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行业

专访李述汤院士:中国科技要引领世界一定要把纳米科技做好

专访李述汤院士:中国科技要引领世界一定要把纳米科技做好

  “什么地方能够为中国服务,我就在那里为中国做最好的服务。”12月10日下午,在接受奥一新闻专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述汤笑称,自己是地球人,但心是中国心。

  出生于内地,成长于香港,后赴美国定居,而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回来了。1994年,李述汤回到香港。2008年,他带着香港的研究团队扎根苏州大学。13年过去了,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纳米新材料人才。

  作为纳米领域的领军人物,2021年,李述汤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机遇,牵头成立了澳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MIMSE),投身于大湾区的科研事业中。

  “无论是追赶科技前沿,还是进入科研无人区,都一定要坚持科技的自主创新”,在与奥一新闻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中,李述汤多次强调科技强大,国家才会强大;而在科技的发展中,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同时,在其熟悉的纳米研究及OLED技术领域,李述汤也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奥一新闻:在近日举行的大湾区科创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樊刚提到,“大国的博弈,到最后是科技的博弈”,您是如何评价这句话的?

  李述汤: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中国与美国的竞争,最终就是在科技上面博弈。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支撑这个竞争;反过来,科技的发展也在反哺经济发展和军事,科技做得强,就可以支撑经济发展,进一步就可以支撑军队实力。所以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循环的,但最后的基础都落在科技上。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发展也说明这一点,从以前引领国际到近200年闭关锁国,我们的科技在原地踏步,国家也就落后、挨打。只有科技强大起来,国家才会强大起来。所以中国不仅经济要强大,科技也要强大。

  想想以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现在我感触良多,有一种满满的民族自豪感。有党中央领导,中国大有前途,中国的强大是指日可待。

  奥一新闻:中央多次提出,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李述汤:中央提得非常好,我非常赞成中央远瞩的战略。我们每做一个科技产业,都要把这种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创新技术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要不然人家随时可以收回去。

  类似我们做集成电路芯片,可以设计芯片,但是没有制造芯片的高分辨率光刻机,缺乏这个核心技术,就面临“卡脖子”问题。比如中兴和华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发展受到阻碍。华为有战略远见,留了好几手。我们高铁现在做得不错了,要不然也会被人家收回去。

  我在做关于OLED技术的报告时也谈到这个问题。OLED是指有机发光二极管,简单说就是“有机发光显示”,其中一个关键的核心技术就是制造装备,但目前中国还缺乏。

  李述汤: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自主创新,人家随时可以收回去,很多核心技术他不卖给你,例如半导体芯片行业。可喜的是,现在中国在奋起直追。华为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个例子,但还是晚了一点。如果中国的芯片可以赶上来,那就更加不一样了。在软件领域,Harmony操作系统就是这样,对方也想不到华为10年前就已布局。

  所以说,自主创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当你走到别人前面,踏进无人区,没有人可以提供借鉴了,就必须得自主创新;当你追赶别人的时候,要向别人学习,为了保护自己,也要留一手,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奥一新闻:您是纳米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您看来,纳米研究在当今中国科技发展中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李述汤:纳米技术可能大家了解得不多。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纳米技术就是指在纳米尺寸上进行加工制造的技术,把东西做得很微小。纳米不是一个性的技术,而是一种技术进化,其领域基本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比如说,电脑、手机、眼镜上的镀膜等等。

  不管是前沿科学还是新兴的产业领域,都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因为它覆盖了人类的每一个领域,是未来战略性核心创新技术的基础。中国要强大,要走到前沿引领世界,一定要把纳米科技做好,比如量子通信我们做得不错,5G网络的普及也要用到纳米技术。

  李述汤:总体而言,目前中国的纳米技术研究紧追美国。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最后还是要看市场。

  在纳米技术的论文发表方面,中国是超过美国的,在世界是排在第一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上,今年中国也略微超过了美国。但是在专利方面,中国还有所欠缺,同时在将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中国还是相对落后的。

  科技是需要顺应市场、服务市场的,如果没有市场,技术就难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成经济效益,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方面,目前中国还是有待提高的。

  奥一新闻: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白春礼院士曾提到,希望纳米科技在广东的成果能够尽快转化落地,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您觉得广东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或者是短板?

  李述汤:广东的优势很大。第一,政府有魄力、有热情,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有资金,也是很重要的。第三,有市场,有政策,能够吸引全中国的精英甚至国际的精英来到这里。

  怎样吸引人才留下来,让他们产生归属感,是很重要的。比如很多人去了美国的硅谷,就不走了。因为硅谷有很好的政策,有很好的机制,也有很好的医疗和教育。很多名校都在那边,比如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tanford(斯坦福大学)等。如果广东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起来,那么也是绝对有能力、有条件吸引人才留下来的。

  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地球人,我的心是中国心,什么地方能够为中国服务,我就在那里为中国做最好的服务。我1994年回到香港,2008年去到苏州,2012年起全职在苏州工作,然后,今年开始,又同时兼顾苏州和澳门,想要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机遇再为国家做一些贡献。

  奥一新闻:刚才您提到科技要服务于市场,而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方面是比较落后的,那么如何进行改变?需要政府或社会怎样去配合呢?

  李述汤:我们政府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还需要时间。我们的文化、管理方式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改变的。

  中国目前有一个问题,就是评审机制还需要优化。一个成果做得好不好,怎么评?谁来评? 另外,在科研成果和市场之间,我们还缺乏一座桥梁。要想架好这座桥梁,中国需要把制度建设搞好,把人的思想搞好。一边是科学家,是教授,另一边是实业家,甚至是工匠、工程师,要如何将他们“焊接”在一起,使创造出来的产品能够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不过,这些都是急不来的,都需要时间来完善。

  奥一新闻:近日,您在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做了《OLED技术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在您看来,目前OLED技术在发展上还面临哪些难点和痛点?

  李述汤:有机发光(OLED)技术发展40多年了,我是看着它出生,看着它成长的。1976年我和OLED发明人邓青云博士同时进美国柯达工作,见证了1980年OLED第一个发明专利的诞生,到2000年开始有产品,发展至今形成万亿市场的规模,大部分产品用于手机显示屏,还有智能手表、电视机等。

  但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OLED领域,买生产装备的成本很高。中国投资生产线条,都是进口的,韩国的产线没有中国多,但却占了全球90%的OLED市场,人家的良品率比我们好。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前沿的工作,但是“卡脖子”的挑战就在于怎么样把产品推出去。

  另一方面是我国的生产工艺技术还没有到位。OLED产业启动不久,还在成长,有着很大发展的潜力,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来帮助它提升业绩。从产品成长线可以看出,OLED正在上坡,慢慢就会把液晶面板(LCD)的市场推出去。

  相比较而言,LCD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OLED还年轻,技术需要优化,接受程度还要提升,性价比要提高。虽然,在同样的情况之下OLED的生产成本是比较低的,但是在装备上,生产线的费用摊开之后拉升了平均成本。此外,OLED在寿命上还需提高,这些都是难题,但是假以时日一定能解决。

  OLED有两个大市场,一个是手机的高分辨率屏幕,这个市场基本上可以把LCD取代,目前OLED已经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还有一个是微显示器,像我们常见的电视机100 PPI就够了,但是微显示器是要1500 PPI以上的,这个OLED技术能做好。高像素密度的VR、AR头盔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看好OLED在显示、光源领域的未来市场。

  奥一新闻:目前,从国家政策来讲,对OLED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广东在全国OLED产业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

  李述汤:国家最近几年非常重视OLED,“十四五”新型显示产业规划政策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重点瞄准柔性显示、微显示、超高清显示等领域。

  广东是中国显示领域的一个大省,TCL、信利、柔宇等企业都在广东。今年,“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在广东;此外,9月份广东还发布了聚焦显示制造核心装备国产化的“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我们也带来两个项目到广东,希望能为大湾区做点事,一方面为广东省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全中国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