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行业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百年回望”馆医药卫生成就盘点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百年回望”馆医药卫生成就盘点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于2021年10月21—27日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该成就展的主办单位包括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以科技部战略规划司为牵头单位,承办单位有科技部机关服务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全面展示我国“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现场共分12个展区,分别为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区域创新、改革(人才)、开放合作、科普等展区。走进9号馆“百年回望”展区,迎着“百年回望 中国党领导科技发展”的展区名与主题大背景展板,沿着步道上光影映射出的“1921年”迈步走去,会依次看到“井冈山时期,党的科技工作发端”“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科技事业创建”“延安时期,党的科技事业逐步发展”“1959年向科学进军”“1978年科学的春天”等步道灯影字标,这会让医务工作者观众思考各阶段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之一,笔者十分荣幸地参观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满怀激动的心情为之点赞!现特别选取“百年回望”展区展示的医药卫生科技发展成就,以图文盘点的形式介绍分享如下:

  为满足战争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党领导医药科技人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医学研究和药物创制,建立医院、创办卫校和医科大学、药科学校等,培养医药专业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疫病的流行和肆虐,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与探索,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在这一机制的有效运作下,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构建麻风防治网络,基本控制麻风传染,提高了麻风治愈率;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控制了鼠疫流行;天花在全国除少数边疆地区个别发生外,几近绝迹;其他传染病如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

  1957年10月,我国第一座新型的医药工业联合企业——华北制药厂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自1953年起,我国实施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构成我国工业化基础的156项重点工程。华北制药厂位列其中。

  1963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等医护人员为被完全切断右手的工人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术,轰动了全世界。陈中伟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1972年11月8日,屠呦呦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全球首次成功发现并提取抗疟单体——青蒿素,1973年合成出双氢青蒿素,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8年,中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研制成功对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

  1988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及其注射液通过卫生部鉴定,首次进入临床应用。中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第三个能生产和销售基因重组胰岛素的国家。

  2001年8月,号称“生命登月”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图。“中国卷”的绘制完成,标志着作为参与计划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为破译人类基因组“天书”作出了独特贡献。

  2003年,我国遭遇了一场过去从未出现过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抗击“非典”工作的重大胜利。这一过程中,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力量,使科学技术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支撑。

  2011年12月,我国生物制药原始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