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6G关键技术有新突破;发现8亿年前霍氏串珠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山东科技大学、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山东、安徽发现了霍氏串珠标本,这是一种约8亿年前的原始生物化石,其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经过研究,推测很可能是一种在沉积物表面匍匐底栖生活的生物,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旗下生物类专业期刊《通讯-生物》上发表。
霍氏串珠是为数不多的在全球多个地点都有记录、在中元古代就有发现的宏体化石,通常由几个至几十个大小一致的“珠子”等间距呈单链形式排列构成,其时间跨度长达近10亿年。然而,之前报道的标本均未保存有机质,导致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4月14日,科技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意见的公告”。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共6章34条。它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支持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通过对现行《科普法》进行补充,科技部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该草案共9章66条,在保留现行法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设立科普奖项;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值得一提的是,修改草案还增加了“科普活动”一章,旨在鼓励新颖、独创、科学性强的高质量科普产品创作,提升科普原创能力,依法保护科普成果知识产权。
针对这项修改草案,科技部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途径和方式反馈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4日。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课题组联合国内科研团队开展合作,首次系统性构建了中国蛇类DNA条形码参考数据集(COI),对中国蛇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估。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学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据了解,两栖爬行动物总体形态较保守且存在趋同现象,给传统分类带来了困难,仅仅使用形态学的鉴定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对其物种多样性的正确评估。
近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无线回传技术是移动回传网络中连接基站与核心网设备的关键技术。随着通信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通信频段被扩展至毫米波和更高的太赫兹频段,信号传输损耗大大增加,基站部署密度将成倍增长。在基站“高度致密化”的5G/6G通信时代,传统基于光纤的承载网传输将面临成本高、部署周期长、灵活性差等问题,无线回传技术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基站使用无线%以上。
主龙型家族再添新丁!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以往在贵州采集的化石,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主龙型家族新成员——隐秘细颈龙。它生活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海洋中,脖子细长,以吃鱼为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解剖学记录》。
长长的脖子能带来很多生存优势,比如拓展视野、便于获取食物、增加活动范围等。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脊椎动物中产生了不少“长颈”的类型,如蛇颈龙类、蜥脚类恐龙、长颈鹿以及多种鹭鸟等。地球历史上最夸张的“颈身比”,出现在一些三叠纪的主龙型类身上。主龙型类部分“长颈族”的脖子长度超过其体长的一半,典型代表是长颈龙和恐头龙。
近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自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精准低成本土壤现场监测传感器“知土”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实现38个土壤指标的精确测量,将原需数周的实验室检测周期缩短到了田间10分钟,这一技术领跑全球。
目前,“知土”已更新至第二代,在农业精准作业、土壤普查、“测土配方”施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有望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性影响。“知土”目前已完成2000余个土壤样品测试工作,大大提升了土壤检测的工作效率,初步建立了土壤大数据平台。下一步,市农林科学院将进一步开展普及推广,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科技赋能农业。
4月19日,全球最大新造集装箱船“DACKS093”轮从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舾装码头1号泊位出发前往公海进行为期8天的远洋试航。
“DACKS093”轮由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且企业拥有该船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级别24000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该船总长399.99米,型宽61.3米,型深33.2米,装载量超过24000标箱,是目前全球尺度最大、箱位最多的集装箱船之一。
4月16日9时36分,长征四号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我国首颗降水测量专用卫星——风云三号G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风云三号G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的第7颗卫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了解到,该卫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与被动微波、光学遥感相结合的综合探测,将实现降水测量从“被动看”到“主动探”的跨越,填补国内降水三维立体层析探测数据空白,整体功能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然-医学》在线发表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教授武阳丰领导的“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DECIDE-Salt)研究。该研究发现,将养老院厨房中的普通盐更换为富钾低钠盐,在2年干预期间,入住老人的收缩压平均下降7.1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9mmHg,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40%。
DECIDE-Salt研究课题负责人、论文通讯作者武阳丰告诉《中国科学报》,“DECIDE-Salt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减盐行动选择合适的减盐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决策依据。低钠盐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具有很大的公共卫生价值,值得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推广。消费者应尽可能采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进行烹饪、调味和腌制食物。”
近日,中国学者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获得新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兆申和该科王洛伟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消化病学知名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8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进展至中晚期,五年生存率均不足30%,且生存质量极低。
据郑州大学官网消息,2023年4月19日,郑州大学召开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别荣海同志任郑州大学。
4月18日,教育部党组在中央财经大学宣布有关任免决定,马海涛同志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人事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 标签:最近科技新闻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国内首次!6G关键技术有新突破;发现8亿年前霍氏串珠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山东科技大学、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山东、安徽发现…
-
超酷炫动态壁纸!粒子满屏跑触屏还能反馈!
想知道木星上的大红斑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是哪颗么,想知道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么,想知道为何人类永远都走不出…
- 科技37度文章列表
- 【国际动态】欧盟对中国和巴西的电镀铬钢作出反倾销初裁
- 【国际动态】2021世界技能研讨会确定会议三个讨论专题
- 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
- 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