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十大创新看青岛
6月27日,在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里,四个长方体形似放大版的电脑主机与另外四个“放大版的打印机”交相错落,杆状的机械臂穿梭其间,将载有组织切片的基因测序芯片依次放置到“打印机”上读取信息……这是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工作情景。
“这款仪器体积小,操作简单快速。以新冠病毒的测序为例,最快3.5小时完成测序,完成测序后可在10分钟内输出新冠病毒变异位点基因注释、变异支系鉴别、全长序列,精准助力疫情防控。”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薛瑜指着一台便携式基因测序仪说,这些由华大智造研发的基因测序仪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大智造在青岛战略布局、发展壮大,是青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岛将自身发展放到全省、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来审视与规划,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发展新愿景,提出强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引领”与“创新”的互动,成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点。
海洋是青岛的特色优势: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经济规模全国领先。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青岛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将自身置于现代海洋城市最前端,突出引领价值。
瞄准科技前沿,发挥优势特色,青岛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国之大者”。长249.9米、排水量近13万吨,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700吨,比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还要大……今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国信1号’已经形成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船载舱养、水体交换、减摇制荡、减震降噪、清污防腐、智能集控等六大关键技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谌志新说,“国信1号”实现了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由0到1的重大突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离不开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青岛瞄准源头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打造重大科研平台,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大平台产生大能量。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便是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杰作”。围绕工程化产业化,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青岛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专业的高速磁浮集成实验中心和试制中心,联合国内协作单位,成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系统解决了速度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核心系统国产化等难题,实现了系统集成、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等成套工程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提升城市引领与创新力,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青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幅提高创新效率。在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年初,该公司就开始寻求乘用车轮胎智能成型系统的工业设计合作团队,在一筹莫展之际,青岛市创新推出的市场化“揭榜挂帅”对接平台帮了大忙。
“前不久,我们在平台发榜,寻求解决方案。青岛致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的臧家平团队凭最优的技术方案设计成功揭榜。”发榜方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侯东云说,“从发榜到揭榜签约,只用了半个月,技术难题有了破解路径。”
把创新主导权交给企业,“揭榜挂帅”制度开启了青岛科技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平台发布榜单165个,榜单累计金额8.55亿元;已有76个人才团队揭榜竞争61个项目,揭榜金额2.38亿元;共有20个项目进入到实质性签约阶段,签约金额7115万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当下的青岛,“引领”与“创新”的互动犹如巨石入水,在各领域激起层层波澜。“沃土计划”“强链”计划等全方位的支持,汇聚起科技创新的澎湃势能。今年以来,青岛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由41%提升到61%,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99家。
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机全球领先;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的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青岛智能生产基地投产使用;引领世界家电趋势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开工……一段时间以来,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重大项目在青岛落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年以来,青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步履铿锵。
6月27日,在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展厅,记者看到一台按照1:7比例缩放的智能乘用胎一次法成型机PS2A,其同步反包等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这是行业内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半钢成型机之一,38秒就可以做一条轮胎,这个速度是行业最快的。”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云成介绍,目前PS2A机型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德国、荷兰的两家供应商,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软控是橡胶机械行业的引领者,是全球唯一能够为橡胶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成型机是轮胎生产所需机械中最复杂、最核心的装备。“我们依托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整合青岛科技大学、赛轮以及各方橡胶研究资源,实现了技术研发的突破。”刘云成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青岛,不少企业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创新平台、增强科创力量,在创新创造中站“C位”唱主角。
当前,青岛下好“先手棋”,在顶层设计上以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短板弱项,增强自主创新实力,持续开展重大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6月20日7时40分,我国又新增一条按照时速350公里运营的高铁。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制造的CR400AF—Z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瑞龙智行”担当的G66次列车,从武汉站点首发驶出,以350公里的时速驶向北京西站,京广高铁京武段(北京至武汉段)成功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智能版’复兴号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将为旅客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首席设计师王浩说,中车四方将继续以创新为最强劲动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动力机车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跑出更多中国高铁“第一”。
据了解,今后五年,青岛将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能力;实施全链条、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关,集中突破智能芯片、工业传感器、网络控制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建设一批国际国内联合实验室,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一个工业起家的城市,近年来青岛在最前沿领域抢占新赛道,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青岛创造”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7月2日,胶州湾北岸旌旗招展,重卡轰鸣。备受关注的重量级项目——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在上合示范区开工。这是海尔创立以来在中国投资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生态体系最健全的项目,总投资达130亿元,占地约4100亩,未来将在胶州构建起千亿级的产业生态,构筑全球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卡奥斯生态园将引领世界家电产业走向高端、成为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源地;将强化园区内生增长机制、从创业企业中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将吸引全球一流高端要素和专业集群,并创造新时代前沿的管理模式、制度和文化。”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必须为之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青岛市委,胶州市委,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新竹表示,胶州把服务保障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从立项到开工只用了4个月时间,自3月29日征迁启动以来,仅用12天完成71个地块、128家企业评估100%,38天完成签约100%,为项目顺利开工夯实了基础。”项目征迁指挥部推进组组长李廷江说。
这一项目的落地进程是青岛营商环境更加开放高效的见证,也是青岛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的一个缩影。
6月27日,在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记者看到,MGICLab-LT系列存储设备可自动完成样本核对、转运、定位、缓存、分拣全流程,一键智能操控出入库,避免了传统存储模式带来的繁琐流程和人工失误操作的风险。
华大智造是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其带动下,青岛自贸片区集聚清原农冠、锐翌生物、百迈客等基因科技项目,加速打造基因谷,预计今年基因科技产业产值将突破40亿元。
“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贸区优越的营商环境。360度服务企业线上平台、‘自贸全链帮’帮办等,极大提升了便利化和体验感,自贸区还为我们提供金融、法律、科创等全周期服务。”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薛瑜说。
根据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反馈数据,截至5月底,青岛市入列省重点项目的122个实施类项目中,开工在建项目110个,开工率达90.16%;年度累计完成投资391.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65.27%,超计划23个百分点。
近年来,青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市委组织部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整合完善,形成《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涵盖了从顶尖人才到技能人才、从引进到服务的各个环节。
青岛人才最大特色是海洋人才、海外人才、产业人才,实施这3项人才计划,助力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去年11月,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教授、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两位新当选院士都是青岛自主培养的海洋领域科学家。王军成是中国海洋监测浮标研究的先行者;陈松林是我国水产生物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今年4月召开的青岛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青岛市对王军成、陈松林进行嘉奖,授予了“青岛市顶尖人才”称号,每人奖励500万元。顶尖人才是担当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领军人物,是提升城市创新力的关键支撑。自2017年青岛市顶尖人才认定奖励政策实施以来,青岛共认定奖励顶尖人才20人,其中自主培养6名,全职引进2名,柔性引进11名,创业引进1名。
政策精准性提高了引才精准性。青岛市委组织部针对“蓝色药库”人才团队建设中遇到的海外引才成本高、薪酬负担重等高校体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量身定制专项政策,对团队拟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劳动报酬的30%给予补助。
今年5月,该团队成功引进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张家祥,其研发的热熔挤出技术,将有效解决海洋多糖类药物只能用针剂注射、不能口服的世界性难题。同时,其掌握的先进3D打印制剂成型技术,将能高效、精准地调控药物递送,有助于实现未来海洋药物精准医疗的需求。
截至目前,青岛人才总量突破251万,比2016年底增长82万人;在青院士达到85人、国家级人才达到1085人、省级人才达到1473人,青年人才持续集聚,2021年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2%,实现“四连涨”。
今年,青岛提出引进人才25万人以上、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招才引智工作站总量达到20家以上等一系列人才目标任务。
仲夏的青岛,处处生机。跟随采访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记,记者深深感受到,创新已经成为青岛发展的基因,并不断涌出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意味着竞争优势。此前进口一升基因测序酶制剂就需要50万元,华大智造依靠研发创新,酶完全自主可控,实现了核心材料的“自由”。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昂扬向上的气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成创新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海洋浮标,40年来带领团队走遍沿海,建功海洋,矢志报国,无畏、无怨、无悔。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体量再大,没有创新的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在今年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青岛102个项目(入选)获奖,总数为近年之最,在全省占比三分之一,彰显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创新不是说说而已,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创新作为。只要符合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福祉的思路,就要大胆试、大胆干。只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就要解放思想,迈开步子。
创新还需“耐得住寂寞”“舍得去投入”“冒得起风险”。软控让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靠的是研发人员在一线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爬滚打,靠的是对行业的不断深耕,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对创新的不停探索。
行走岛城,感受创新的魅力。这座开放、现代的城市正以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探索面向未来、引领创新的城市发展新范式,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 标签:关于创新的新闻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北京经开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市平均水平22倍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 (陈建 付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基地…
-
最新_国际_新闻中心_中国网_全球热点零时差
英国政府当地时间4月26日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22辆救护车和40多辆消防车
- 日喀则:8月18日0时-14时新增60例加快推进新的方舱医院建设
- “三星堆考古发掘”获评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 深新早点丨中国最佳CEO来自深圳
- 科技大事件 丨 苹果下架大量应用;国内推出苹果同城闪送服务
- 拥有强大的视频及模板编辑功能的Hi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