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动态

科技引领中国交通由大向强迈进

科技引领中国交通由大向强迈进

  “5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部分优势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2月23日,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主题发布会时,交通运输部部长如是说。

  5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大”的基础上向“强”迈进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了一大步,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更加突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2021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京张高铁始于北京北站,终至张家口站,正线公里。“京张高铁实现了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的集成,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的先河。”中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红侠认为,继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之后,京张高铁可以说是我国铁路工程的第三个里程碑。

  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实现了350公里时速的自动驾驶,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实时精准定位。智能复兴号动车组还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开门、车门站台门联动等功能。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建造全过程实现智能化。盾构机搭载传感器,可对施工进行可视化动态管理,掘进中的盾构机能根据前方的地质条件,给出掘进参数建议,使沉降控制远优于设计指标,仅为0.8毫米。

  5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造和交通装备制造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硬核”支撑。

  介绍,2018—2022年这5年时间,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7万亿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的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全国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机场。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方案可实现年节约1.81万吨标准煤;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每年减排966吨二氧化碳,并同步减少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在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场内通用车辆100%为新能源车辆。

  高效利用各种能源,建设海绵机场、低碳节能环保机场……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绿色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过程中,运用了多项典型创新技术,建成了一批绿色示范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荣获我国最高等级的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建筑3A级认证,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

  在交通领域,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技术正在涌现。今年2月23日,新建厦门北站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天窗施工调试成功,标志着国内站房面积最大的侧悬式模块化滑移启闭感应智能天窗建成。

  整个天窗呈人字形,高差2.6米,由420个单重180公斤的工厂预制化模块构成。“智能天窗不仅能实现传统的联动,还可以自定义调整天窗的开合角度、开合时间及窗帘的覆盖面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窗施工负责人潘峰潭说。

  分布在天窗四周的风雨感应器,可根据每天实时监测的光照强度、风力大小、降雨及室内外温差等数据,自动开合天窗及窗帘,为旅客营造舒适换乘环境,同时实现节能降耗。根据厦门地区以往的天气计算,运用这项智能天窗技术,预计每年可减少约40天的通风系统运转,相当于每年减少14.13吨二氧化碳排放。

  为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2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指出,绿色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工程是“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交通运输重大工程之一。该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着力破解交通工程技术关键难点问题。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确保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2月1日,5辆长度约17米的重卡以近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位于上海洋山港的东海大桥最右侧车道上。这本是东海大桥上常见的运输场景,与众不同的是,这5辆重卡互相保持的车距仅约20米,且中间三辆重卡上空无一人。

  “目前,洋山港智能重卡‘减员化’运营测试进入‘真无人’阶段,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社会道路常态化‘真无人’测试和运营场景。”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首席架构师、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驾驶中心副总经理张显宏说,东海大桥至洋山港来回72公里的开放道路涵盖高速公路、隧道、码头等复杂场景,是目前全球最长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

  洋山港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洋山港进行了多项智能绿色配套研发,智能重卡“减员化”为其中一项重点。

  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启动了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明确要聚焦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技术发展与应用,以试点为抓手、以应用为导向、以场景为支撑,通过实施一批与业务融合度高、具有示范效果的试点项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集,凝练形成技术指南、标准规范等,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目前,首批18个项目进展顺利,多项试点已完成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部分试点已实现预定目标。试点有力促进了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了运营模式创新。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各试点加强交流和总结,在实践基础上凝练形成面向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号角再次吹响,科技创新正加速引领我国交通业从大向强。

  在2022年11月15日举行的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强调,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提供强劲动力。未来5年,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要抓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构建有组织科研机制,形成政、产、学、研合力抓重大科技攻关的新局面;要抓好产业应用带动,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能建造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引领交通运输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要抓好人才培养使用,不拘一格遴选人才,搭好平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科学合理评价人才,创造条件用好人才;要抓好创新生态构建,优化科技创新制度,构建国际化创新网络,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抓好标准规范引领,以标准促创新,提升标准实施效能,优化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打造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要抓好组织实施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科技创新协同联动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科技信息网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