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动态

数字化变革正当时!《科技日报》整版聚焦贵州以“数”为媒赋能传统行业

数字化变革正当时!《科技日报》整版聚焦贵州以“数”为媒赋能传统行业

  8月3日,《科技日报》刊发《以“数”为媒赋能传统行业贵州数字化变革正当时》,聚焦贵州从“无中生有”,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的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在大数据的赋能加持下,贵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大数据+”正在为贵州的传统企业、传统乡村和传统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具体报道如下:

  贵州省大数据局日前发布消息称,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贵州省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同比增长20.6%,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无中生有”,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的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正因为大数据的赋能加持,贵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既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7月31日,贵阳市民秦先生,通过“好一多新鲜订”平台,为自己订了一盒折耳根酸奶。这可是一款上了热搜的网红产品,秦先生早已心向往之。

  借助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分析,本土著名乳企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折耳根酸奶、青梅竹马酸奶等一系列网红产品,这些产品备受市场的追捧。

  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打通了市场、奶源、加工、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数据壁垒,为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产业链赋能。

  “好一多新鲜订”平台不但可实现线上订奶,还能及时洞察消费需求,利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以更好地指导乳品研发和生产。在该公司万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基地里,每一头来自新西兰的荷斯坦奶牛都实现了繁育精准化、饲喂差异化和健康监测实时化。企业的加工环节实现数字化,151道生产工序被纳入实时监控体系,让乳品生产更为安全和放心……

  传统企业和大数据碰撞出的火花,为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一“降”一“增”。该公司质量总监冯晓飞说,大数据一体化平台运行之后,公司综合成本降了3%,产品销量却增长了20%以上。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达3.5亿元、利税9000万元,因“大数据+”深度融合成效显著,该公司还被评为贵州省“万企融合”省级标杆。

  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贵州以“大数据+”,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贵州以这样的速度,助力传统企业向数智化转型升级,由此释放出了新动能,并在每个领域都形成了一批典型样本,把融合发展做深、做实。

  工作人员在“一码贵州”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内通过大屏浏览农产品线上下单页面。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贵州“万企融合”标杆项目培育对象60个、示范项目培育对象618个,带动1077户企业开展融合工作,大数据赋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化”建设成效显著。

  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

  在城市中,网约车已经司空见惯。但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的山路总是崎岖不平,加之山高坡陡、村寨分散,不少农村地区常常出现“路通无车跑,人等车不来”的窘况。

  这背后,是农村运力和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于是,一款名叫“通村村”的软件在贵州应运而生。从此,借助大数据,山区的老百姓随时随地指尖轻点,就能呼叫“农村版滴滴”。

  如今,“通村村”平台在贵州省88个县建有运营调度中心,整合车辆超过6万辆,累计服务上千万人。因为有了大数据,山区老百姓“出行难”的民生痛点,就这样被轻易破解了。

  贵州通村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永安希望下一步能够将“通村村”平台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打通乡村内循环,联结城乡大市场,更好地满足山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数据不因为群山的阻隔而止步。它足以穿越莽莽群山,打破城乡鸿沟。而邂逅大数据的贵州传统乡村,正发生着美丽的嬗变。嬗变背后,是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5月17日,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接收了一名急危重症患者,患者经远程医疗会诊及时转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迅速转危为安,并在针对性规范治疗3天后康复出院。这名患者无疑是贵州远程医疗的受益者。

  目前,贵州已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图为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治疗。新华社记者 陶亮摄

  近年来,贵州依托大数据优势,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平台延伸到每一个乡镇,让1400万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病、治急病。

  “云诊疗”“远程查房”……透过两块智慧屏幕,基层医生可以直接和上级医疗专家对话,帮助患者“云就医”。贵州以“数”为媒,将大数据融入大健康,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城乡互联”和“全民共享”。

  我国是锰矿石和锰系材料的消费大国,每年有70%的锰矿需要从国外进口,锰资源十分紧缺。过去,贵州找矿沿用的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沉积型锰矿找矿理论。

  从2005年起,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贵州省地矿局)以周琦为首的103地质队找矿团队,立足贵州锰矿成矿条件,在大量野外考察、勘查的基础上提出“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锰”成矿理论。依据这一新理论,贵州在铜仁探明普觉、高地、道坨和桃子坪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中国第一个特大型富锰矿床,实现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

  贵州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锰资源基地,锰矿石资源储量跃居亚洲第一,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锰矿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不过,在传统的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钻孔编录、计算制图等,无一不是靠纸质记录。繁琐、低效成为制约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瓶颈。

  从2016年起,在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和贵州省科技厅的支持下,贵州省地矿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冲龙教授团队合作,为传统的固体矿产勘查作业带来了一场新变革,探路中国矿产勘查数字化转型。

  “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固体矿产数字勘查,实现了矿产勘查从普查到详查、勘探全过程数字化。”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说,过去野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数据采集较为落后,都是人工野外作业,并采用手工整理和记录。

  “数字勘查”的第一步是勘查的全过程数字化和信息化。这就意味着,原先以纸质方式来留存的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按标准录入数据库。之后,计算、绘图、建模都不用人工了。数据经电脑自动计算分毫不差。更让人称奇的是,原本需要手工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图纸,在平板电脑里一个上午就能被精确完成。

  经过多年摸索,贵州省地矿局与吴冲龙教授团队合作研发出“锰矿勘查开发大数据管理系统”与“基于大数据的锰矿床智能预测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固体矿产数字化勘查体系,成功实现了矿产勘查过程中无纸化的流程。他们攻克的“三维模型”技术难题,对于成矿预测至关重要。

  通过“三维建模”可以精准计算出矿床的资源量,包括品位、结构等信息,同时还可以为后续矿山采矿设计、数字矿山建设、矿山生产管理提供支撑,周琦说,它的作用就相当于CT或核磁共振。

  去年,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提交富锰矿石资源量7535.15万吨,锰平均品位为25.64%,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超大型富锰矿床。

  近十年来,大数据成了贵州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巨头。贵州一方面紧锣密鼓进行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坚持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区,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如今,“东数西算”再度为贵州带来了战略机遇。因为,这里是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贵州大学西校区一栋檀色大楼的外墙上,“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字样引人注目。这是我国大数据领域当前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身为国内大数据安全领域的顶尖学者,2016年,杨义先被引进到贵州。彼时,贵州省正处于大数据发展的探索期,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贵州省科技厅以贵州大学为依托单位,集全省之力筹办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贵州为支撑大数据发展所布下的“先手棋”。

  “筹建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整栋楼只有一个保安,基本的办公条件都不具备。”初来乍到,陈玉玲迅速进入状态,充当起“大管家”,把一切收拾得妥妥帖帖。紧接着,从立项评审,到开始筹建,陈玉玲全身心投入其中。

  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导师杨义先带领下,团队领衔揭榜贵州省科技厅面向全球发布的技术榜单——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攻克了公共大数据安全领域关键技术。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围绕数据“聚通用”开展了一些技术研究。并且它还承担着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重任。

  陈玉玲坦言,在原本就是科技洼地的贵州,筑巢引凤并不容易。因此在几次碰壁之后,团队不再到处盲目找人,而是潜心研究引才计划,或着眼身边人,从师门“下手”,或瞄准一些贵州籍人才,量身打造引才政策,很快便取得了突破。

  “实验室这些年的建设和研究成果,带来了很多突破。”陈玉玲说,在导师杨义先的带领下,实验室很快打破僵局,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项目6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

  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10月投用,是我国大数据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图为工作人员在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算力中心巡检。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2021年10月,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仅5年多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在杨义先、马建峰和李少波三任主任的接力下,该实验室聚焦公共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三个方向,积极构建数据要素加工、处理、共享、流通技术与规范研究体系,有效突破数据安全及“聚通用”等一批关键技术,为贵州乃至全国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形成一支百人科研队伍。面对“东数西算”的战略机遇,该实验室建成了公共大数据科研平台与算力中心,具备了PB级的分布式存储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主战场,该实验室积极布局,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订“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共建“数字经济战略研究中心”……

  “眼看着实验室从无到有,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我对能有幸参与建设和运营感到无比自豪。”短短几年间,陈玉玲已经成长为贵州大学教授,学术成果丰硕,还获得了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如今的她,是实验室的主任助理,依旧四处奔忙。

  在群山之间,一座森林茂盛的山体被开凿出了5个山洞,从空中看,像是公路的隧道口。而事实上,这是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这些山洞被用于存储腾讯最核心的大数据。

  这里是贵州的贵安新区。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随着一个个数据中心落地开建,南方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已然成型。如今,在与贵阳实现一体化发展之后,贵阳贵安的合称更多地为外界所熟悉。贵阳贵安是贵州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

  根据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对外发布的实施意见,贵州将加快做大做强数据中心集群,推动数据中心向贵安新区集中,力争到2025年,贵安集群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

  当前,无论是网络购物、移动支付,还是智慧交通、疫情防控,都有大数据的参与。大数据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最终都汇聚到数据中心,在这里完成交换、存储和计算。

  一排排机柜中一列列服务器在日夜不停地运转。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集群,服务器可能达到几百万、上千万台,耗电量巨大。而贵阳贵安气候凉爽、电价低廉,是建设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

  盛夏时节,走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位于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清爽之气扑面而来。这是中国移动三大跨省数据中心之一,也是国家级的灾备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两期建设,装机能力达到1万架。如今,在数十栋机房里,存储着用户的数据。

  “选择贵安就是选择未来,这里非常适合我们安家落户。”负责数据中心动力计划建设的业务主管桂智彪说,随着三期工程的规划建设,未来,数据中心将增加7000多个机架。

  贵州夏季平均气温为24摄氏度,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更加适宜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并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项目规划总投资80亿元,总用地面积1521亩,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在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48万台……截至目前,贵阳贵安拥有腾讯七星数据中心、苹果数据中心等11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已有23个,已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预计到2025年,贵阳贵安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将达到400万台以上。

  不过,这些年来,争议始终如影随形。贵阳贵安虽然建设了一堆数据中心和机房,但外界也不乏质疑,认为“沉睡的数据”并没有换来“滚滚的财富”。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显然不这样看,在她眼里,贵州大数据已经迎来发展拐点,进入了“厚积薄发”和“必然爆发”的阶段。而贵阳贵安,无疑非常值得期待。

  一方面,在“东数西算”背景下,从“东数西存”到“东数西算”,贵阳贵安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2017年,贵州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2019年成为国家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节点,2020年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这就相当于为贵阳贵安的“东数西算”打通了“数动脉”。

  由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大数据局和贵安新区共建的贵安超算中心,设备平均使用率已经达到80%以上,算力每秒1.34亿亿次,居西部第三位。

  华为云今年以来已实现营收逾百亿元,成为贵州首家百亿级大数据企业。于去年底投入商用的华为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正是支撑华为云营收迅速增长的“底座”之一。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是迅速崛起的大数据企业阵营。贵阳综合保税区的贵州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人才和技术优势,获得中国软件3.89亿元增资,成为数据库领域“国家队”;贵阳高新区的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技日报》数字版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