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北京以首善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应强化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
北京是我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主阵地。党的以来,北京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北京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塑造更多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
紧跟减量发展步伐,城市建设质量大幅度提升。北京具有雄厚的优质资源基础,加上首都的区位优势,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整治淘汰了一大批低生产效能的企业,存量资源得以有效释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北京加大城市建设用地优化与城市空间管理力度,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城市建设质量。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中,北京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型工业体系,逐步构建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高精尖经济结构,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孵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在资源得以充分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形成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加快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7.4%,有力支撑了北京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北京由以依赖资源消耗为核心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为教育、人才和科技优势全面释放搭建空间,通过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大作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北京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建设,加速单中心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转变,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北京通过建设新区域地带,成功引导和实现城市有序增长,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源和增长极,促进了城市治理均衡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这些路径安排,积极推动北京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北京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高质量发展中,北京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创新工程《创新引领的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2021)》研究报告表明,创新驱动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4个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中,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20052019年,创新驱动指数由0.053增长到0.140,增长幅度达到164.15%,年均增长率为7.18%。创新驱动指数的绝对增长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的贡献度为52.10%。
分时间阶段来看, 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9年,创新驱动指数分别增长了32.08%、48.57%和34.6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72%、8.24%和7.71%;增长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量中的比重分别为51.52%、56.67%和48.65%。20052019年,北京创新驱动指数稳居全国第一。北京科技创新发展迅速,国内优势已十分明显。北京应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持续投入研发资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科创成果促进北京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有力推动下,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15年增速加快,由平稳增长转为快速增长态势。2015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3.09%。2018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2.15%。2019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一。
北京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其深刻原因在于北京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创新性。高速增长的重要特征是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而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创新性。北京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加源头供给,加速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北京在强化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动力。北京瞄准智能化的新趋势,集聚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主线,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管理28条、科创30条、国际人才20条、高精尖产业“10+3”等政策,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潜能;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北京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将得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科研人员流动的体制机制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创新推动下,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将跨上新的台阶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总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北京市委蔡奇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激发科技创新这个第一推动力。”北京应继续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尤其是要切实增强市场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北京地区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均占全国的1/3。北京应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科技安全,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超前谋划重点领域战略布局,着力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取得突破。
强化高精尖产业引领。北京高精尖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全国是较高的,但市场创新和产业创新仍显不足。北京现阶段科技创新的短板是创新型企业仍比较缺乏。应注意借鉴创新型企业华为的经验。华为之所以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因为华为在主营业务领域持之以恒地进行技术创新,始终坚守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和研发的主业。同时,华为员工能够分享公司的股权和盈利,建立了有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依靠创新发展的动力。这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机制值得借鉴。
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产业创新和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引进和发展的是整个产业链,包括上下游企业,而不能仅仅是某一个环节。在“三城一区”,从原始创新、试验开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落地,要加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与支撑体系。科技产业发展像生物群落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健康的生态环境。只有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支撑新兴技术、新兴商业模式的成长和革新,支撑新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进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从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科技园区体制机制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持续优化北京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十四五”时期,北京应继续激发科技创新第一推动力,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高精尖产业引领,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实现技术、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形成并增强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市场创新优势,使科技与产业、科技与企业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 标签:科技前沿杂志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香港科技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在世界排名第几位)
在最新公布2015年QS、泰晤士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500强中,北京大学最受国际排名认可,分列第42位、41位…
-
青岛一人拟获铁道科技领域最高奖
早报8月18日讯 日前,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获奖名单公示
- 海内外专家热议深化全球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 商务部回应美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世界5G大会: 创新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日报:5G催生媒体变革赋能产业发展
- 消费电子展香港资讯科技展览会ICT EX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