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怀科技报国初心铸“国之重器”

怀科技报国初心铸“国之重器”

  “全球第四台、国内首个”“填补空白”“国际先进水平”“自主攻关”“提前完成”……过去几年来,关于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国家大科学装置的报道中,类似的关键词成了“高频词”。

  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运行团队,目前在编职工中党员200余名,占比超60%。团队扎根东莞10余载为国“铸剑”,有力推动了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发展,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起一座核心支撑平台。

  “建设大科学工程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更需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情怀。”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东莞研究部主任、广东省优秀党员陈延伟说,党建引领,成为这一大科学装置跑出“中国速度”的关键原因。

  党委委员讲党课、党总支讲党课、优秀党员及党务工作者表彰、与属地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今年“七一”前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党总支依托建设在散裂中子源的中科院“报国初心·高能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号召广大党员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然而,装置不仅造价高,且技术复杂,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复杂整体。

  建设过程中,面对遇到的各种难题挑战,散裂中子源团队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成立党员突击队等多种方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项目如期推进。

  担任工程总指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今年已经76岁,10多年来一直坚持奋战在项目建设、运行攻坚的第一线。经历过多次心脏手术的他,在高温酷暑下尽管身体不适,仍然坚持到项目竣工才住院治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奋斗。”陈和生说。

  现任东莞研究部加速器技术部副主任的刘华昌,日前刚刚获评“高能所优秀党员”。刘华昌自2006年起就参与到散裂中子源项目的建设中,先后完成了加速器多个关键部件的设计,其设计方案为国内同类加速器装置所借鉴和采用。

  散裂中子源建设过程中,曾因土建工程困难导致工期延误。为确保工程建设“后墙不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任务,刘华昌带领团队成员一周7天、一天24小时2班轮轴转,仅用时2个月就完成了原计划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漂移管准直安装工作,为工程建设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是散裂中子源党员团队的一个缩影。在十余年的异地建设过程中,高能所党委指导东莞研究部党总支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对大科学工程的引领、推动作用。

  2019年7月18日,中科院高能所“报国初心·高能情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在散裂中子源园区揭牌,是目前中科院唯一一个设立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从2006年起,散裂中子源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预制研究工作,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各项设备的批量生产在全国近百家合作单位完成,许多设备的研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散裂中子源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支撑平台。围绕“四个面向”,“国之重器”的创新效益不断显现。

  截至目前,散裂中子源已完成用户实验课题约700项(其中12%来自高科技企业),注册用户超过3400人,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重大创新研究,开展了包括深海潜水器等工程部件残余应力和服役性能检测等,为国家急需的许多高性能结构材料攻关提供了关键技术平台。

  在党建引领下,装置建设运行不断取得新进展。6月初,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试验平台”进行验收,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成为散裂中子源建成的第五台谱仪,为“国之重器”又添重要一翼。

  多年稳扎稳打、深耕基础科研领域,除了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持续产出,也让中国散裂中子源团队频频收获重量级荣誉表彰,包括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多个国家级及省市重要奖项。

  “我们不但要完善散裂中子源,充分发挥现有功能,并且将积极推进后续谱仪建设,同时也积极向国家申请建设更多类似的大科学装置,来满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需求。”陈延伟说,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国家“十四五”项目)预计今年底正式动工,项目建成后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左右,并且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将成倍提升,设备实验精度和速度等关键性能将显著提高,满足国内外更多用户需求。(南方日报记者 陈启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