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资讯

杨保华:凝聚中国科技期刊智慧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杨保华:凝聚中国科技期刊智慧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0月15日,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杨保华做客人民网访谈室,围绕中文科技期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一流大学和一流期刊建设、专业化编辑队伍建设的议题,分享了她的见解和看法。

  不久前,中国科协邀请科技界、科技期刊界的多位专家在长春举办了以“合作共赢 赋能未来——共筑科技期刊发展生态圈”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杨保华受邀参会并主持了主题为“中文科技期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意义”的分论坛。

  “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是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科技文化、提高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保华说。

  对于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杨保华认为中文科技期刊应紧紧立足在提升优质论文吸引力的基础上,实现期刊高质量地发展。她说,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水平论文,科技论文的价值由其原创性、创新性、前沿性等内在质量决定,而不是由其发表的语种所决定的,这是中文科技期刊应持有的态度和定力。

  杨保华说:“当前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科学家有祖国’的呼唤,势必能引导高水平论文向国内的回流。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但中文科技期刊是否接得住,或者说有多少中文科技期刊接得住,是对中文科技期刊的智慧和执行力的考验。”

  杨保华指出,目前中文期刊在获取优秀稿件、发挥编委会作用、释放市场运作活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审稿质量、发表速度、回应作者等方面与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补齐中文科技期刊的短板?杨保华认为,中文科技期刊应加快提升期刊队伍的专业管理能力、出版市场运营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期刊要对接优质稿件做精内容、精分传播群体做细服务;行业应鼓励通过集群资源汇聚和行业知识服务的方式,与英文期刊错位发展,让基础研究类、技术类和科普类期刊,实现各种期刊分类分层建设、各有定位的多元格局。建立健全的中文科技期刊生态,会更好地提升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国民科学素养以及科技创新水平。”她说。

  “依托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办好高校科技期刊,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高校科技期刊最显著的特征和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与学校学科建设共发展。”杨保华说。

  杨保华认为,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建议一流科技期刊是相辅相成的,她说:“我们统计过一个数据,SCI数据库2019年JCR报告中,中国共有52种期刊位于Q1区,高校主办承办的期刊共14种,这些期刊所在领域与学校优势学科完全匹配。这说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期刊三者之间,是可以共赢的关系。”

  一流学科是一流期刊的“动机”,杨保华说,一流学科拥有一流的学者,战略科学家引领期刊建设;一流学科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成为期刊源源不断的作者;一流学科拥有一流的科研成果,成为期刊发展的动力;一流学科有面向世界的舞台,为期刊提供传播的条件。

  一流期刊是一流学科的“名片”,杨保华认为,一流科技期刊支撑学科建设,并成为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一部分,在帮助凝聚学科“人才圈”、培养学科后备队、记录学科发展与学科共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中南大学出版社为例,出版社承办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中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自然科学版)、《交通安全与环境》(英文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正是依托学校有色金属、轨道交通、湘雅医学等一流学科的建设,从而能够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办刊质量,得到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可,也被各大知名数据库收录。”杨保华说。

  2018年,国 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建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杨保华表示,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必须要有一流期刊人才的支撑。

  杨保华表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编辑的要求都很高,首先很看重编辑的学术背景,如《Science》此类的期刊,优先考虑拥有博士学位或者一定科研经历的人才;其次,要求具备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英语口语与写作能力,因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质稿源,要求编辑要有能力与科学家保持密切联系,以有效地获取优质稿源;编辑还应把握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边缘学科和交叉领域,从而进行选题策划、热点组织以及建设行业引领性的内容。

  “除了学术素养,优秀编辑还应该有素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对国内国际局势、经济形势应有正确的认识,有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另外在稿件处理过程中,编辑能够严格执行同行评议制度,严格遵守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从而履行好防范学术不端的责任,公正客观地发表优秀的科研成果。此外,优秀的编辑,应该有对待每一道编辑工序都精益求精的品质,对待每一位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能够耐心细致的态度。”杨保华说。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给学术出版和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杨保华认为,新媒体情境要求期刊编辑能够主动、积极地拥抱技术,推动期刊结构升级,重塑出版流程。她说:“科技期刊的增值服务,是面向知识的服务,即融合最新的出版传播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研创新成果效益最大化。”

  建设一流科技期刊,不仅需要编辑提高自身的水平,杨保华认为,中国科技期刊整体上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入国际组织,盯紧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对接国际出版标准和运营规则,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纵观世界科技期刊300多年来的历史,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往往关乎着世界科学中心和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的成就。在当下第四次工业、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时期,中国科技期刊不仅在承担着记录科技发展进程、促进科学交流传播的责任,更多的,也在承担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以及社会、学界的期待。”杨保华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