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40年,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40年。改革开放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又通过植根于实践的土壤、汲取鲜活的实践经验实现了自身的创新发展。习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样,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交互作用、交相辉映,在中国大地上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展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的最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内在品质;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三是创新主体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其内在联系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条重要规律。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实践的创新必然导致理论的创新,这是理论发展的规律。一般而言,实践的本质特点是它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常青的生活之树,它具有一切理论都不具备的现实权威性,一切理论最终都要接受它的检验,实践的发展促进或带动理论的发展。实践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乃至飞跃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创新的实践锻就了创新的思维,改革开放实践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精神准备;改革开放实践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现实课题,创造了许多富有探索性的经验,明确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迫切要求,从而成为推动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
改革开放实践得益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而改革开放的浪潮又为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扫清了现实障碍和思想藩篱。经济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等社会实践不仅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客观需要,而且直接为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对外开放扩大了人们的世界交往范围,拓展了人们的全球视野,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狭隘的视界,有助于人们站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上理解人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比较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体制的优劣长短。没有改革开放的鲜活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今天包含了丰富而深刻创新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理论创新成果反过来又指导改革开放实践,其主要路径体现在三点:一是作为指导思想提供宏观工作上的指导;二通过指导或影响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产生具体社会科学创新性成果来影响决策,进而影响实践;三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具体实践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实践在开创了中国模式的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从总体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集中体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总特征是: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创新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因为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且还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它始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它的这些内在特性要求理论自身要反映历史潮流、顺应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魅力,这源于它与实践的内在关联,源于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源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源于它反映和顺应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和愿望,源于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及其途径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向度,源于它充分吸收并融合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源于它占据了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在于实践,关键在于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社会主体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在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提供智慧和创造经验的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广大理论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实践的规律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直接或间接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三是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代表的当代中国党人,总结和概括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充分吸收了哲学社会科学者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体来看,创新主体的科学态度、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
科学态度体现在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其核心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实践的、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和建设、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一贯大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并以此为指导推动理论创新。
实践精神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中,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尊重实践、敢于实践、善于实践,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用实践说话,通过实践纠正错误的观念、清除教条主义,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和检验真理。
创新思维体现在我们党始终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为基础来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时代问题为中心,紧扣时代课题,破解当代难题。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理论的创新也同样始于问题。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时代课题,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些时代课题都作了系统而科学的回答,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要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识和分析实践和认识中的问题,根据中国与世界现实发展,充分吸收国内外科学理论新成果,敢于根据时代的变化而突破旧学说,提出新的理论。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新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进行的理论创新。
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结合”中实现创新。首先,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力显中国特色,创立了带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话语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注重把国情与世情结合起来,不局限于一国一域,在立足国情、本土的同时,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意义和世界意义;再次,注重把科学认识与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特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停留在单纯的道德判断、道义批判和理想诉求上,而是力图通过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人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来阐释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党的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它全面总结了我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回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新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飞跃。
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问题导向、创新取向、人民立场、民族特色,即坚持了以时代为坐标的问题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民族为特色的话语体系。
它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答时代课题,即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标志;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
它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例如,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党领导,党是最高领导力量;明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等等。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继续。我们相信,新时代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必将继续有力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中央宣传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标签:《理论与创新》期刊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40年,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40年…
-
“学术期刊创新与理论自信”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
5月31日,由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学术期刊创新与理论自信”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
- SGS获评第二届大检验时代理论与创新优秀科技论文
- 中小学生亮出129余件小发明
- 小发明家玩科技个性创意亮瞎你
- 学生科技创新百余小发明亮相
- 1月31日公考时政常识2022年_公考时政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