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6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60周年座谈会15日在京召开。全国政协、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科技部党组、副部长王志刚,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出席座谈会。国家各部委、省市情报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代表等11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王志刚在讲线年来,我国科技信息事业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改革创新实践发挥着“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为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国家赋予科技创新伟大而重要的使命,科技信息要成为贯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官。
王志刚说,新的历史阶段,贯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抓紧完成构筑先发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科技基础、拓展创新空间、完善创新治理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六大战略部署,落实好科技重大项目和工程、前沿探索、原始创新、保障科技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弘扬创新精神等重大任务。
王志刚强调,创新驱动,情报先行。新时期加强科技信息工作,既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更是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的必然之举。国家正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行业要承担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围绕全面参与《国家大数据发展行动》,共同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成为引领大数据资源建设的战略制高点。要围绕全面支撑创新治理和“双创”,开展面向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情报与信息服务,成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贡献点。要围绕全面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行业改革,成为展示科技改革成效的重要支撑点。要围绕全面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积极认真履行公益性研究机构的社会责任,成为提升全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关键承载点。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并发展起来的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创了我国的科技信息事业,持续引领全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它建立我国最早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编写我国首部综合性大型叙词表《汉语主题词表》;首创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建立中国首家数字化期刊群;成立全国首家股份制信息服务实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培养情报学专业研究生的机构之一,在国内第一个设立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0年来,中信所的科学研究、公益服务、决策支持和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先后9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迈入新时期,中信所将携手国内外同行,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创新的精神,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科技信息与决策支持服务,向着“国家科技创新高端智库、国家科技信息大数据中心、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的目标前进。
195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的指示和关怀下正式成立。中信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开端。60年来,中信所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中信所文化,始终秉持“资源立所、技术强所、人才兴所、依法治所”的发展理念,不断以创新精神深化改革,使中信所的公益服务、决策支持、情报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信所人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以服务科技发展为宗旨,以创新的精神描绘科技信息事业的蓝图,践行科技信息事业的理想。
建所之初,中信所就定位“成为全国科技文献中心,为生产和科研工作服务”,并且做出了众多创举。1959年12月,我国第一个英文版检索刊物《中国科学文摘》(英文版)创刊。1962年,在全国的图书情报文献部门第一个成立检索工具书阅览室。编写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等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中信所是国家科技报告指定收藏的管理单位,国内最权威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美国政府科技报告等特色文献的收藏和服务中心。从60年始系统收集美国政府四大系列报告,已累计收集240万余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已汇集各部门、地方科技报告6万余份。
1957年12月,《科学情报工作》杂志创刊,开启了中国科技情报方法研究的大门。1959年12月,中信所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情报学教材——《科技情报工作讲义》。这都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对新中国的情报学研究、传播和应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965年5月,中信所就开始“机械穿孔的情报检索”研究,开创了我国情报工作计算机化的尝试。1974年参加“748”工程,系统开展“情报检索”和“机器翻译”研究。1978年12月,首次试验了我国“英汉题录机器翻译”,与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的“英汉题录机器翻译”投入试用。1983年,建立我国最早的联机检索终端。
1980年,中信所的研究人员以超前的思维,提出开展“中国2000年”研究。这一研究思路被中央采纳,由马洪组织全国研究人员开展《2000年的中国》研究,是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参考文件,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1978年国内最早一批情报学硕士招生开始,中信所为全社会培养一大批情报学领域的高级人才。197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科技情报局在北京联合举办我国第一个自动化情报和联机系统培训班。截至2015年,中信所共授予618人硕士学位。2002年,经人事部批准,设立国内首家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0年来,中信所先后9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两次)。正是这些创举,让中信所60年一路走来辉煌不断,树立了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 标签:《中国科技信息》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创新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6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60周年座谈会15日在京召开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会全体会议举行
9月12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同济大学举行
- 页 -中国日报网
-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太空电梯不是梦
- 杂志社收取“版面费”1180427728元社长、主编被判刑
- 关于启动2021年度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的通知
- 科技新闻速知:我天文学家获得迄今最强暗能量观测证据;我国首次在高原成功钻取百米湖