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怎么样
随着科技的更迭,传统金融行业不断被赋能,三十年后,金融科技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同时也与我们的口袋息息相关。
随着科技的更迭,传统金融行业不断被赋能,三十年后,金融科技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同时也与我们的口袋息息相关。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更新迭代,第三方支付除了扮演信用中介角色外,还具备支付清算与融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它成为了集网上支付、电子支付、电话支付、充值卡支付、代收代付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支付平台。2006年,相关网民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网民正在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网上交易而不担心其交易风险。
金融科技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在结合金融科技的优势之下,自己本身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支持,所以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是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只有共享资源与技术,才能实现共赢。
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确立了第三方支付相关的配套管理办法,通过审核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方式把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领域内。2011年5月26日,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央行正式发放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高收益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入。截止2015年,央行分8批发放支付牌照,中国人民银行记录在册的支付牌照数量为267家。2015年以后,由于央行停止支付牌照的发放,支付牌照在一夜之间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的资金流水,用户余额,用户数据等信息关系着平台的命运,因此谁也不想把这些数据交给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今,人工智能的普及宣告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声波支付、脸部支付、指纹支付渐渐普及,而与其有着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经济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
未来金融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必定是那些能够高效满足监管要求、化被动为主动的企业。因此,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都要配合监管做好相关工作,增强风险意识、由内而外地打造合规的企业文化,同时善用监管科技,将合规的成本效益最大化。欲想知道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请点击《2019-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更新迭代,第三方支付除了扮演信用中介角色外,还具备支付清算与融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它成为了集网上支付、电子支付、电话支付、充值卡支付、代收代付等多功能于...
中研网发现资讯的价值研究院掌握产业最新情报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11月26日,据陕西省安康市卫健委:25日,宁陕县发布紧急通告称,天津涉事进口冷冻牛肉流入宁陕县。目前,相关部门将剩...
近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底的3567亿元增长到2017年底的4148亿元,增长...
11月24日,苏格兰成全球首个卫生巾免费地区。英国苏格兰议会全票通过《生理用品免费法案》,成为全球首个为所有人免费...
银行上线日,国家税务总局英德市税务局与英德农商银行签署“银税互联自助办税”业务合作共建协议,...
国产化妆品牌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大美妆品牌中,有一半左右...
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包括育种研发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侵权严重,技术标准不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蚂蚁200亿ABS融资计划获通过 2021金融科技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标签:金融科技现状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怎么样
随着科技的更迭,传统金融行业不断被赋能,三十年后,金融科技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同时也与我们的口袋息息相关…
-
《科技日报》整版报道贵州的非凡十年
8月3日,《科技日报》非凡十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版刊发重点报道《以“数”为媒赋能传统行业 贵州数字化变革正当时》…
-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022
- 2023生物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 南京创客空间科技发展中心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 旷达科技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东方财富网
- “英才计划”打造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 探索人才培养多元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