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资讯

听我讲了假靳东事件,我妈哭了

            听我讲了假靳东事件,我妈哭了

如题。

最近,“假靳东”事件特别火,昨天我就跟我妈提了一嘴。

没想到聊着聊着,我妈突然哭了。

其实这事儿不赖我。

还得从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靳东”事件讲起。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江西一位60多岁的妇女黄月跟“靳东”搞网恋,闹得全国人尽皆知。

她说,“靳东”要给她五十万,还要买房子。

她还说,他们会结婚。

但是“假靳东”对着屏幕姐姐长姐姐短的喊着,就把黄月的心给偷走了。

阿姨对爱情的描述非常灵魂

黄月为“靳东”剪了头发,不敢出门,就怕别人嫉妒她,出去给“靳东”招黑。

她甚至还离家出走,一个人跑去了长春。无论人家怎么劝,怎么一趟趟跑派出所,就是不回来。

因为“靳东”说好在那里等她。

随着电视台和心理学家的介入,黄月的家庭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黄月对“靳东”狂热迷恋的背后,是对丈夫的怨恨,以及对这个家的失望。

黄月的儿子们回忆,母亲是一位非常进取且要强的女人,一生为家庭操劳。她年轻时接触过知青,渴望外面的世界,所以对子女要求严格,对他们寄予厚望。但后辈们并未能如她的愿。

后来,她又想努力为孙辈创造好的环境,不惜借钱买房,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可是,她的丈夫对这些都无甚兴趣。

反而在三年前,这个丈夫提出要“三代归宗”,即将随母姓的小孙子改为父姓。

这彻底激怒了黄月。

从镜头里那句“我恨他”,观众已然听见她心底的咆哮——

老娘为这个家操心大半辈子,老了老了你居然跟我在这算计?

于是我跟我妈就聊起了这个丈夫令人寒心的所作所为。

说着说着,我妈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问我:

为一个人付出这么多年,值得吗?

原来,我爸最近也做了件让她寒心的事儿。

说起来,也不过是件家常琐事。

我妈是家庭主妇,包揽了家里一切大小事宜,下至通厕所,中至买菜做饭,上至掏马蜂窝。而我爸则负责在外赚钱养家。

随着我爸工作渐渐清闲,我妈体力逐渐衰退,二人为了生活琐事矛盾激增。

终于有一天,当我妈问我爸,下辈子还愿意跟她在一起吗?

我爸毫无求生欲:

不愿意。你太唠叨。

虽然旁人看来不过是老夫老妻的拌嘴,但我妈这次却十分较真。

她不敢相信,自己作为家庭主妇长达二十余年的贡献,竟然被几句唠叨给瓦解了。

即使知道是句玩笑话,也被气得够呛。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月的愤怒和我妈的伤心都源于一个问题:全身心为家庭奉献,其劳动成果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回报。

其实,这在很多传统的婚姻模式里是普遍现象。其中,任劳任怨为家庭牺牲的多为女性。

而当这些女性年岁渐长,繁重的家务活和心理压力压得她们身心俱疲,却依旧得不到肯定时,她们会突然开始怀疑人生——

这么干了大半辈子,值得吗?

说实话,挺让人心疼的。

所以今天,咱就来还黄月,还我妈,还所有为家庭付出所有的女性一个公道。

01

它是某些群体用来形容主动进入婚姻,并为婚姻家庭投入很多心血的女性。

搁在二十年前,这样的女性还常常被冠以“伟大”的名号,而今却催生出如此具有侮辱性质的字眼。

这说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

为婚姻家庭奉献一生的女性,不再压倒性地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这原本是件好事,意味着女性做出其他选择也可以被社会接纳,也可以得到赞扬。

2006年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

彼时,中国社会的女性主义意识正在抬头。所以,这个实质上抛夫弃女、离经叛道的姨妈基本得到了观众的同情。

人们不再揪着她的“道德污点”不放,而是试图对她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

其实,家庭主妇或是重心放在家庭的女性从来也没有好受过。

虽然在过去,社会舆论偏袒她们,官方宣传又总是爱给她们戴高帽,但是这些女性的家庭地位普遍不高。

真正能从婚姻生活中获利,得到个人价值感提升的女性少之又少。

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上由此导致的教育缺位、工作机会少等问题,致使很多老一辈女性被迫早早进入婚姻,还没来得及认清自己,或是根本没有想过何为自我,就已经开始操持一大家人的日常起居。

在这样的环境中,男人忙着赚钱养活一大家人,女人忙着想一块钱怎么掰成两块花,苦只能往肚子里咽。

再加上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女性操持家务天经地义,跟谁喊累呢?

只能在网上跟假人叫一声苦。

如今,年轻一辈的女性自由选择的范围扩大了不少。

但对于普通女性来说,仍有许多现实因素让她们选择退守家庭。

经济上,谁赚得多谁去工作成为新的流行标准。然而,《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女性的整体收入依然低于男性17%。

谁只能多在家呆着,一目了然。

观念上,“密集母职”的思想依旧有很大市场。

所谓“密集母职”,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把照顾孩子看作女性的主要职责。

去看看近年市面上的育儿类电视剧,《虎妈猫爸》《辣妈正传》《小欢喜》……那些焦急的、唠叨的家长形象,是不是都是妈妈?

在家庭中个人劳动不受重视,在舆论上个人价值不受尊重。

在中国,女人想要把家庭当作事业来经营,怎么就这么难呢?

02

为什么传统婚姻模式中女性的付出容易被忽视?

这并不是一个时髦的问题。

当下最流行的问题是:现代女性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两个问题一对比就能看出现在舆论环境对家庭付出型女性的态度——

于是,家庭付出型女性就被划入了落伍且更为轻松的行列。

如果这些女性的家境尚可,那就更被视为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不愁吃,不愁穿,有老公在家养着你,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呢!

千万别对无力负担保姆费用的普通家庭妇女说这种话,会挨揍的。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有一个细节:

丈夫回家看见妻子的手上缠着绷带,妻子回答说是在做家务中弄伤的。

接着,妻子又淡淡地提及医生的态度:

不得不说,韩国医生还是没有我们中国医生有素质。

这还是有各色家电辅助、粗活重活不多的城市家庭。

在农村,女性健康与家庭劳务关系的数据更加触目惊心:

所以,到底为什么很多丈夫甚至子女并不认为家务是劳心劳力的苦差事?

除了传统观念影响,有个很大的原因——

他们也根本没做过什么家务啊!

大部分男性年幼时有母亲做家务,如果成年后不久进入婚姻,对家务没有概念,自然很容易对女性劳动熟视无睹。

许鞍华的电影《桃姐》以及之前提到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都有类似情节:

桃姐/姨妈在拖地或者端茶倒水,到儿子/丈夫身边,男方条件反射般地抬脚/抬手,但眼神和动作没有与母亲/妻子发生丝毫交流。

多么熟悉的场景。

在这种家庭里,男人的苦被大大方方摆在外面。

女人的累却藏在热腾腾的饭菜里,藏在洗干净的衣服里,藏在干净的地面上。它们可能因为藏得太好太整洁,反而让人看不出。

另外,家庭中的杂务难以量化也是导致其受忽略的重要因素。

近期,B站up主“玲玲Peter和四只猫”一系列关于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视频在网上很火。

她把基层传统婚姻比喻成男女双方合伙开公司,家庭付出型女性需要承担公司的后勤工作。

不过,男方并不为女方在公司里的后勤工作支付劳务费,一般只会支付女方和孩子的生活费。

也就是说,这些后勤工作纯属义务劳动。

而同样的工作内容究竟值多少钱呢?根据2018年上海家政服务指导价,一个全日制家政员最高工资可达6800元。

但是这些价值一旦进入家庭中,就变得难以估量。

在外赚钱的丈夫也不可能给妻子发个绩效量化表格,把每月工作量折合成数字再逐月发工资啊。

如此,妻子在家中的辛劳丈夫是否能够感受到,真的只能凭良心。

03

不过与劳务输出相比,家务事之下女性的精神状况才是更为隐秘的角落。

爱上“靳东”的黄月最终被心理治疗师拉回了现实。

我们都知道,她的爱情梦已经碎了。

黄月说,她一辈子没有被爱过。

在无爱的婚姻中撑起这个家,黄月一定忍受了太多这样无休无止的抱怨和嘲讽。

当然,她出现心理问题的方式也符合其性格:

大胆追爱的宣言充满进取,敢爱敢恨,敢作敢当。

可是,其他很多为家庭付出却受尽委屈的妇女们,心理就没这么“阳光”了。

最苦的,还是中国农村妇女。

费立鹏在《一席》的演讲数据

费立鹏在《一席》的演讲中提到,导致自杀的原因有一半源自社会问题,而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就是家庭矛盾。

很多自杀的农村妇女常常是和丈夫发生矛盾,就顺手抄起家里的农药自尽了。

这种自杀绝对不能被看作是单纯的冲动行为。后来,社会学家吴飞在《自杀作为中国问题》中专门剖析了中国农村妇女的自杀问题。

在书中,我们看到经过现代宣传教育,中国农村妇女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家庭革命赋予了每个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然而,传统宗族观念在农村并未消亡。面临经济制度改革的冲击,经济利益又成为许多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夹在这四面楚歌之中,死,变成一些农村妇女心中的“生”。

04

不要以为只有农村主妇会出现心理障碍。

对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知识文化储备的城镇女性来说,长期为家庭付出,缺少社交、与家人缺乏必要沟通等同样会可能损害她们的心理健康。

虽然与农村相比,城镇的风气较为开化,但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也会让这些女性对周围环境产生排斥。

关于这一点,《82年生的金智英》几乎是小鸡啄米式地戳中了现代家庭主妇的各个痛点。

被迫辞职、离开社交圈、婆媳矛盾、丧偶式教育……事无巨细地讲述家庭生活如何让一名知识女性患上心理疾病。

然而,坦白讲,金智英所处的环境并不算很恶劣。

相比之下,许鞍华镜头里的姨妈就惨多了。

她会说一口英式英语,原是上海本地人,乐于助人,热爱戏曲。

但在被“假靳东”这样的骗子骗走棺材本后,她只有回到东北,回到愚钝的丈夫身边,看着女儿落入与自己相同的命运里,然后双鬓斑白两眼发直,坐在雪地里就着咸鱼啃馒头。

精神危机时时刻刻都环伺在婚姻周围,虎视着那些为家庭牺牲了自我的女人们。

82年出生的金智英精神分裂,60多岁的黄月沦为大众笑柄……

如果说,前者还有选择的机会,那么像黄月、姨妈这样的女性又能如何呢?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的母亲,那些从未想过,或者逼自己忘记两性平等、独立自我,一直为家庭付出、妥协的女性,一旦她们不幸被现实辜负,要如何自处呢?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有句台词,是姨妈对骗子说的:

“我十八九岁你骗骗我,我还能挣回来。

我都这把年纪了你来骗我,是在绝我的路啊!”

这句话既可以对欺骗中老年女性的骗子说,也可以对那些轻易否定女性为家庭所作牺牲的家庭成员说。

年轻人感到价值失落尚且可以重新选择,但大半辈子都献出去的人却没这福气。

因为她们中的大多数很忙很忙,忙完了丈夫忙孩子,忙完了孩子还要忙孙子。

那些老年大学、广场舞队伍里的阿姨如果说要退群,那她十有八九是回家带孙子去了。

年轻时要在事业和家庭中做抉择,晚年时又夹在爱好和孙子中间犯难。

像薛珍珠女士这样想得开的毕竟是少数

社会学家沈奕斐对这些现象有非常精彩的概括。

她认为,中国年轻女性在家庭地位中的权力上升,并非因为男性让权,而是由于家庭内上一代老年女性将自身权力全面让渡。

换句人话,很多年轻女性能够安心上学、上班,专心个人发展,是因为家中的母亲牺牲了大部分自我,在她们生育后替她们承担一部分育儿工作,为她们稳固大后方。

所以,女性解放,不仅仅是女性与社会、与男性、与自我的斗争,家族内部的女性之间也存在着残酷的牺牲与被牺牲。

这样的现实,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心酸?

这就是为何今天我要说影视作品之外的东西。

现在很多热门影视作品,全部都在肤浅地讨论女性议题。

最近,我们特别热衷于拍摄都市丽人的独立女性成长史,像《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亲爱的自己》,却忽略了这种成功学的背后,可能站着许多并不符合现代女性成功标准的中老年女性。

所以,斯琴高娃饰演的姨妈才会被大家拿出来反复咀嚼。

近几年,在《送我上青云》《春潮》《柔情史》这样相对冷门的影片中,我们有幸看到不一样的中老年女性。

在她们身上,能看到一个普通母亲、一个中老年家庭主妇并不成功、却无比真实的成长史。

那也许不符合你的幻想。

但,这是我们才是要面对,并且设法改变的事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