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一个当代医疗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张江科技评论》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联合创办的一本科技评论类杂志。该刊报道评价国内外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商业价值,介绍上海在建设全球领先科创中心进程中的制度成果、技术成果、创业成果,推动产学研密切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有时候我特别恍惚,尤其是跟医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仍然觉得我现在还是名医生,不是什么老板、企业家,还能随时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但恍惚过后,我又清楚地知道,过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愿架上药生尘,只求世间无疾病”,话虽朴素,却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是促进医学进步的动因,更是每一名医生的天职和使命,自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一直延续至今,生生不息。
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和科研人员,赵博对此深有感触。他先后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曾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普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和研究生导师,从事腹部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长达15年之久。
做医生期间,赵博每年都要完成几百个患者的手术。每当一个手术完成,看到患者康复,他尽管身体非常疲惫,却仍然为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由衷高兴。缓解了患者的身体创伤固然重要,但看到患者为高昂的手术费而陷入困顿,他更是唏嘘不已。他深知手术所用的生物材料与器械中超过90%都是从国外高价进口的,这直接拉高了患者的手术成本。既作为学科领域的专家和项目负责人,也肩负医生的使命,促使他一直在思索如何降低成本,在减轻患者身体疼痛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减轻日渐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
在临床工作中,赵博体会到再生修复是外科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疗器械国产化、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意义。于是,从2007年开始,他自筹经费启动了细胞外基质源生物材料的自主研发。
非交联型细胞外基质源生物材料以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材料为代表,采用动物小肠黏膜下层组织为原料,去除免疫原性等风险,保留天然细胞外基质结构和活性成分,植入体内后能够诱导内源性组织再生,该材料可完全降解,并具有耐感染、防粘连等优势,几乎适用于所有软组织的再生修复,是具有平台属性的再生医学材料,其应用覆盖外科全线。
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手术刀只能是一例例个性治疗,可是医疗生物材料的研发与转化是普惠大众的千秋伟业,更是助推中国生物医疗科技走向世界、替代进口的不二选择。”
两利相衡取其重,在“还有比做外科医生更重要的事情”这一信念的驱使下,2012年赵博致力于再生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带领团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型生物医用材料核心技术和产品体系,主导开发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和微创外科器械产品。
随后的8年间,作为第一发明人,赵博在这一领域申请并获得百余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19项国外专利,核心技术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已获得专利授权,专利的海外布局也为产品走出国门打下基础。
核心软硬件必须国产化,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正是基于这一点,赵博才会在博辉瑞进公司成立之初就不遗余力地重视研发团队建设,引入了外科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新药研发等学科的青年骨干,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注册、体系质量、知识产权等完善的部门布局,可以自主实施新产品实验室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体系认证、中试转产等全面的创新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开发工作。现在研发人员占企业人员的半数以上,硕士以上学历的员工也占据相当数量,不乏研发人员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我们还鼓励研发人员出国进修。”赵博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研发人员出国进修这不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经常做的事情吗,带着疑问记者了解到公司确实积极培养年轻骨干,培养其独立立题、设计和实施课题的能力,鼓励研发人员出国进修,引进海外人才。公司还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临床医院等的产学研合作。赵博本身就兼任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导师,企业作为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了几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基于细胞外基质源生物材料核心技术,博辉瑞进主导完成了科技部“十二五”新材料领域重点专项,材料的核心性能超过进口同类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还成功研发出20余项植入性外科修复产品及系列微创外科器械产品,其中5项产品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产品为国内首创,4项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优先审批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上述产品同时申报了欧盟认证(CE)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注册。如今,在外科修复领域,产品应用领域涉及腹壁修复、硬脑膜缺损修复、吻缝合口加固、鼓膜重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角膜修复、战伤急救、子宫内膜修复、软骨修复、肌腱损伤修复、膈疝修复、食道裂孔疝修复、烧伤愈合、糖尿病足治疗、难治性伤口愈合、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泌尿系统修补、感染性窦道修复等领域。目前,博辉瑞进成为再生医学和外科器械平台型企业,为腹壁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颌面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多个重要的外科领域的外科修复提供全线产品和全面解决方案。
曾有投资人明确表示:“最为看好博辉瑞进的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具有平台属性。企业创始人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博士,一直专注于外科临床工作和再生医学领域研究,其带领的技术团队汇集外科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青年博士,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其产品线广泛覆盖临床外科的各个细分专业,体现出对标国际巨头产品的技术实力。二是企业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核心团队成员曾主导吻合器、腹腔镜等外科器械的国产化,在业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创新促发展,奋斗赢荣誉。赵博带领企业承担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谷一号”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列入中关村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赵博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部新材料领域863计划专项、北京市科委创新品种临床前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解决了再生医学前沿关键技术难题。博辉瑞进被认证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全国工商联医疗器械商会副会长单位。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赵博本人也荣获“2017年度中关村高聚工程创业领军人才”称号、“2017年度第三批新创工程?亦麒麟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在赵博的带领下,博辉瑞进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常驻单位,是中关村40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代表企业,受到各界领导高度重视。
“再生医学”这一名词的提出也就是20余年。这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交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次飞跃。再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上述各学科向应用领域的发展以及交叉合作。但是,该行业壁垒高,介入层次高,容易形成护城河。
以细胞外基质源生物材料为例,这种材料就像鸟巢一样,又像一片肥沃的土壤,同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信号。当它们被植入后,可以诱导自身细胞的复制,最终依靠自身力量完美修复组织缺陷。
但是,放眼全球,在博辉瑞进成立之前,全球范围内仅美国一家公司具备细胞外基质源生物材料全线产品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腹壁修复、烧伤、肛瘘、难治性伤口、整形手术、盆底修复、肌腱修复、泌尿生殖道修复等领域,并且在欧美软组织修复市场已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其部分产品已进入我国市场,但价格昂贵。
解决再生型生物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对提升我国本领域技术水平、实现高端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意义重大。同时,该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上下游产业协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就明确提出:重点部署前沿先进生物医用材料,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智能调控为方向,重点布局可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等重大战略性产品。
赵博无惧国外竞争对手,建立了成熟的细胞外基质源材料工艺技术平台、动物源风险控制技术平台,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源、工艺、材料、设备和覆盖外科全线的系列产品。赵博通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公司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技术体系和材料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可以实现进口替代。”赵博不经意的一句话,简短却不简单。推出质优价廉的完全国产化的组织修复植入性医疗器械系列产品,不仅对提高我国本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意义重大,而且能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实现高端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此外,这对引导临床治疗技术革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赵博透露,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外科修复领域,凭借多项Ⅲ类植入器械产品和专业化推广能力,为手术切除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再生提供系列解决方案,成为外科植入器械的平台型企业。“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医学奇迹将在今后成为现实。”
目标锁定担当使命,科技创新任重道远,振兴中华当仁不让!这就是赵博,一个当代医疗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 标签:当代科技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香港科技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在世界排名第几位)
在最新公布2015年QS、泰晤士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500强中,北京大学最受国际排名认可,分列第42位、41位…
-
青岛一人拟获铁道科技领域最高奖
早报8月18日讯 日前,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获奖名单公示
- 海内外专家热议深化全球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 商务部回应美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世界5G大会: 创新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日报:5G催生媒体变革赋能产业发展
- 消费电子展香港资讯科技展览会ICT EX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