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预判谈中国科技产业趋势【甲子引力大会】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甲子引力」大会于北京召开。开幕式上,甲子光年创始团队为逾千名各界来宾带来了《花开百业,科技突围》主题报告。创始人兼CEO张一甲(甲小姐)提出,全球分工体系处于再设计(Redesign)拐点,中国新一代科技企业亟需一场“突围”,并提出中国科技产业融合趋势的25个判断。
去年我们给出一个模型“T2B2C”,判断创新增长引擎已经从B2C走到了T2B,此刻打法,已从“向用户和渠道要市场”走到了“向供给和同行要能力”。
如果我是一个to C的公司,我的增长引擎是用户,所以要向用户、渠道寻找市场;如果我是to B公司,要向客户自证能力,所以引擎变成向供给甚至向同行要能力。
过去互联网时代为什么王兴和程维会打架?为什么王兴眼中互联网就是“无限战争”?为什么看起来今日头条什么都可以做?
因为没有壁垒,壁垒就是规模。平原市场打法是无限战争,而产业互联网时代纵横沟壑,你很难跑马圈地,只能在这个棋盘上四下落子,一个落子动辄就是一年、半年的时间。
平原市场跑马圈地的时候是快、短、平,这才会有拼多多、瑞幸咖啡这样的公司快速跑出来;而棋盘市场结寨扎营时必然是慢、深、重。
此时此刻,如果你要做教育,可能就要跟好未来做朋友;如果做制造,就要跟富士康做好朋友;做汽车零部件,就得跟主机厂做好朋友,你可能不会去跟BAT做好朋友。换句话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在智能时代里,互联网巨头不再像当年一样有那么强的话语权。
互联网公司可能业务完全不同,但测算标准非常相似,PV、UV、GMV、LTV、CAC等,本质上是把用户的时间占住,换成钱。这个逻辑很简单,所以打车的、外卖的,都是一样的公司。
但产业互联网时代本质上价值测算标准是你省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控制多少风险、提升多少质量。尺子不同了。
做互联网,产品要“轻”,轻了才能复制,复制才能有规模。但如今我们看到标品时代已经结束了,定制化的时始了。
过去的生意,是把一款产品尽可能卖给所有人;今天的生意,是围绕一小搓人尽可能给他度的服务。这个过程中,科技企业不得不构建一套“组合拳”,因为客户没有耐心,不愿意找五个人帮他解决问题,愿意找一个人帮他解决五个问题。
过去新一代科技企业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投资人要的和客户要的不一样。今天,当我们真正把这些洁癖放下,真正去给客户之所要,可能大家的路才能自洽。
大家都听说过,消费互联网时代,微信是机制做出来的,听说过张一鸣的超级APP工厂,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新相对简单——观察用户数据,用户体量,你就可以投资、收购、复制。
可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没有用户会告诉你的公司该换一个机床、该造一款芯片、该上云。换句话说,创新再也不从用户的脚传导到你的大脑,而是从你的大脑传导到脚下——用脚投票走掉了,用脑决策开始了。
因为上述推导,一把手如今越来越需要独立思考,其他人很难替你做一个反常识的决策。越来越多的一把手在公司内部成为首席创新官,他们做的是:提出远见。
智能时代的最终市场分布,到底是一个阿里还是十个小阿里?答案是,十个小阿里。 产业互联网棋盘中,产业隔行如隔山;技术纵向整合起来比你拉一个新用户难多了。新的产业纵横时代,新的BAT基本上不太可能很快出来。所以市场分布不是少数的山峰,而是成群的丘陵。
当一个市场高度垄断时,很难有中间人的机会;当一个市场高度碎片化,彼此谁也看不懂、谁也不相信,中间人经济必然崛起。 他们不是去创造无中生有的价值,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去推动那个必然到来的融合时代加速到来——原来需要十年,现在因为中间人可能两三年可以实现。
几年前,科技世界颠覆者姿态经常出现,比如要用人工智能颠覆人类、取代人工,威胁论四起。但今天你真的到一线看,科技工作者都在纷纷挽起袖子、弄脏双手,像老一辈企业家一样在土里刨食。
过去的命题,是多少业务可以上技术?现在的命题,是技术可以接管多少业务?此时此刻,科技在业务当中扮演的角色开始不断向上迁移,这个迁移的逻辑:最开始是信息整理,然后解决效率问题、能力问题,慢慢变成客户忠诚度提升,直到最后实现智能化。 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有特别多新名词每年涌现,比如数据中台、RPA、云原生、Serverless……其实就是一件事,数字化时代的核心:业务高度在线、创新高度敏捷。
今天谈数据,企业并不是说再去买一点数据或者采购一些IT基础设施,而是开始用数据驱动决策,用治理取代管理。 这背后的创新命题也发生了逻辑性的变化:原来技术负责优化,后来技术负责改造,再后来技术负责转型,现在技术是负责再造——从解决能力的问题,再到解决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问题,最后是造就新时代的新物种。
前阵子我和一些科技企业CEO们讨论,此刻各部门都需要一把手思维,以前CFO是管财务,现在是战略财务管理;以前CIO是技术选型,现在要承担企业转型创新引擎、辅助战略决策。
部门和部门的墙在被拆掉,因为大家需要柔性协同响应;公司的墙也开始拆掉,公司和公司之间开始结盟,一起为客户服务;最后是产业的墙会被拆掉,转型时代,不同产业链正在跨链启发。
此刻新一代科技企业需要从弯道超车到正面迎战。怎么样在不确定的无人区定义未来?在韬光养晦间实现成长?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现在投资市场,战略投资比财务投资更受欢迎,战略投资不仅仅是产业龙头投科技创业公司,科技公司之间也在互投,小巨头正在结盟组团出道,因为大家都发现,一个人只能拿100万的订单,一群人可以拿10亿的订单,大家学会有钱一起赚。如果此时此刻你还想单打独斗做到世界第一,有可能你真的会被取代掉。
100年前洛克菲勒时代,一个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它需要上游有炼油厂,中游有运油车,下游有加油站,把整个产业链打通;后来几十年前,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出现,企业家追求做“薄”,去采购其他人的供给;互联网时代,干脆薄的不能再薄了,一个网页、一款游戏,就能上市。 但今天,有追求的科技公司,只要有钱、有资源,基本上都在垂直整合,因为客户需要的是一揽子东西,单点技术在这个时代赚不到钱。 所以,新一轮的垂直整合开始,比的是谁更有钱有资源——谁先融到了钱,拿到大单,谁就整合后面的人。
很多人跟我说,那么多技术我都搞不懂,我说你不用搞懂,因为有很多技术只要去看他花了多少成本、解决了多少问题就够了,不需要去理解。 我们看待技术的时候要算算账,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东西,还是一个改进性的,或者两种都存在,要用不同的尺子去看。
前几年说认知变现时,以为在说知识付费,今天真的从勇者胜时代走到智者胜时代。既然一把手决策那么重要,就不能靠速度、做事,得靠认知、理解、判断、洞察来做事。认知变现,在今天意味着巨大的企业资产,一把手的认知管不管用。
欧洲有很多企业家族经历过五代传承,中国第一代民企刚刚开始学习。在潮发生时,二代比上一代或许没那么了解厂房,也不被指望在车间里对每个细节洞若观火。但是二代是左手科技、右手投资。在潮过程当中,人会渐渐促使很多传统企业开始转型。
那些在产业当中摸爬滚打二三十年的第一代企业家,是最懂得中华大地上百姓是如何活、如何死的人。如果你不去买菜、不下厨房、不逛超市,不知道百姓一茶一饭、哭哭笑笑是怎么发生的,就不可能懂得“新零售”代表的是“零售”,而不是“新”。 如果你不关心这个土地上人们到底是怎么活着,你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改变世界的大潮。 从这个角度来讲,象牙塔的新贵们开始变得烟火气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我们写过一篇10万+的文章,叫《时代呼唤数学家》,文中提到华为有700多个数学家,华为5G标准来自于一位土耳其数学家的论文,华为P30的手机照相的原理也是来自基础科学,阿里发起全球奥林匹克数学大赛,腾讯也设立了专门的基础科学奖金。012年,任正非与内部专家座谈《中国没有创新土壤,不开放就是死亡》他说,“用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已趋近饱和,要重视数学方法的突起。”
为什么?此时此刻,工业界把应用型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再往前走,要靠基础科学来解决问题。 基础科学开始反哺工业界;同时工业界拥有大量数据、噪音、场景,其实是给学术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验室,帮助他们去训练他们的学术能力。所以,中国产业正逐渐从冒险家时代走向工程师时代,进一步将走进科学家时代。
隐私会不会消失?就业问题如何解决?算法有没有价值观?教室里究竟应该发生什么?这一批AI时代的原住民将如何长大?
我们这一辈人不知是幸运还是挑战。今天在座的上千人,你们定义的产品、玩法、交互,会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活方式。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是从失序到有序的建设者,我们是后辈生活的设计人。科技伦理定义正在进行时,它正在发生。 很多的科技公司创始人,我一直认为他们第一是创业生存,第二是科学家,始终担心被科技浪潮甩在后面去,还有第三重身份——未来社会生活方式的设计者。
以上是我的25个判断。 献上我最喜欢的句子:不为求不得而流泪,为山河岁月流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从科技谈产业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25个预判谈中国科技产业趋势【甲子引力大会】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甲子引力」大会于北京召开
-
行业资讯
丰田新的继任者上台之后果然加快了电气化的转型,就连丰田旗下以高性能著称的GR品牌都将在2025年引入电气化...[详情] 在诸…
- 2021“科创中国”企业创新大家谈: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 甲子光年创始人张一甲谈科技产业25个趋势预判
- 今日最新行业资讯
- 中科信息: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高科技公司是其人工智能板块内的重点企业
- 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