民唱唱小调,不仅为枯燥的日常工作增添乐趣,也让更多人在他的曲调中感受这美好生活,坚定大伙儿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看着现在的这一切,这都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到我这一辈能享受这么好的医疗条件,村村通水电路网,孩子们又懂事孝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如今,卢吉儒生活安逸,家庭和睦幸福。未来,他还将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歌颂祖国,大力传播先进文化,点赞小康生活。
- 标签:曲艺杂谈开门词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小康生活曲艺“喧”
世道变化太快了,眼睛看着花哈了,脑袋瓜赶不上时代了,晒阳娃的老汉不见了,噢!原来是这几天跟上旅游团着北京上海的浪去了…… 这…
-
《科学画报》推创刊号珍藏版已创刊80年
创刊于时期的《科学画报》今年进入了“耄耋之年”
- 大二班家长助教——曲艺杂谈
- 纪念80年历程《科学画报》特别推出创刊号珍藏版
- 让濒临失传的曲艺剧目重登舞台
- 《科学画报》订阅【2017年杂志订阅通知】
- 交上版面费给你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