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一带一路”的科技支点

“一带一路”的科技支点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但无论是以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以广东徐闻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多年来都只是单调的学术名词,大多都只停留在历史文献中,记录着繁华的过往,寄托着人们无尽的想象。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当“一带一路”从历史的尘封中被激活时,所面临的时代与地缘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带一路”的重塑,不仅是为了重现往日的辉煌,更是为了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打造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时期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统领全局的国际合作大战略,其内涵包罗万象,仅仅停留在“经济之路”“文化之路”上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科学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科技交流已经成为国家间合作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改善民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

  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科技实力与日俱增,在许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航天、遥感、生物农业、高铁等领域的技术已成为中国拿得出、叫得响的“科技名片”。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不同,科技发展水平差距大,许多国家亟需通过科技交流提高本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互利共赢。

  可见,科技创新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使“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更有效、更扎实、更科学的实施。“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文化互通之路,更是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作为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家队”和“火车头”,中国科学院理所当然成为了新时期科技外交的主力军。

  “一带一路”战略将给现在与未来的中国外交带来怎样的改变?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中国科学院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大战略?这些问题,读者都可以在本期封面文章中找到答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技类新闻报道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