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行业

现阶段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前景|潘国驹

现阶段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前景|潘国驹

  据官方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达17606亿元(约2589亿美元),是全世界投资科研最多的大国之一。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屡屡创下佳绩,取得不少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和突破,对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家社会进步,做出许多贡献。

  而在现今的全球化世界里,科学科技的影响力早已冲破国界藩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科技发展极其迅速,与昔日的局面已有很大的不同,也跻身科技大国的行列,本文将讨论现阶段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前景。

  如今我们已迎来数据化时代,科技发展、硬件效能的大幅提升,为每个人都带来好处,更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环绕在大数据的应用中,各行各业,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教育,到交通、通讯、制造、管理,无一例外。

  中国的数据化进程发展迅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更堪称佼佼者。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科学研究,在政策上为业界提供更为优渥的环境。中国去年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更是超过700亿元人民币。中国多所大学、研究院也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资,设立新的科研机构,以期为该领域带来更多的技术突破、开拓研究。

  2017年12月,谷歌AI 中国中心(Google AI China Center)在北京成立,关注中国本土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建立与中国学界的长期合作。今年6月更是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复旦大学—谷歌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支持复旦大学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移动应用等新兴科技领域的课程和创新科技联合实验室建设。

  同为6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为核心,积极推进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进大范围的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融合,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开展源头性和颠覆性创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端研究机构。

  在业界应用方面,中国的科技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龙头企业也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些企业通过内部专研对科研成果的掌握和运用技术,转化到终端用户的使用,也反向从终端用户汲取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回馈到科技发展的进程中。

  教育大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自接触西方科学以来,大批学子留学国外,汲取新学新知,返国效力。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发展,也是稳步前行,培育英才无数,在国际上更是建立起自身的信誉品牌,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学等,都是世界一流的知名大学。

  而中国培育的许多优秀大学生,在世界各地任职任教,在国际学术界打出名堂。以数学为例,陈省身、丘成桐、肖荫堂、项武忠、田刚等都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家。过去10年来,中国的顶尖大学如清华、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的数学系都已达到世界级水平。比如北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更是培养出许晨阳等优秀数学家。厚积薄发,假以时日,相信中国在数学国际舞台上必然大放异彩。

  不单数学,中国对于其他学科的投资也是相当之大。比如中国于2016年竣工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最大的宇宙观测望远镜。其他如2009年投入运作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大亚湾中微子探测器”、“江门地下中微子观测站”、“粒子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器”。对大科学工程的投入,除了将对各种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更是彰显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体现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杆。

  过去一百多年以来,全球学术研究的三大语言分别是英文、法文、德文,其中英文最为重要。而从中国的学术出版来看,市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文的学术类图书,主要销售到中国、香港和等地,影响力相当大;另一部分则是英文的学术类图书,销售对象为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一部分对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非常关键,但效率并不高——国际上的主要学术出版语言是英文,但中国学术出版在英文翻译方面做得并不够,英译学术著作数量过少。这样一来,英语世界对中国的情况和认知必然有所落差。

  要实现学术类图书的“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层面上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国还需要增强英文翻译工作、培养专业翻译人才。同时,加强与海外的国际出版社达成合作,并增加英文出版的数量与销售渠道。如此,便能将中国的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中文学术著作,翻译成英文或其他语言,实现国际出版。

  尽管亚洲现在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但世界学术市场由西方出版机构垄断,亚洲应该形成自己的品牌,有独立的世界性科技发展事业和科技出版,打破西方垄断。中国作为拥有大量科技资源的大国,可以发展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英文学术出版著作。比如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和美国的《科学》(Science)占据着极大的世界学术出版市场,亚洲在其中没有主动权。而发展出亚洲的《自然》与亚洲的《科学》,应当是作为辅助现阶段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策略性方向。

  许多的国际一流科学会议、座谈会等大型会议经常在中国举行,这些会议都是讨论科学研究最前沿的问题、发展和成果,都是以英语主讲的。中国应该与海外的国际出版社合作出版相关英文论文合集。同时,中国学界或出版界也应该出版评论类(Review)的英文文章,针对某一科目和研究领域进行总结性评论。比如中国在光学方面发展较好,可以专门针对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出版总结性的英文评论文章,让英语世界对中国的科研发展有更多认识。

  同样,中国的科学研究部分由大学完成,部分由工程院、科学院等研究所完成;而研究所每半年或者一年都会发布一次科研报告。如果能与科研所的工作人员建立联系,将科研报告翻译成英文出版,是很大的一项成果。日本本身也面对同样的问题,科研水平在很多领域内世界领先,却很少用英文报道,非常吃亏。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国家更大、资源更多,如果充分利用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将其译成英文出版,会极大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世界科研中的地位。

  中国在科研创新的投资巨大,近10年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各个面向取得突破,为中国在国际科研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并相信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取得领先地位。而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科技方面,皆已取得令人认可的成绩。而伴随着中国科技发展的走势,新加坡能在更多的方面与中国展开合作。在科研方面,新加坡的顶尖大学可以加强与中国一流学府的合作与交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合作研究室、展开合作开发项目等。在这一两年内积极落实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从国家层面为新中两国构建相互合作的平台,而具体到细项的落实,将带动两国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协作共赢,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为两国谋取更大的前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科技发展前景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