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辽宁这十年”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辽宁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二
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3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数量居全国第10位;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8个,居全国第六位;两院院士达58人,居全国第八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8107家……8月11日,省委宣传部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党的以来,我省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营商局(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辽宁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扣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使命,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平台、总抓手、总要求,积极推进科技引领创新工程,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构建良好生态,科学顶层设计。我省先后出台了《“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等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指路布局、政策护航。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授予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享有更大自主权。
加快平台建设,做好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和“船”。我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布局建设了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实验室成为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样板。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连“先进光源”纳入国家“十四五”储备项目,“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成像分析测试装置”“未来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等大项目谋划进展顺利。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等一批科技创新类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国科大能源学院投入使用,辽宁材料实验室园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
集聚创新人才,用好第一资源。我省大力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带土移植”等创新方式招才引智,一体化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最高给予资助经费500万元。成功引进域外高水平人才团队391个,其中院士团队7个,杰青、长江学者等团队39个。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培育引进产业应用人才151名,攻克我省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130项。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培育中青年科技人才1万余名。建设省级以上“一带一路”实验室13家、国际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70个,柔性引进海外高端人才632名。
用好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我省将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作为提升创新效能的突破口。
在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方面,我省围绕头部企业需求,构建产业协作体系。沈鼓集团“整零共同体”建设进程加快,14个关键配套件完成国产化协同。辽宁锦达模具智能装备产业园、沈阳大东汽车研创园、联东U谷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进展顺利。引导中小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和水平。目前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11家,85%以上实现省内配套。同时,推进以智赋能、转型升级。近年来,大连英特工业仿真云、禾丰食品“丰云”等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培育省级平台将达到60个。
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方面,我省搭建中试平台,在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重点布局建设“盘锦精细化工”“大连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等典型示范中试基地4家,推动建设省级中试基地18家,实施中试项目41个。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库,梳理并发布转化潜力大的科技成果3467项。大力撮合对接,2021年以来,全省科技战线家(次),本地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981项。完善服务体系,培育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93家,培养专业技术经纪人1879人,高校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15个。目前,省内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4.26%。
在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方面,我省从四方面疏通“堵点”、治愈“痛点”。抓好源头培育,多部门共建科技企业储备库,入库科技企业4万余家,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283家,在孵科技苗企业近1万家。强化金融助力,储备上市后备科技企业100家,沈阳芯源微电子、大连科德数控等7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开展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700余家企业获授信8亿元。优化服务流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常态化受理、全流程网办等创新举措。推行“免申即享”改革,2021年全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超过1万家,减免税额87.6亿元。创新工作举措,组织科研人员“一对一”上门服务科技企业611家。举办“政策大讲堂”“科技企业云培训”等活动,惠及科技企业1.2万家。2019年以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4.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4.7%。
省科技厅布局31条重点创新链,支撑24条重点产业链,服务22个产业集群建设。构建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0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628个,“盟主”均是企业。还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67个、省科技重大专项75个,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有力支撑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我省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攻克了百万吨级乙烯三机、五轴运动控制、铁路信号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平台型智能机床等世界首创的高端产品,有效服务国家重大工程。2021年,辽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于全国26.9个百分点。
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我省聚焦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发展,突破材料组织与性能调控、清洁高效炼焦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止裂钢、耐蚀钢、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剂等一批新产品。海洋工程用钢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生物基尼龙纤维填补国内空白,“超纯镁”量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我省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继研发出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人机协作工业机器人、12英寸集成电路薄膜设备等一批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创新成果。辽宁与北京、上海构成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三大重点地区,沈阳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连信息技术服务和智能制造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2%。
知其所来,明其将往。辽宁将始终牢记习总嘱托,全力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开创创新生态更优、创新平台更强、创新人才更多、科技企业更活、科技成果转化更频的新局面,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辽宁贡献。
- 标签: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科技日报】从“理工男”到创新社区创始人
非凡十年,辽宁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把准装备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
科技日报:出新招 引人才 江苏宜兴打造创新之城
近日,2022宜兴国际科创英才节启动,该市发布了“‘科创宜兴’建设‘331’行动计划”“‘宜荟才·兴未来’幸福车行动计划”“宜…
- 跨年晚会背景素材被指侵权
- 动态背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 双12易拉宝红色背景素材
- 科技日报:“精明”的美芯片法案打错了算盘
- GIF简史:观察互联网的一个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