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科技造福生活一起关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驶车驶进未来的赛道,让机器人的步伐走上梦想的舞台,机电的传奇将由我们续写,下一页永远更精彩。当光纤芯片晶体管不断超越最强大的想象力,当机器人如婴儿一般使用工具自主学习,我们领悟光与电的密码,用匠心与热情造就最精密的仪器,用时光与理想成就最坚定的初心。无不是认知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质变,从自动到智能无不是软硬基础与创新实践的。关于机电,关于光电,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的话,这场直播会给你一个答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启光老师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君老师做客直播间为您答疑!
高铁航母都是国之重器,机电工程是支撑大国重器的基础,机电工程学院是为大国重器的制造提供人才的支撑。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都是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所致力的行业。
机电工程学院有1个学科门类,1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5个研究方向(包括机电系统的智能感知,智能制造,往年与新能源汽车以及机器人与智能控制),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基于这些研究方向,我院设有6个本科专业,含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个北京市的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北京市重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其中,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已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100多人,硕士和博士生的导师70多人,在校学生1700余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左右。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科研基础雄厚,有国家级机械工程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的现代测控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北京市电动车辆的协同创新中心等。在此基础上,科研和教学方面,我院亦取得不俗成就,获得了国家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制定培养方案方面,以学生毕业以后的能力达成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属于工科院校,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方案的里,设置了层层递进的实践体系,综合利用校内外多种资源提升学生能力。
为保障学生实践,形成实践氛围,学校建立保障机制,只要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取得成绩,即可从学分上认定,解除学生后顾之忧。我院也创造多种科技讲座机会,引导学生科研创新。以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例,每年我院有50多万的经费,支持学生做创新活动。经费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每年,我们能够支撑40多个项目。同时,学生竞赛如拿到国家或省部级奖项,则在研究生推免、荣誉奖项评选等环节有资格获得素质加分。
我院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多实践,多提升。另外,激励学生以赛代练,通过比赛让学生自主学习,知道为什么学,该怎么学,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自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老牌专业,也是首批国家一流的本科专业,北京市的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已经通过了两次的工程认证。
很多学校将机器人工程专业放在自动化学院,而我校则放在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涉及到了机械、测试、控制、通讯、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培养由5个学院联合培养。考虑到涉及面广,我院是设计了四年不断线的阶梯性发展规划,让学生从入校到离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企业合作方面,很多题目都来自于企业直接给我们提出来的需求。这跟普通的实习不同,从经费和师资力量投入上而言,学校支持更多。
制造业靠向智能化是一个趋势,我院在原来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上,又从全院吸收了相关背景专业老师,组建了智能制造新专业,今年开始招生。要网络化,要智能化,要对于数据运用技术进行管理,对整个的生产流程进行一个精细化管理。
我院强调对制造过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只有拿到数据,才能让制造变得更智能。一个视频有很多的单元,单元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如果能通过网络拿到这些数据,则可以协调整个系统,令整个的系统更加的智能,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质量。
我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老师具有结构设计、传感监测、智能控制,还有大数据质量管理和智能算法的背景。部分相关老师跟京东合作,做物流仓储的机器人自动识别,自动拣选。
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2002年开设,也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它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另外一个就是无人驾驶相关。
新能源专业。新能源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2020年,新能源风电和太阳能是5.3亿千瓦,规划2030年达到12亿千瓦,可以看出增长空间非常大,意味着行业人才需求大。
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很多老师是从大型企业里边请来的老师。也鼓励学生走出去参观企业,比如参加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企业去了解实际情况,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
工业设计专业。北京是帝都,也是设计之都,设计主要是工业设计。从视觉,从感官上面,要让人感到美,有更好使用体验。主要方向两个,一是智能装备的设计,一是数字产品的交互设计,包括手机交互界面。专业的上课方式新颖,内容也都偏艺术。学生会参与老师的一些实际设计项目。疫情之前,学生每年都要去很多地方采风熏陶。
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是北京机械学院精密仪器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几经变迁,称为了我们今天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在这么多年的建设当中,学院始终是围绕着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战略,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学院目前开设三个本科专业,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三,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其中,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比较新,是2019年我校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来申报的新专业。
另外我们开展多种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与清华、北理工、北科大联合开展双培计划,还有一些外培计划,以及与中科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培养的实培计划。
测控技术仪器专业以仪器科学方法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研究物质世界中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途径。仪器使人类的感觉思维和体能器官得以延伸,赋予人类更强的感知和操纵能力,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有力帮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对比较年轻,2004年建立,是北京市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发布的新工科专业。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比较新,在2019年,我校作为4家发起单位之一,与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工大,联合向教育部申请设立。目前招生一个班,按实验班建设。我们的特色在于学科融合,把优势学科融入到专业建设当中,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
智能手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汽车自动驾驶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大数据分析等都与智能感知分不开。智能化的家居也涉及到很多的传感器,如何获取、分析这些信息,是专业需要解决的。智能感知借助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边缘计算,还有多信息融合,建立感知联控一体化智能终端。
仪器科学技术1981年就开始招生,2018年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仪器学科是我校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即博士学位授权落在我院仪器学科。我们有多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于协同培养,我们有双培计划、实培计划、外培计划,还有和国内的一些高校联合开展的实践和企业联合实践等。今年要增加一个和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感知方向的联合培养。
我们把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会融入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有创新创业模块,有科技创新实践模块,还有学科竞赛训练模块。
我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践提供了基础。按三年来统计,测控专业学生有278人次参与了73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占在校生人数的90%以上。
学生获奖覆盖面非常广。据统计,大学本科4年当中,每个学生的平均获奖达到三次,这些年获奖主要分布于机器赛,光电虚拟仪器设计大赛,还有华北5省市的机器赛等。
就业毕业生中,约60%进入北京雪迪龙、京东方、大恒图像、同方威视等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开发、软件开发、技术支持等工作,约25%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有企业,约15%进入科研、教育、外资等单位或参军。
学院最近几年大量引进优秀教师人才,目前我院的总教职工人数超过100人,博士生导师稳步增加。教授中博士学位占到92.8%,45岁以下的教中青年教师占83.3%。84位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就占70多人。另外我们还有17位特聘教授,一系列特聘院士,还有一些海外特聘教授。
近三年来,我院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近三年科研经费到款超过1.1亿元,连续六年居于学校前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行业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9部,申请发明专利200余项,获得授权150余项。
近三年,科研到款总额超1.1亿元,年人均科研经费超过50万元;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多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0余项。
自2009年,我们增加大量科研基地,包括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共建)、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剑桥大学、清华大合)、获批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7)“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简称“111基地”)、获批光纤传感与系统北京实验室、获批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我院依托学科优势,与国内外大学开展各种各样交流合作,包括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在国内我们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航、北理工等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和交流。对学生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全额承担基本费用,包括住宿,机票,和学校交流的费用。
共计划招收150人,智能感知专业1个班30人;测控技术仪器专业和北京理工大学开展双培计划,16人;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外培计划,2人,校内计划是45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和测控专业一样,和北理工和奥克兰大合培养。校内计划人数39人,合起来我院共招150人左右。
以上内容就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直播精华,北京日报客户端特别推出“决胜高考”直播栏目,介绍2022高考最新、最重要的资讯,并邀请各高校重量级专家进行解读,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科技方面的专业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行业新闻
发展可信AI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作为AI产业的重要一员,云天励飞一直积极响应号召,为可信AI实践贡献力量…
-
李晓红:感悟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走好科技事业新长征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
- 宏微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我国科技百年发展史”主题展在重庆科技馆开展
- 米内资讯-健康产业资讯门户医药市场动态广场
-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与宝贵经验
- 中国最具潜力企业评选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