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惠州非凡十年】市科学技术协会:强化协同服务融合 构建“大科普”格局

【惠州非凡十年】市科学技术协会:强化协同服务融合 构建“大科普”格局

  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社区等场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群众展示科学魅力;惠州科技馆内一个又一个科学主题展览,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科普体验之旅;工厂车间内,科技人才全力排解技术难题,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在惠州这片广袤土地上,科普之花正尽情绽放。

  党的以来,惠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把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协同推进,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能,加快深度融深融湾,有效促进科协工作与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底,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1.1%,超过全国10.56%的平均水平,较2015年的7.8%提升了3.3个百分点,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坚持党建引领是保障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和基础。党的以来,市科协系统紧紧围绕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先后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工作者的引领、吸纳作用进一步强化。

  市科协系统一直注重在“协同”上下功夫、见成效,除积极推动市科协系统与上级科协、县区科协、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联合作战”外,科协系统内部也形成了“抱团发展”态势,协力推进学术交流高端化、科学普及大众化、创新服务精准化、人才举荐有效化、决策咨询科学化。

  9月17日,惠州荣灿宝龙广场热闹非凡,市科协联合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市总工会、惠城区科协等部门,共同举办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惠州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惠城区主场),各县(区)根据主题同步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

  市科协系统通过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每年联合市直30多个部门和社会团体举办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系列科普报告会(惠州行)等大型品牌主题科普和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常态。市科协多年被中国科协和省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以科普规划为统领,加强内部协同,是持续提升科普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科协工作的又一突出亮点。市科协注重通过与市级学会、县级科协、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各级科协力量协同联动,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通过整合市科协系统内外学术资源,市科协先后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学术交流活动450多场次;每年联合市直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协举办省学术活动周活动,参与学术交流项目150多项,在全市营造了尊重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市科协多次被省科协评为学术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

  同时,充分发挥市科协系统所属学会组织人才智力优势,组织学会科技人才与企业对接,开展会企合作。近5年来,共投入100多万元支持30多个学会开展活动,直接受益人员约8万人,受益企业达100多家。“市科协组织科技人才到企业‘传经送宝’,为我们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惠州奥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文说。

  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支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普活动。市科协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沟通配合,推动专题科普协作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

  目前,惠城区已逐步建立起由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队伍,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开展科普志愿宣讲。截至目前,惠城区科技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有3542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场(次)。

  “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惠州市科协主要负责人认为,赋能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大科普”格局。科普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持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才能有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自动化产品线上,一款产品坐标精度始终达不到要求,怎么办?受领任务后,惠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中心陈博士在车间待上1个多月,反复演算求证,成功找到症结所在。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市科协系统注重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服务”方面打品牌、增效益,“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日益显现。

  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引领,提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科协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市科协系统每年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对“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把组织创新活动与开展表彰表扬、培养科技工作者与举荐科技工作者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惠州“拔尖人才”“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及人才托举工作,以及“全国和省科协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科技工作者各类奖项的举荐推选。

  近5年来,市科协系统先后走访慰问了200多名科技工作者代表,成功推荐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5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7人、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10人、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荐贤表彰科技工作者250人。“科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成长、成才的‘舞台’,找到科协就找到了‘家’。”不少科技工作者如是说。

  近日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市科协及所属团体积极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载体和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全市科普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已形成,市科协系统以惠州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教育基地为主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逐步形成了“科普大篷车‘六进’活动”“科技馆‘双进’活动”“科普游自由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科普报告会(惠州行)”等一系列科普品牌。

  特别是市科普主要阵地——惠州科技馆,近年来一直紧跟社会热点、聚焦科技前沿,踏实做好科普工作。在持续开展品牌科普活动——“双进”活动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学科学,讲科普,创未来”系列科普活动和“急救科学屋”应急科普培训活动等公益科普项目,受众群体面广,参与人数过万,社会反响热烈,成为展示科技魅力,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辆科普大篷车就是一座流动科技馆,让社会公众科普获得感持续增强。4月15日,市科协科普大篷车开进惠州综合高级中学,开展2022年“食品安全进校园”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以展示、体验、互动等形式,为学生们送去丰盛的“科普大餐”,不仅激发了大家探究科学的热情,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质。

  同时,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科普工作,充分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建设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科普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5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16家,有注册科普志愿者12331名,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5月,市科协、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以“双区驱动·深度融湾”为主题的第一届湾区科技产业创新(惠州)金山湖峰会,积极搭建深莞惠科协合作平台,拓展三地科技社团、企业实体及港澳组织合作交流,与天安数码园区科协共同举办“院士大讲堂”活动。

  这是我市科协系统坚持以平台建设为载体,聚才引智,服务我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市科协系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加快深度融深融湾行动,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有效促进科协工作与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科协机关改革基本完成,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惠州市科协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创新,坚持强化自身建设,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科协组织“三性”更加突出,“三型”特色更加鲜明。其中,及时总结推广了惠城区、惠阳区和博罗县实施基层科协组织“3+1”试点工作经验,惠州市的做法经验获得省科协高度肯定。过去5年,新成立建设高校科协3家、企业科协8家。

  市科协系统坚持改革创新,不仅增强了市科协机关的活力,也为全市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增添了动力。市科协系统先后组织实施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发挥科普示范单位及个人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批项目和个人实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受到表彰,并获奖补资金290万元。

  以创新和科普为抓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协系统纵向实现资源聚集和输出的关键。今年3月,惠城区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惠城区科协迅速号召科协委员、科普志愿者、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投身防疫一线,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同时,市科协系统还连续多年全力投身创文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打造各种品牌活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分。此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各类科技专家深入乡村普及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帮助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致富特色产业。

  接下来,市科协系统将注重聚合、带动、创新,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科创服务平台,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参与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对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开展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中,市科协将继续统筹协调科协力量,推动政产学研等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构建具有科协组织特色的人才链和创新链;围绕重点和支柱产业的技术需求,持续推动国家级、省级学会在开发区、高新区、领军企业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院士工作站、科技专家工作站、厂会协作等服务平台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技手抄报内容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