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资讯

科技期刊永恒的主题 :发展与创新

科技期刊永恒的主题 :发展与创新

  10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中国科协处冯长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自然科学进展》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中国版协、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科学出版社社长汪继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新华社副社长黎松,以及中科院和其他管理部门的领导应邀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持了开幕式。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协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主办,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承办。来自科技期刊主管部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一线科研机构和科技媒体的近300余位代表参加了大会。

  会上,孙寿山作了题为《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与形势要求》的大会报告。他指出,科技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了独特贡献。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相比,我国期刊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我国在科技期刊数量上可以称之为世界期刊大国,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精品科技期刊还为数不多;科技期刊信息量小,学术质量不高,出版周期长。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在出版体制不断完善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转变的过程中,科技期刊业应该成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力量。

  冯长根教授在题为《科技期刊发展与创新》的大会报告中指出: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成果是科技期刊“跳动的灵魂”。如果说,学术期刊是现代科学技术全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它的主角则是学术论文。要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首要任务是促进学术论文的发育和成熟。学术论文质量高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才高;学术论文是科技期刊承担科技创新历史责任的主角。当前,期刊界最大的问题是主角意识的缺失,学术论文的质量萎缩现象严重,而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科技期刊理论建设的缺失。加强科技期刊的理论建设,就要把国际上最新的编辑理念、出版理念、经营理念引进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真正了解并掌握当前国际上科技出版的最新发展形势和最新出版动态,注意学习、吸收国际一流刊物成功的办刊经验,努力提高自己;借助媒体等社会力量是推动科技期刊发展,继而促进学术研究开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结合领导《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种科技期刊改革的实践,朱作言院士作了题为《努力建设国家科学期刊平台》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一个国家有没有好的科学体系、这种科学体系是否健全,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期刊。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低谷”成为我国目前科学体系中越来越明显的一根“软肋”,需要科技界相关领导高度重视。为此,中国科学院把全力打造我国的科学期刊,作为《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改革的根本目标。

  汪继祥结合他领导的出版集团科技期刊发展实践,着重谈了“中国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问题。他认为,集团化发展是中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为了促进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形成,推动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主管部门有必要对现有的期刊集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如新刊创建、平台建设经费、集团法律地位的确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游苏宁作了题为《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的学术报告。

  发展与创新,既是本届论坛的主旋律,也是科技期刊永恒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旋律,本届论坛设科技期刊办刊体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新时期科技期刊经营策略与品牌建设、网络与数字环境下的期刊出版、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科技期刊发展与社会责任5个分会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60多位代表在分会场作了报告。

  谈到科技期刊办刊体制与管理机制创新,参会代表认为,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出版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文化水平、传媒技术、运行机制、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宏观管理层、微观操作层都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再造,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移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从根本上消除束缚出版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为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又一个焦点。围绕游苏宁所作的同题大会报告,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谈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不仅为科技期刊创造了新的良好环境,也给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期刊必须紧跟科学研究的步伐,由“科学记录本”、“科学备忘录”转变为“科学创新启示录”、“科学评议书”;要根据科研重心的转移来创新期刊内容、关注前沿进展、预测科技趋势,以形成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代表们一致认为,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办刊模式,加快自身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整个科技期刊界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科技期刊已达5000多种,较之1978年“”后科技期刊780余种增长了6.5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科技期刊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科技期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在论坛期间,几家媒体共同对冯长根、朱作言、汪继祥和《科技导报》副社长、副主编苏青进行了采访。

  采访中,冯长根谈到,中国科协通过实施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举办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等措施,大力资助、扶持科技期刊提升质量水平。但在5000多种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犹如汪洋大海,原创的研究性论文所占比例仍然显得很小,要想把原创的研究性论文从汪洋大海中找出来犹如大海采珠。关键问题是,科技期刊在发表论文时,没有将研究性论文与论坛论文在概念上加以区分,而是把它们混杂在一起,加之社会浮躁情绪的推动,致使那种经过艰苦的深入研究、严谨的科学实验后才能产生的研究性论文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对鼓励科技创新造成不良影响。在国际上,科技期刊发表的都是研究性论文,而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还较为落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所以论坛论文面向广大读者,在普及科学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在科技期刊中,一定要将研究性论文与论坛论文进行学术分类,才有助于原创的研究性论文数量的增长,有助于科技期刊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朱作言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谈到,《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最根本的愿望和责任是为中国科学家提供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问题在于:一是这些科技期刊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二是中国科学家是否愿意把创新成果放在国内的科技期刊平台上展示。大量的论文在国外“拥堵”,使很多国内的优秀科学家丧失了在国际上的科学发现首发权。建立自己的高水平期刊,有利于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一些在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物理论文,其平均引用数并不逊于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相当水平的论文,甚至还略高一些。

  汪继祥谈到,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在国际出版集团的排名中已跃居第10位。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应在政府政策推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创新体系的发布平台。

  苏青介绍了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的有关情况。他还就如何提高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注重遴选刊登研究性论文、严把论文质量关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风林/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技期刊官方网站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