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论 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浅析
1.借助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经之道。银行依托自身优势从战略层面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围绕金融科技开展业务,可解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诸多痛点,探索出银行发展新路径。
2.当前银行业金融科技实践现状可归结为:一是拓宽线上渠道,提高获客能力;二是搭建金服平台,实现普惠金融;三是重塑风控模型,实现不良“双降”;四是布局智能投顾,优化投资组合。
3.对我行金融科技发展建议:一是推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二是引进先进架构,做好系统优化;三是开放心态,合作共赢。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e)和技术(Technology)的合成。按照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运用“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重塑传统金融产品、模式、流程及组织等。
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以金融科技涵盖不同种类的技术创新,这类金融创新影响各种各样的金融活动,包括支付、投资管理、资本筹集、存、保险、监管合规以及金融服务领域里的其他金融活动。
以技术为基础,并专注于金融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上一部分或多部分,主要包括支付、科技支持型借贷、保险、市场结构、资产管理和资金筹集等,分别对应并包含市场上的互联网支付公司、P2P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流量平台、数字化资产配置公司和众筹行业。
Fintech并非简单的在“互联网上做金融”,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发展创新和效率提升。
非传统企业以科技为尖刀切入金融领域,用更高效率的科技手段抢占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更好地管理风险。
第一阶段: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触网。2005-2010年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快世界互通互联,使得互联网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对金融业也产生了些许改变,具体表现为金融触网,简单的传统金融业务线上化,通过IT技术应用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典型代表为网上银行,将线下柜台业务转移至PC端。此时,IT作为后台部门存在,为部分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或者科技企业扮演技术服务或解决方案提供商角色。
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兴起。2011-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时随地的沟通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的效率。这一阶段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如P2P、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同时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应运而生,如支付宝,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此时,互联网在金融业的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并不改变传统金融的本质属性。
第三阶段: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和科技强强联合。2016年至今是人工智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新的科技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的过程、信用中介的角色,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如数字货币、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至此,金融和科技强强联合,对传统金融产生变革。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金融科技浪潮已来、大势不可阻挡的背景下,识时务者为俊杰,许多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拥抱金融科技,革新传统金融业态,优化服务质量。
世界最大的直销银行ING Direct、西班牙桑坦德银行(Santander)、加拿大丰业银行(Schotiabank)等均将利用大数据来评定中小企业信用的这一风控业务外包给美国金融科技平台Kabbage,通过支付相应的费用,获得Kabbage专业的大数据服务。以ING Direct为例,2015年10月14日,ING集团给Kabbage支付1.35亿美元,并借助Kabbage的线上风控技术,在西班牙开展上限为10万欧元的中小企业线上。
《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7)》显示,在37家上市银行中,有30家银行在2016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其中更有24家银行提出详细的措施。国内五大行与五大互联网巨头BATJS相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行&阿里和蚂蚁金服、农行&百度金融、中行&腾讯、工行&京东、交行&苏宁控股和苏宁金融)便印证了这一点(见表2)。
当前借助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经之道。银行依托自身优势从战略层面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围绕金融科技开展业务,可解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诸多痛点,探索出银行发展新路径。
过去,银行主要通过营业网点对外提供服务,由于网点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服务需求,但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帮助下,银行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APP、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和电商平台、直销银行等,突破上述限制,使得服务唾手可得,提高服务的效率,可得性和便利性。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已开通网上银行、手机APP,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远程开户、在线交易、资产管理等,招商银行APP5.0版本运用金融科技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客户提供360度全视角的“收支记录”功能,依托银行数据优势,按消费、投资、转账与收入四大类别帮助每个用户进行自动分类汇总,全方位自动记录用户资金流向。另外还提供特色平台服务,如工商银行的微信银行,微信用户只需登录工行网站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通过微信平台关注“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公众账号,即可使用工行的微信银行服务,包括7×24小时人工咨询、自助查询和资讯获取等;浦发银行的网上金融超市将传统的电商业务与金融产品相结合,所有客户均可在线无障碍查阅浦发银行特色金融产品,并可根据指导进行选购;平安银行的直销银行橙子银行,其品牌定位为年轻人的时尚互联网银行,具有投资理财、消费记录、目标管理等多项功能。
目前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普遍达到90%以上,客户到店率逐年递减,柜面人工办理只占30%,这一系列可以反映客户对传统银行业务在实时便捷、智能服务、理财咨询和移动办公等方面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快捷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降低了传统服务模式下的中介、交易、运营成本。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简单的存贷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此,银行在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还积极搭建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种场景中智能化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模块化组合研发并匹配相应产品,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主动精准对接客户的资产和资金需求。如招商银行2013年9月上线的投融资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小企业E家”,专门针对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投融资进行撮合交易,提供类P2P的投融资服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在风险控制时面临的难题之一,金融科技时代银行可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互联网底层海量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挖掘,通过搭建风险控制模型,实时监控风险指标,接近临界值时及时警示,为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效提升风控能力。
如银行过程中,风控尤为重要,需要识别是否是真实用户、是否为真实还款意愿、是否有真实还款能力等,对风控模型要求极高。平安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把业务与平安集团投资理财的各项业务条线打通,可与集团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对脱敏后的客户的资产情况、交易记录、消费情况、社交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风控的审批效率和水平,借助金融科技对风控体系的强化作用,平安银行零售不良增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招商银行积极利用Fintech技术来制造风险管理的武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围绕“数据+模型+算法”进行大数据风控,在申请流程中,“闪电贷”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有效防止伪冒欺诈,通过大数据应用来强化欺诈风险模型的准确性,运用新技术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测,防止放款后客户将资金用于民间借贷。
工商银行从2007年起专门建立了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库,实现了对全部客户和账户信息等集团管理,通过对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的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并对积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银行把控实质风险、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拓展信贷市场,创造了巨大价值。
目前国内传统理财顾问服务有100万元的投资门槛,且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费用,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很难享受到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智能投顾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智能机器为客户提供在线顾问服务,不仅降低了银行的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投顾服务的受众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投顾成为新风口,许多国内外传统银行加速布局,2015年12月德意志银行推出机器人投顾,2016年下半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相继推出摩羯智投、财智机器人,2017年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华瑞银行的智能投顾上线,银行投顾服务模式正在被改变。
如2016年12月招商银行将摩羯智投引入其APP端口,让具备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工智能)帮助客户理财,成为国内首家推出智能投顾系统的商业银行,通过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入招行十多年的财富管理实践及基金研究经验,对3400多只公募基金进行分类优化和指数化编制,每天做107万次计算,确保系统能给予适合投资者的最优风险收益曲线与投资组合方案,为投资者提供以公募基金为基础、全球资产配置的智能基金组合配置服务。目前智能投顾规模达80亿元,平均回报率为7.85%,收益相对可观。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造成产业各具特点、客群各具特色、以及政府对金融定位的差异,这都对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城商行的发展应当“千行千面”。我行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办出特色,并运用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建立泛金融生态圈、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
与此相对应,当前部分城商行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上也存在战略不清晰的问题,经常是“随大流”地建造系统,只求不落后于同业。实际上,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式没有所谓的先进落后、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具体取决于银行的业务特点和自身科技能力。我行的长项不在科技,无论是采取自建还是借力的模式,都无需过度追求技术创新;深耕本地的业务经验才是我行的发展优势,多年积累的行内数据以及通过外部社会资源获取的数据也是我行核心资源,如何将业务-技术-数据进行深度融合,是我行发展金融科技应思考的根本问题。
过往三十年间,中国银行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及金钱用于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程度一直走在各行各业前列。银行的信息系统架构经历了电子化区域互联、数据大集中几个阶段,近几年有先行者正向互联网+数据驱动转型。目前城商行的科技状况基本处于区域互联至数据大集中之间,近几年一大批城商行都在升级核心系统。最近十年,金融科技企业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人和钱,走完并超越了银行业三十年的信息化道路,构建起由外向内、服务于用户的技术架构。由内向外、主要服务于银行的IT架构与互联网架构具有本质区别,未来的银行科技架构必将全面向服务于用户的架构转变。
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城商行的IT架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近式的演进过程,新旧架构并存将持续5-10年。新架构的建立、新技术的掌握,一是依赖银行自有资源与内部能力,二是借力外部资源与技术能力。对于我行而言,后者更为现实与可行。
在2016年城商行年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建立城商行科技合作平台的倡议书》,倡议城商行构建开放式合作平台:秉承“协同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宗旨,坚持开放、合作战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打造城商行之间、城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城商行与IT技术服务方之间信息共享、业务合作、发展创新的平台。同业合作、跨界合作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时代下银行和科技公司不是竞争关系,银行所拥有的资金规模雄厚、风控经验丰富、客户群体庞大等优势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方面的优势相互补充,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与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金融科技现状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博论 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浅析
1.借助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经之道
-
SID 2022来了!京东方、天马、维信诺、三星、LGD、华星都展示了哪些新技术
美国时间5月8日,由国际显示技术学会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办的“Display Week 2022”讲座及展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开幕…
- 盘点2017十大新科技产品 看完就忍不住想买买买
- 盘点近20年最了不起的10个科技产品
- 2022年国庆期间炼焦煤市场运行情况
-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