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一场咪咕汇暗藏娱乐圈“科技之光”

一场咪咕汇暗藏娱乐圈“科技之光”

  11月2020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公布截至10月底的5G用户数,1.3亿户。在主流电商平台,最便宜的5G手机已低至千元档。但“5G什么样?5G来了吗?”仍然没有在公众心中形成定论。直到12月5日,当歌迷与粉丝们领略了神武4 · 动感地带第十四届音乐盛典咪咕汇时,她们心中有了答案。

  本届咪咕汇的主题为“云上盛典 吾即C位”,“吾即”既是5G的谐音,又在表达为荧幕观众创造视听权益的信心。事实上,无论是现场明星咖位,还是舞美设计理念,咪咕汇均属业界前列。就连会场外也被蔡徐坤的“IKUN”、邓紫棋的“渔民”、毛不易的“暴发户”们围到水泄不通。而问题在于,咪咕要如何把粉丝等待期间翘首以盼的心跳加速感、与爱豆近距离邂逅的窒息感、现场舞台音效与歌手全情投入混合而成的震撼感完美呈现给“云端”观众?

  这当然不是单纯依靠直播、弹幕等常规互动功能就能实现的目标。但咪咕汇以5G、8K超高清、VR为代表的科技力作为放大器,通过双线同频、互动升级和开放主控权完成了任务。

  双线G+超高清技术解决了云端观众的沉浸感缺失和思路掉线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同是蔡徐坤的粉丝,现场那位朋友圈的近景小视频都出来了,自己这边歌手还没登台,换了谁都会有一种“看录像”的挫败感。要是再碰上直播画面卡顿、模糊,几乎就有“砸手机”的冲动。

  咪咕汇之所以能规避这些雷区,在于有效解决了线上线下在时间、空间和视觉上的差异。作为全球首场5G+4K/8K+云演艺盛典直播,咪咕汇直播清晰度达到蓝光画质的16倍、4K画质的4倍。通过5G切片将8台8K摄像机、24台4K摄像机、32台自由视角摄像机、7台8K VR摄像机全方位捕捉现场,在5G的助力下确保直播信号与所有云端观众连接,带来稳定、低延迟、超高清的同频直播。观众随手一个截屏,就是媲美现场照级别的珍藏图片。再加上全息投影、AR/MR舞美元素的融入,让线上观众在某些环节上能有超越现场的视听体验。

  互动升级则是以云技术把松散的线上粉丝汇聚到一起,让原本只属于现场席位的氛围和玩法全面接入线上。不可否认,无论多逼真的画面充其量只能为观众提供“影院”式的单向输出。为了彻底点燃线上粉丝的热情,让她们从“看与听”升级为“玩与互动”,咪咕利用5G云观众、5G云包厢和5G云打call功能打出一套组合拳。

  借助这些功能模块,线上粉丝可以迅速建立联系形成合力,彼此分享喜悦的同时像现场观众一样为爱豆打榜争夺C位,获得与爱豆连麦的机会。现场的巨型环形屏就是充分考虑到云观众体验的产物,既可以将部分观众影像投射到现场,又能让艺人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屏幕与粉丝完成互动。期间,还有AI虚拟主持人“犀酱”负责预热和串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I捏脸功能制作有自己虚拟形象参与的咪咕汇AR短视频留下宝贵的互动记忆,从过去的“自嗨”变成“一起嗨”。

  开放主控权是咪咕最为出彩的尝试。以往线上观众的视角往往单一且没有选择权,无法像线下一样灵活自主的在会场发起探索。本届咪咕汇情况发生了改变:每个线上观众都能拥有导演级别的最高视听和操作权限,通过咪咕音乐App提供的9大视角自由切换场景和观看角度。比如通过手指随意调整的自由视角,一睹全貌的上帝视角,能够让粉丝尖叫的明星专宠视角,还有像盛典摇滚区、汇客厅互动、盛典爱豆同台这样的裸眼AR视角。

  多样性的视角选择,辅以同屏多看、时间等控制时间节奏的创新工具,让所有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定制出独一无二的观看体验。尤其是能够同时操控手机、ipad、智能电视的用户,几个小操作就能实现“大屏看舞台,中屏跟爱豆,小屏看访谈”的花式玩法,掌控现场做“自己的导演”。

  对于明星和歌手来说,都渴望拥有更大的舞台全方位的展示自己。同样,粉丝也需要一种媒介消除物理距离和诸多限制因素,找到生活、工作与追星的全新平衡。而一场线上线下集体引爆的咪咕汇成为粉丝经济新的“样本工程”:用黑科技为粉丝们打造了一位保驾护航的“白骑士”,也让人们看到5G等科技元素为娱乐生活带来的光彩。

  艾媒咨询的《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突破8000万。在消费升级预期下,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拥抱线下演艺市场。然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线下演艺事业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限制上座率不超过30%,相当于演一场赔一场,30%的票房也许连场租都不够,我们怎么办?”今年5月,开心麻花总经理刘洪涛在朋友圈的无奈发言很有代表性。虽然目前各大城市的上座率限制在逐渐放开,但是行业如果长期以“防守”的心态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增速。

  好在咪咕汇让外界看到,科技力是有效扩大线下演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的杠杆:无缘现场的粉丝,只需一个闹钟加上咪咕音乐App的组合就能随时获取“C位”。在高清画质、9大视角和官方自制传播物料的加持下,粉丝会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在自有社交媒体账号发酵扩大活动影响力。实时互动和传播又有助于活动拉新,吸引到更多“一时兴起”的观众。

  从前期宣发锁定忠实观众,到活动中的自传播获客,乃至结束后相关物料带来的长尾流量,都将强化线下演艺活动的生命周期。包括现场舞美,也竭尽所能的融入了科技元素提升美感。比如活动中吸睛的全息幕布,配合国外视觉团队制作的全息影像,让潘玮柏的歌唱环节充满科幻的质感。

  事实证明,只要合理运用科技工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环境限制。如果将其视为一种标配的运营思路,必然会为行业在自造血和抗风险方面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只要每场演艺活动都能取得恰如其分的收益,那么行业发展趋势自然会势如破竹。这就需要相关团队进行商业化创新,让过去门票收入“一条腿走路”的模式得以改善。

  当然,商业化的本质是探索和挖掘新的价值实现方式,归根结底还是要让用户有超预期的体验,并愿意为之付费。比如咪咕汇用电子票销售的方式,把“科技+场景”的组合充分产品化,覆盖了从2元、18元、88元到1888元的价格区间。既发挥了各种黑科技的硬核功能,又让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再比如咪咕通过现场稀缺内容的整合,生成了海量视频彩铃。丰富自有付费业务生态的同时,相当于变相为粉丝提供了专属福利。

  要想让线下演艺充分得到黑科技武装,很多时候需要借助“联盟”的力量。尤其是在这个5G、超高清、VR/AR、云技术百花齐放的时代,唯有主动对外抛出橄榄枝共同做大市场蛋糕,才能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在咪咕汇的科技秀场,除了中国移动集团技术部、中国移动研究院等集团技术力量的支撑外,还有华为、中联超清、康佳、雷曼光电、GVR银河威尔、叠境数字等科技公司的各司其职,这才为全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云上音乐盛宴。

  由此可见,咪咕对科技与娱乐互融共生的深刻理解,正在持续转化为其市场竞争力。不过,与其说咪咕汇是在秀出“科技肌肉”,不如说是给那些陷入困境的线下演艺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咪咕公式”。这将是线下演艺行业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久前,马化腾在内部信里提到了“全真互联网”概念,并将其视为一次大洗牌,以及连接虚拟、现实的大门。与此同时,咪咕也借咪咕汇之手,协同产业链合作伙伴,以5G为“风眼”,让新技术与新趋势螺旋式交融,共创数字文娱新基建。

  一个需要了解的背景是,当下新技术虽然给娱乐产业带来了很多闪光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现实问题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向“全真互联网”的跃进。

  以8K市场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曾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4K/8K超高清产业发展的黄金期,预计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4K/8K超高清市场。放眼当下,虽然行业参与者解决了8K在硬件层面的技术问题,却缺少与之匹配的内容生态和整体解决方案。上游内容制作成本过高、网络传输速率限制、用户端体感缺失...都让8K超高清产业不得不放慢脚步。

  背靠中国移动的咪咕公司正在致力于改善行业现状:时至今日,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并定下“2025年成为5G综合实力全球第一运营商”的远大目标。依托于中国移动的强大5G生态,咪咕有了绝佳的施展空间。

  不久前,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CUVA)发布了国内首个《5G+8K超高清国产化》。某种意义上,本届咪咕汇就是该标准面向市场的首次“阅兵”,是5G+8K超高清产业链国产化标准迈出的重要一步。一方面为5G+8K超高清产业链、AR/VR等前沿科技提供发展土壤和场景融合空间;另一方面运用自身在C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娱产业在内容、科技方面实现双重升级。

  显然咪咕汇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既帮助一批行业独角兽企业得到了对外展示科技成果的窗口,又让年轻用户领略到新技术带来的“未来之景”。相信那些科技元素和解决方案,会随着咪咕汇的影响力持续产生余震,从吃瓜群众的惊叹声转化为新的合作邀约和订单。

  要知道,咪咕在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体育等文化领域深耕已久,丰富的文娱板块布局可以让咪咕跨圈层、跨人群分布的发起“科技+文化”探索,复制甚至超越咪咕汇产生的化学反应。可以预见,随着探索深入,相关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能因此受益。用户的娱乐体验也将得到质的提升,为8K等新技术向应用层的延展提供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