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艺节专刊|从《和·鸣》到《爱上这座城
从2019年的乐器合奏《和·鸣》到2022年的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上海长宁连续两届获得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释放出强劲的群文创作实力。“群星”闪耀的“长宁时刻”,映射的是“人人都能享受有品质的文化生活、人人都能参与文艺创作、人人都有舞台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感受文化魅力、人人都能品评文艺”的群众文艺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群文创作频创佳绩,生动实践了“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至上理念宗旨,有力助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全球卓越城市和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带热文化建设,永不落幕的文化嘉年华365天精彩轮转,文化氛围浓厚而活跃……这正是长宁文化事业节节高带来的成果,也是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稳固底盘。
在刚刚闭幕的2022年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活动中,长宁区报送的音乐类作品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脱颖而出,荣获群星奖。该作以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融合,将爵士乐与民歌有机结合,并将《》的经典旋律巧妙融入其中,整体风格清新雅致又不失时尚韵味。“中国第一家口琴厂诞生在上海。口琴是许许多多上海人接触的第一件乐器,风靡一时,陪伴这座城市的人们快乐成长,代表着上海的城市记忆。”该作品作曲孙彬彬用“半音阶口琴”“口琴”“低音口琴”等不同口琴样式创新组合,与目前中国内地唯一活跃的专业口琴重奏团——长宁的魔幻之声口琴乐团,共同打造出这支充满海派风情和现代色彩的乐曲。
谈起创作过程,孙彬彬仍心潮澎湃。“我到现在还记得2020年的那一天,车开在延安高架上,突然听到947电台里传来口琴重奏的声音,电台编辑赵晨曦介绍,他们有个魔幻之声口琴乐团,即将开一个音乐会。我激动极了,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口琴乐团在国内鲜见,早就想创作一首口琴作品的孙彬彬抓住这次机会,在音乐会演出结束后,几乎是“闯进”后台,喊出了一句:“我要找团长,我是你的校友,我要给你写作品!”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孙彬彬利用宅家机会自学口琴作曲技法,并与魔幻之声口琴乐团合作,历经反复推敲,终将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活力和时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充满“意外”的开始,主动而为的努力,坚持不懈的打磨,从区域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走上群星奖舞台,绽放令人瞩目的光彩。实际上,长宁这种群文创作的内在精神,早在上一届群星奖就已显现。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中,长宁原创乐器合奏作品《和·鸣》一登场即引发广泛关注,各界纷纷表达“惊艳”之感。
《和·鸣》有着这样一个感人起源: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原主任叶笑樱和音乐创作干部孙彬彬,拜访了民间乐器爱好者及演奏家石磊、王萌莹夫妇,并被其家中收藏的世界各地的民族乐器深深震撼,产生创作的灵感。经历了数次打磨、锤炼,将形态风格迥异的乐器融合统一,创作出乐曲《和·鸣》,让一个家庭的“器乐博物馆”走向大众。成形后的《和·鸣》由古琴、手碟、迪吉里度管、沙克、中国大鼓、竹笛、口弦、钵盂这八种来源不同、风格各异的乐器合奏而成,体现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时代的乐器汇集一处、和谐共生,生动传递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古典哲学命题,表达世界文化交流互通的美好愿景。作品走上不同舞台,也多次进入社区街道开展惠民演出,并在展演中日臻改进完善,最终获得第十八届群星奖殊荣,实现了长宁群文创作历史性的突破。
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厚植群众文化土壤,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积极探索为示范,长宁建立群文创作机制、优化创作人才培养举措,为“群星”闪耀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长宁区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将思想引领渗入群文创作全过程。
2019年长宁原创民乐合奏《石库门童年掠影》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展现祖国发展变迁;2021年小组唱《青春的歌》发扬五四精神,号召青年奋进新时代;2021年,首次尝试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9000平方米的整体建筑为展览空间,以“百年辉煌 艺心向党”为主题,组织长宁美协、书协、摄协、收藏家协会等共同创作,展示美术、书法、摄影、收藏、装置、影音等100余件展品,展现中国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程、上海城市发展的喜人变化以及长宁城区变迁与百姓幸福生活……长宁群文创作主题性强,从个体展望集体,以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切入点,以群众文艺记录党和国家大事,展现社会进步、宣传大政方针,让群众在群文创作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鼓舞,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感。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得益彰,是长宁群文创作最重要的主题和路线。在此基础上,长宁群众文艺创作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彰显,催生了许多充满古典韵味、传统意趣、家国情怀、时代气息的优秀群文作品。如2020年的曲艺作品《小小钱币上上智》,通过苏州弹词开篇的形式,阐述了中国钱币4000年来的历史演变进程。再如2019年获得“上海之春”上海市新人新作优秀群文新作奖的原创少儿情景小合唱《因为有你》等作品,突破传统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不同艺术元素加以整合,形成音乐剧小品、情景合唱、音乐快板等多元融合型表演,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描绘日新月异的百姓生产生活图景,开出灿烂的群众文艺之花,长宁群文创作的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2021年,上海市长宁区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一级馆和区域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了区级文化馆作为区域总馆的示范带头作用。
以群文创作作为工作重点和“任务头条”,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向外辐射、精准匹配,整合社区和街道,充分利用总分馆联合联动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组建青年团队、馆办团队,联合专业院团、协会等机构,实现社会化合作,进一步强化了群文创作枢纽作用。
人民是文化事业的主体,是文艺创作的主角,是美育的主要对象,也是优秀作品的创造者。长宁区推崇人人参与创作、人验创作。群众除为创作提供素材、参与艺术演出以外,在艺术创作中也具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性。长宁群众从接受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到参与文艺创作、成为创作主力、促进普及推广,打造出多元一体的正向积累和良性循环。
习总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长宁始终坚持题材“从群众中来”,创作从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
从题材选择上看,长宁群文创作多是聚焦历史人物、真实故事与人民生产生活经验。如2019年原双人舞《龙华!爱永垂》中的龙华烈士恽雨堂、李文夫妇,2019年原创群舞《冲上云霄》中的国产大型客机试飞员,2021年原创小品《新年快乐》中的医生,2021年原创群舞《小巷总理》中的总理,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作品通过真切感人的故事,以不同群体的奋斗历程,展现和讲述“国之大事”。
从创作内容上看,长宁群文作品善于通过标志性元素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勾勒出社区、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图景,展现城市发展进程、人民生活进步,彰显出上海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城市形象。如2019年器乐合奏《时间旅者——外滩》用海关大楼的百年钟声将上海繁荣发展的历史串联起来;2020年原创群舞《书场》展现了长艺书苑20多年来在百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020年女生合唱《紫藤花开》展示了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的历史与当下。“2021上海粉画作品展武夷路写生活动”中,“70后”“80后”上海画家们用画笔描绘城市更新项目,体现武夷路的今昔对比。
从表现手法上看,长宁群文作品密切关注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小切口凝练大情怀。疫情发生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创作了一系列以抗疫为主题的群文作品,如2020年原创群舞《呼吸》中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20年男女生二重唱《逆行中的你》里迎难而上的医护人员,都真诚而生动地表达了齐心抗疫的坚定信念。
长宁的创作团队将创作目光与群众视线保持一致,将创作步调与人民生活保持统一,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的群文作品。这些“从群众中来”的成果又通过各种形式“到群众中去”。
长宁区开展“不同凡响 聚艺虹桥”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征集展演机制,从指导排练、选拔比赛到公开展演的各个环节,吸引基层百姓广泛参与进来。借助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业务干部及长宁艺术家协会等资源,推进群文创作优秀成果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进商圈、进入百姓日常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艺术文化素养,以全民艺术普及带动全民美育,形成“人人爱美”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如专业版画艺术家进校园、“小手印”少儿版画推广交流公教活动、“生肖绘画到社区”和“愚园路钢笔画行走活动和公共艺术计划”都是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美育实践,丰富了文艺体验和选择,在提升群众与公共文化机构黏合度的同时,也使得文艺爱好者数量年年递增。
汲取民间智慧、挖掘民间艺人、展现民间文化,提升居民审美水平,提高文艺爱好者创作技能,长宁将群众美育成果转化为群众文艺创作的内生动力,使群众文化从对专业创作的趋从与模仿,演变为具有审美力和自主性的创作生产。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既征集来自非职业群众的艺术创作,也深入基层、走访街巷,找寻隐于寻常百姓家的艺术素材。群众既是创作者,也是表演者,更是享受者。
此外,长宁区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各类公共文化赛事和长三角活动,锻炼创作团队,扩容展示平台,在交流中成长,在比赛中进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文化共享共赢。
▲ 线年创作的男女声重唱《雪花的心愿》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年度华东地区优秀推选歌曲,同年11月荣获2020首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大奖;话剧《微光》,在“为了明天——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题创作剧本征集活动”中荣获“决胜全面小康、创造美好生活”主题(大戏类)优秀奖;2021年10月在“日出东方 花开海上”2021第九届全国文化馆“地市级百馆联动”文旅嘉年华活动中,荣获优秀展演奖; 2022年,曲艺作品《小小钱币上上智》参加第四届“宣南杯”鼓曲大赛全国鼓曲联盟“云”展演,成为展演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南方曲艺特色的节目。长宁区群文创作走出上海,在交流中成长,在竞赛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文化共享共赢。
同时,依托“曼舞长宁舞蹈艺术季”“长宁星期音乐会”“上海合唱新作品演唱会”等活动,长宁打造出特色舞蹈、音乐文化品牌,为群众参与群文创作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提供了机制保障。群众实现身份进阶的过程,也是文化服务落地增效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审美接受与审美输出、艺术欣赏与艺术生产环节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良性循环机制,极大增强了群众文艺创作的“长宁动能”。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局长朱剑伟表示,未来,长宁区还将进一步健全群众文艺创作机制,强化群众文艺作品生产能力,扩大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影响力;依托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文化类社会力量等各类文化机构,持续推进群众文化创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群众喜欢,有内涵、有特色、有新意、有亮点的文艺作品;以群文精品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繁荣兴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落地见效,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让长宁群文创作如群星般熠熠生辉,照耀人民城市,点亮美好生活。
- 标签:曲艺杂谈的恋爱小说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十三艺节专刊|从《和·鸣》到《爱上这座城
从2019年的乐器合奏《和·鸣》到2022年的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上海长宁连续两届获得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
-
谈古论今
年
- 从“谈骨论斤”到“将今论古”
- 风靡全球200万青少年喜爱国际科普杂志《奇点科学》来中国啦!
- 曲终人未散我们心里的乌托邦永远都在——《爱情公寓》的终结
- 相声小说开启今天的幸福
- 谈古论今解读中华文明 余秋雨、于丹妙语祭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