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动态

中国应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

中国应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

  全球化4.0时代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技术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人类命运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被更加紧紧在了一起。刚刚落幕的北京香山论坛和世界互联网大会都将目光投向了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笔者通过在香山论坛上与来自各国专家的讨论,深切感受到构建一个全球科技管理与合作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应积极创新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参与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

  “全球化4.0”的概念与“工业化4.0”相对应,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改变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联合国最近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认为,当前数字经济规模约占世界GDP的4.5%至15.5%,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更为可观,据统计,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

  然而,科技在为人类社会创造正向价值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了现有国际税收体系的管理范围;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了金融犯罪发生的潜在风险;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工业发展对环境和气候的负面影响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打上了问号。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化实践导致逆全球化不断涌起。20世纪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处理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冲突与矛盾,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资源不平衡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许多国家意识到科技创新对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后,已经开展战略部署抢占先进技术的高地。美国将重点放在前沿技术的再突破,希望把握制造业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赋能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欧盟则推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构建全方位数据法律规则,推动数字化单一市场的建立,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禀赋优势,保障数字经济规范发展。日韩等国立足信息通信产业优势,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然而,由于相关国际管理与合作机制的缺失,国家间很可能因抢夺技术创新资源从竞争发展为敌对,这将成为威胁国际安全的潜在危机。

  第二,在众多新技术中,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改变尤为突出。通过三项技术的有机结合,电商平台可以描绘出准确的用户肖像为其推荐适合的商品;超市购物付款可以通过刷脸实现;社交娱乐平台可以为用户推荐更多符合个人兴趣的内容……但是在我们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用户隐私泄露等恶性事件频发,网络空间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欧盟出台GDPR是国际社会对维护信息与数据安全的重要尝试,然而这对于彻底解决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还远远不够,全球治理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三,在进一步推动传统货物贸易自由流通的同时,制定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贸易规则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紧急任务。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电子商务依靠网络进行买卖和结算并依托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操作,贸易风险实际高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交易数量巨大,客户申报信息准确性难以保证等特点,加大了国际收支计算的难度。此外,跨境电子商务也为国家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年初,中国和日本、美国等共76个WTO成员签署《关于电子商务的联合声明》,意在现有世贸组织框架基础上开启有关电子商务的谈判。作为电商发展领先的国家,中国可在电子商务全球治理起到独特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全球化智库(CCG)在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上提出的“国际电商联盟D50”就是中国声音在构建国际电商管理机制的具体体现。

  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力量和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中国应该参与构建全球科技管理和合作机制,推动国际对话与交流,让科技进步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除科技自身外,人作为改造世界的最核心力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全球化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再一次来临的时代,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对中国来说,尽管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沿,但仍迫切需要吸引更多的高技能国际人才来华创业经营,所以,加强对全球人才流动的治理是各国推动全球科技治理发展的要求。倡议建立国际人才组织联盟就是全球化智库作为中国智库推动全球人才流动治理发展的创新之举。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应对全球化挑战需要加强多边主义合作。在全球化新阶段,各国人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应对数字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新挑战。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和创新全球治理,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多边主义合作,承担起全球化新时代的责任。(王辉耀)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具有与西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