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之间”探索新经济形态 我国虚拟现实产业五年规模将超3500亿元
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升级,虚拟现实(VR)技术已经成为了架接新的服务与需求的桥梁纽带,自去年开始,整体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一个哈尔滨的游客想去南方旅行,戴上VR眼镜通过手机便可以浏览预订酒店720°的真实场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无法到现场看房的客户,在家中佩戴VR头盔便能够“全景看房”;疫情期间,上海的工厂老板想邀请新疆的客户参观生产车间,可以通过VR线上体验到生产车间和整体工厂真实的样貌和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升级,虚拟现实(VR)技术已经成为了架接新的服务与需求的桥梁纽带,自去年开始,整体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有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虚拟现实VR头戴式显示器的全球出货量达1095万台,突破年出货一千万台的行业拐点。今年一季度,VR头戴式显示器保持热销,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41.6%,国内VR行业的热度也正在提升。
在虚拟现实行业“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国家的“出手相助。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下文简称“《计划》”)。《计划》提出,目标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如何形成“虚拟现实+行业、场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接下来五年国家层面对该领域有哪些引导和具体规划?今天,《中国科技信息》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随着5G高速传输、物联网、人工智能、柔性显示、移动式高性能图形计算卡等技术的出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及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
从商业角度来理解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其内涵界定是:借助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身临其境与虚实融合沉浸体验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VR技术所涉及的研发及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娱乐、医学、科研、军事、影视和制造业等。
而无论是哪一个领域的VR应用,硬件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最为人所知的VR设备便是头戴式显示器,也就是俗称的“VR头盔”,这些硬件决定着整个VR生态的建设速度。
数据显示,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和IDC数据显示, 2018-2021年中国VR头显出货量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VR头显出货量达到365万台,同比增长13.5%。而仅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市场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81%,头戴式显示器销售均价由早期的千元以下拉升至1740元左右。VR设备的畅销、单价的下滑,正意味着VR产业正迎来上升期,以VR技术为依托的行业市场格局正在初步显现。
较早之前,有投资机构在一份关于AR/VR技术报告中提到,尽管VR技术不断改进和提升,但VR头显仍没有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刚需产品,仍只是小众使用。不过,结合目前的数据来看,VR正在“渗透”大众生活。根据五部门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
事实上,我国自2016年起便对虚拟现实技术保持高度关注。2016年,工信部就曾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自那时起,我国开始逐渐在技术领域支持虚拟现实的技术突破和创新。2018年底,我国首个以“虚拟现实”为标题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直到《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发布,行业的发展路径、前景更加明确。
总体来看,这份文件除了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数据性具体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尤其是虚拟现实的行业应用场景,例如直播、文创、旅游、以及游戏。其中,在疫情常态化大背景下,文创旅游在目前来看将是一大热门,VR直播也将为原本的直播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包括体育、游戏竞技赛事、演出等,用户可以期待VR技术拉近距离,实现足不出户的第一视角体验。
那么,2022年至2026年,我国的虚拟现实及其行业发展将做哪些事?《计划》对此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及三大专项工程。
五项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依托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加快健康舒适度、内容制作流程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
三大专项工程则包括: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工程。提出近眼显示技术、渲染处理技术、感知交互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内容生产技术、压缩编码技术、安全可信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全产业链条供给提升工程。提出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发展方向;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选择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VR/AR工业赋能、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VR/AR大众健身、VR/AR线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优先布局。
总之,在政策指引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不断进步,可以预见虚拟现实(VR)的市场将迅速扩大,开启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增长新空间。结合五部门提出的应用场景,未来其不断增加的应用场景将不断延展产业边界。此外,随着VR技术在舞台艺术、体育智慧观赛、新文化弘扬、教育、医疗等领域普遍应用,商业模式也将不断得到创新。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
- 标签:《中国科技信息》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虚幻之间”探索新经济形态 我国虚拟现实产业五年规模将超3500亿元
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升级,虚拟现实(VR)技术已经成为了架接新的服务与需求的桥梁纽带,自去年开始,整体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
著名科技杂志陷周期性衰退 12本已停刊(组图)
导语:国外媒体近日发表署名哈利-麦克拉肯(Harry McCracken)的文章称,2008年11月19日,出版商兹夫-戴维斯(Ziff Davis)宣布,《PC Ma…
- 助力科研诚信建设 中国科协发布《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
- 2021年伊始又有7家纸媒休刊、停刊或调整出版周期
- 记者暗访两家杂志社东北工作站 只要交钱啥论文都能发
- 人人都是科普星!【搜狐科普星】泛知识类内容创作活动正式开启
- 记者暗访两家杂志社东北工作站 只要交钱啥论文都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